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好奇女兒的改變 答案揭曉

好奇女兒的改變 答案揭曉

E-mail 列印
「今天參加志工研習課程,好像我也愛上慈濟了。」學員白美雲喜悅說著。

4月8日,臺中港區聯絡處舉辦社區志工研習課程,清晨,一百一十七位學員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完成報到手續,依序前往二樓入座。

首先,學員們靜心觀賞2011年「法譬如水潤蒼生,廣行環保弘人文」經藏演譯影片,每一個人專注的眼神,就像身歷其境參與這場殊勝法會。

司儀白秀爽介紹;慈濟四大志業及八大法印「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社區志工、環保」,讓學員知道慈濟的四大志業:慈善是守護眾生的磐石、醫療是守護 生命的磐石、教育是守護慧命的磐石、人文是守護道德的磐石。

慈濟志工李惠瑩(靜淇)分享,慈濟世界的緣起及竹筒歲月的精神,當年證嚴上人要大家日存五毛錢,希望善念日日生,這樣的觀念大力推廣運用到現在;延續推行省電電撲滿、省水 水撲滿、人人八分飽,兩分助人好的米撲滿等等,克勤、克儉、克難,發揚竹筒歲月的精神。

學習白美雲說:「女兒王嘉淩自從參加《法譬如水》經藏演譯後,整個人都改變了,十幾年來不叫媽媽的她,現在已經會叫我『媽媽』,而且還會幫我做家事,女兒為何來到慈濟後會 改變這麼多呢?」

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她就報名參加社區研習課程,想來了解慈濟,為何進入慈濟可以讓一個人如此的改變。來到這裡上課才發現,原來慈濟是一個大家庭,人人面帶笑容,個個和藹可 親,讓白美雲不由自主地起歡喜心,也要陪伴女兒成為慈濟的一份子。

江麗雯總是陪伴行動不便的江曉涵身邊,江麗雯說:「十幾年前,在慈濟師姊邀請一同搭乘慈濟列車到花蓮,到達花蓮之後,感受師兄、師姊的熱忱與關懷,心裡非常感動,但感動卻 沒有付諸行動。」

江麗雯很懺悔直到現在才走出來,以前慈濟志工邀約她參加活動都會找藉口推掉,直到2010年母親往生,志工前往助念,才再進入慈濟的大家庭。她說:「如果我早點進入慈濟, 對媽媽的往生就不會有遺憾了。」

雖然她失去了媽媽,但是自從加入慈濟後得到更多,參加越多的活動後,才發現自己懂得很少,給別人很少的愛。慈濟團體用「愛」為管理,以「戒」為制度,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 讓江麗雯很受用。

江曉涵是江麗雯的甥女,曉涵很感恩姑姑(江麗雯)在父母離異之後,全心全力的照顧她。

十九歲那年,江曉涵發生了嚴重的車禍,麗雯更是無微不至的關懷她,在醫生及姑姑的照顧下,曉涵的生命從鬼門關搶救回來,在精神及生活上一直協助她,到現在恢復到最佳的狀 態。此次與姑姑一起發願參與社區志工研習,讓彼此有成長的機會,盡小小心力為社會付出。

趙淑惠分享:「先生在大陸上班,平常一個人帶三個孩子,當遇到挫折的時候,心裡總是覺得很苦,覺得人生為什麼要過得這樣辛苦,早上聽了黃明月師姊分享『見苦知福』的故事, 讓我感觸很深。」

還沒來上研習課時,趙淑惠總覺得自己比別人苦;上課之後,才發現自己「無病呻吟」,凡事總是想太多了,能遇到慈濟,覺得比一般人幸福。

學員參與社區志工研習課程,如獲至寶,有人懺悔,有人覺悟,省思生命真諦,讓生命更開闊,菩薩道上共成就。



圖左 : 李惠瑩(靜淇)師姊分享慈濟世界的緣起及竹筒歲月的精神。[攝影者:林成章]
圖右 : 學員江麗雯說:「自從加入慈濟後,我得到更多,參加越多的活動後,才發現自己懂得很少,給別人很少的愛。」[攝影者:吳芳美]
圖 : 學員趙淑惠分享:「還沒來上志工研習課時,總覺得自己比別人苦,聽課之後,才發現到我比一般人幸福多了。」[攝影者:吳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