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參觀志業展 孝女愁容轉歡喜

參觀志業展 孝女愁容轉歡喜

E-mail 列印
4月16日臺中分會志業展的第三天;分會三樓展場,走進一位愁容滿面的婦人,逢人就問:「請問哪裡可以做環保?」台中南和氣區導覽志工林綉美看出端倪,不急著帶她參觀志業 展,而是與她話家常!

◎ 竹筒造型百變 精神不變

1966年證嚴上人於花蓮創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靠著三十支由家庭主婦們日存五毛錢的竹筒,開始克難的行善工作;四十六年來,慈濟善的足跡遍及全球。

從2006年上人發起「回歸四十年前的竹筒歲月」運動;至今,人人發好願,日日善力行,聚小善成大愛的竹筒歲月精神不變。

臺中分會展場,處處都有「吸睛」的創意撲滿;利用回收的塑膠碗、寶特瓶,套上布套縫上拉鍊,成了造型撲滿;還有「電撲滿」、「水撲滿」、「米撲滿」;最受歡迎的莫過於日行 三好的「兜兜撲滿」——每天進廚房,穿起圍裙煮三餐時,就想到要省水、省電、省米,落實「日食八分飽 兩分助人好」的精神。

「電撲滿」區,幽默風趣的郭德進法官,站在南和氣區的展覽海報前現身說法,分享家裡用保溫瓶取代飲水機,不但環保、省錢又健康。他說:「飲水機很耗電;用瓦斯把水煮開,倒 進保溫瓶,隨時都有新鮮的熱開水喝。」

◎ 信仰雖不同 做好事的心一樣

臺中市東區慈濟志工林進益,堪稱「環保達人」,對他而言環保是一種生活習慣;簡單質樸的物質生活,換來的是心靈的富足。進益的大哥、大嫂家住臺北三重,兄弟難得相聚,到臺 中分會參觀志業展,兄嫂都很開心。

林進益引領大哥林農榮和大嫂古素蓮,在導覽志工的解說下,一一觀看慈濟的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在全球各地推動的足跡;慈濟人「信、願、行」的人品典範;全球四大不調,災難 頻起的海報,讓林大哥有感而發的用台語說:「人哪無照天理,天就無照甲子(臺語)」。(喻天候不正常)

茹素二十多年的林農榮夫婦,在「日食八分飽 兩分助人好」的「願撲滿」投錢幣、發好願;抽到「多吃蔬果 少吃零食」的發願卡,也願意減少買零食給孫子,響應竹筒歲月。樂於 做素料與人結緣的古素蓮,則分享做素料理的撇步;家中四歲的孫子也吃素,她表示吃素絕不會有營養不夠的問題。

跟妯娌相處融洽的古素蓮,也喜歡跟著林進益的太太(慈濟志工)到臺中分會來做香積;她說:「雖然我的信仰跟他們(林進益夫妻)不同,但是大家的信念是一樣的,慈濟做的很 多,很佩服;只要有我可以做的事,也很樂意參與。」兄弟倆修行的道場雖不同,但做好事的心是一樣的。

◎ 志工溫馨陪伴 婦人轉憂愁成歡喜

從事看護工作的徐慧清女士,現在是母親的專屬看護;她愁容滿面的來到分會展場,逢人就問:「請問哪裡可以做環保?」。

徐慧清的母親年已七十一歲,今年(2012)因為跌倒受傷,需以輪椅代步,生活起居要人照料;這個意外對原本行動自如,喜歡到鄰居家串門子的徐媽媽來說,是莫大的打擊;對 照顧她的慧清來說,最大的壓力是母親失去求生的動力,不願配合做復健;加上丈夫不滿她接媽媽來同住,經常惡言相向;諸多的不順心讓慧清選擇逃避。

「早上覺得心很煩,騎摩托車出來散散心,不知不覺來到慈濟(台中分會)……」徐慧清向林綉美娓娓道出心裡的苦悶。她希望能帶著母親一起做環保,藉著回收分類活動筋骨,是不 錯的復健方式,也能讓媽媽心靈有所寄託。

不放心母親獨自在家的徐慧清,錯過今天的參訪有些遺憾;得知志業展為期一個月,承諾要帶著媽媽一起來參觀;離去前慧清露出了笑容,用歡喜心接受逆境;來慈濟找到方法,她有 信心陪媽媽走過生命的低潮。

圖左 : 志工曾素馨向會眾林農榮(左)夫妻(右一古素蓮)解說:「環保袋都是用回收的雨傘布作成的!」希望大家愛物惜物、回收再利用。[攝影者:陳榮豐(濟玄) ]
圖右 : 臺中分會舉辦慈濟46周年慶志業展。志工蔡元清(右一)與蘇姿碧(右二)向參訪會眾,推薦認養「日行三好兜兜撲滿」造型小圍裙。[攝影者:吳麗玲(慈瑜) ]

圖左 : 在日本經營臺灣料理十二年的楊明發先生(右二)說,因日本311震災,經濟蕭條,餐廳生意受影響;志工們鼓勵他經營素食料理。[攝影者:陳榮豐(濟玄) ]
圖右 : 慈濟46周年慶志業志業展,郭德進法官站在南和氣區的展覽海報前,分享從日常生活中落實環保──改變活習慣很重要。[攝影者:陳榮豐(濟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