全球社區網

05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老師澇瀝!獻上人文最敬禮

老師澇瀝!獻上人文最敬禮

E-mail 列印
巫季芳是臺中縣東勢鎮人,東勢國小、臺中一中、新竹師範畢業,1966年任教,2005年退休。任職期間利用暑期進修,臺中師專暑期部、臺中師院初教系、臺中師院研究所學 分班。1990年調入新社國小服務。九二一大地震慈濟援建該校,當時他是總務主任,與慈濟人接觸頻繁,備受感動,退休後隨即投入東勢區人文真善美團隊,負責撰文,至 2011年底記錄東勢區人物專訪共120位。

巫季芳小時候家裡很窮困,雙親在早晨、黃昏時刻大街小巷叫賣豆腐,其他時間則在大甲溪河床開墾菜園,隨季節種植不同的蔬菜,自家食用,忙碌而辛苦,也僅僅維持溫飽而已。

他國小五年級的時候,家裡才裝設電燈。陳碧川導師家庭訪問發現窘境,告知家長,要改善最快的方法是讓孩子就讀師範學校,從事教職。身為家中的長子,巫季芳咬緊牙關苦讀,終 於達成當老師的願望,並賺錢供應弟弟、妹妹學費,減輕雙親的重擔。

1966年,巫季芳剛畢業分發至崑山國小任教,和學生打成一片,七年光陰勝任愉快。1973年暑假請調到中科國小服務,前後十一年是最快樂的時光,結婚成家,愛上蒔花植 草,知心莫逆的同事親如兄弟,是他最最懷念的黃金歲月。

巫季芳參與主任儲訓班結業後,奉派到協成國小擔任教導主任,教務、訓導、輔導職務一肩挑,早出晚歸,忙碌的六年,累積了當老師時從未學到的經驗。1990年請調至新社國小 服務,離家五分鐘路程,學校活動多,相當忙碌。曾經承辦全國童子軍大露營、好幾屆臺中縣國中、小學學生美展。

同時,巫季芳又與各校菁英共同編輯新社鄉鄉土教材,出版供給全鄉各國小教學。也擔任成人教育班的老師,夜間教導外籍新娘和不識字的民眾,後來承擔臺中縣成人教育輔導員,到 成教班的學校輔導團隊編撰教材,發行給全縣國小成教班使用。

◎九二一大地震 認識慈濟因緣

1998年辦理新社國小創校一百周年校慶活動,翌年九二一大地震學校垮了,學校後操場提供給慈濟搭建大愛屋,十月底證嚴上人巡視大愛屋工程,黃世忠校長請求上人認養學校, 因而被列入希望工程。巫季芳由教務主任調整為總務主任,負責監工、開會與協調,因為密切接觸到慈濟人,開啟他與慈濟的因緣。

巫季芳印象最深刻是地震後,北區教聯會成員蒞校「震動笑園」教學,連續三個月的星期假日,風雨無阻,靜思語搭配戲劇、故事、遊戲、律動,熱情投入全面奉獻,無怨無悔,無所 求的精神,令人感動。他說:「校內、外鋪設連鎖磚時,各地的志工四面八方湧入,接力競賽般的施工,唯恐做不到,個個不落人後的精神,我永生難忘。」因此促成他當志工的動 力。

新社國小新校舍2000年6月9日動土開工,2001年1月20日搬遷啟用,是希望工程第一所落成的學校,成了參觀的焦點,有半年的星期假日巫季芳老師在學校負責導覽解 說,參訪的人潮一批批,曾有一天十八部遊覽車參觀的記錄。他才發覺慈濟人發光發熱,連帶慈濟會員同樣熱心。

2005年暑假巫季芳退休,隨即投入文真善美志工行列。其實1986年夫妻倆已經加入慈濟功德會會員,只有繳交善款及閱讀慈濟刊物。

巫季芳教學生涯全心全力投入,早出晚歸,暑期進修連續十幾個暑假。家庭完全是另一半張鳳英在打理,支撐整個家。巫季芳歡喜地說:「此生最幸福的一件事,就是娶到賢妻良母的 另一半,有她強力的支持,無後顧之憂,才能作育英才春風化雨。當志工更需要背後的助力,才能如魚得水。」

◎譜寫百位生命故事 態度謙卑

巫季芳參與親子班、人醫會已經有三年之久的寫作歷程。後來,他真的寫不出來了。當下為了讓他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徐振富建議他朝人物紀錄寫作,季芳真的有求必應,一而十、十 而百。季芳說:「由於每個人的因緣、家庭不同,經歷的幸福或苦難都是一部經典。所以從記錄當中體悟最深,讓我收穫最多。」

每一次參與活動或是上完課送巫季芳返家,下車的時候,90度的感恩行禮,令徐振富終生難忘,謙卑的態度、柔軟的身段,都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讓大家更加的尊重他。

2007年,徐振富因緣際會承擔人文真善美幹事,開始與巫季芳有了更多配合互動。當時東勢區男眾的文字志工就只有巫季芳一位,他總是默默地協助付出,除了社區活動出班外, 更完成東勢區人間菩薩及社區環保志工人物專訪,至2011年底共撰寫一百二十位慈濟志工的生命故事。

巫季芳在記錄人物當中,體會到自己非常幸褔,退休後與妻子同煮三餐,對父母親更是孝順,夫妻相敬如賓,三位女兒也已經在上班,全家和樂融融,是典型的模範家庭。

詹德詮與同修李百合常常很認真地說:「徐振富與巫季芳是良師益友。」巫老師感性地說:「振富常常會用電話連絡,噓寒問暖,關心身體,關心健康。在活動場合,也隨時提醒記錄 某個點或某個人,讓文稿更出色、更豐富,也讓我發覺敏銳的心很重要,彼此相知相惜!」

◎美善人生 文史留芳

巫季芳雖然沒有受證慈誠,但為了文章要有慈濟人文,每一次到豐原靜思堂上課,會將證嚴上人的法請回家研讀,成長慧命。記得九二一十周年前夕在拍攝新社國小的紀錄片時,前往 豐田國小專訪當年的校長,校長第一句問巫季芳:「你目前是在大愛臺上班嗎?因為經常會在大愛電視臺新聞看到你的名字。」後來經查證,巫季芳多年來已經報導100多則新聞。

在徐振富心中,對巫季芳只有一句話「澇瀝(客家話)」,因為有了他,東勢區留下感人的菩薩故事。目前東勢區人文真善美團隊,已將巫季芳所寫人物故事的文稿,匯集成一本本的 電子書。巫季芳還要協助潤稿、修稿、圖說,就是想把美善的故事流傳下來。

上人說:「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巫季芳身體微恙時,還是念念不忘把握生命良能,付出無所求,譜出美善人生劇本,寄予最誠摯的祝福,法喜長留他的心中。

圖左 : 巫季芳(右)採訪由東勢前往豐原靜思堂,參與歲末祝福的照顧戶。[攝影者:劉宜蓁]
圖右 : 慈濟環保二十年,巫季芳(左)紀錄土牛環保志工陳阿玉(右)的故事。[攝影者:徐振富]

圖左 : 傅雪珠師姊(左)、巫季芳老師(中)、詹德詮師兄(右)商討紀錄內容。[攝影者:徐玉如 ]
圖右 : 東勢區人文真善美共修,巫季芳(中)分享寫作心得。[攝影者:劉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