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不只布施金錢 更要親身力行

不只布施金錢 更要親身力行

E-mail 列印
4月14日週六清晨五點多鐘,通常是學生、上班族補充睡眠的時間,就連南來北往的臺中火車站大廳,都顯得有些冷清;但車站一旁鐵路餐廳前,卻人潮洶湧,原來是中區慈濟榮譽 董事聯誼會家族及志工,為與海內外慈濟人共度四十六周年慶,特別選在邁入四十七年的第一天,舉辦精進一日,回心靈故鄉──花蓮靜思精舍,共有兩百六十五位參加。

雖然成員大多為榮董,但這些實業家個個放下身段、縮小自己,從集合到列隊;從進站到上車,一路整齊又安靜,處處展現慈濟人文。他們不但是上人的貼心弟子,還是護持慈濟志業 的最佳後盾。

是榮董也是中區第一批慈誠隊員的高錦源,與同為委員的妻子柯綉勤一起參加。受過日本高等教育的他,身體硬朗又善於分享。

高錦源忍不住興奮之情,火車上侃侃而談的說:「1966年-1966年間臺灣有兩件大事,一是證嚴法師在東部花蓮創辦佛教慈濟克難功德會、二是星雲法師在南部成立佛光山。 時間過得太快,今天重回精舍,慈濟已走進第四十七年個年頭,功德會從當時三十位婦女,到如今浩蕩長的隊伍。這也是上人最感恩最欣慰的。」

老隊員高錦源滿面笑容幽默地又說:「慈濟人大多是師姊先投入,再度先生,我家正相反,先生先受證,再把太太捐給慈濟;太太也在上人教導之下,聲色柔軟更勤於付出。她當時發 願勸募五十位榮董也已經達成。雖然我們夫妻倆都八十多歲,但在有生之年,還是要盡量菩薩大招生;多一位慈濟人就少一個壞人,社會就會更祥和。」

榮董、委員、慈誠三種身份集一身的伍慶雲師兄,因為要代表中區,參與精舍下午舉行的「談古溯今話慈濟」,他特別把握時間,在火車上溫習一遍,希望在座榮董家族給他意見及指 導。

一直認為捐錢做好事就夠了的他,1986年3月臺中分會成立時,上人深怕活動打擾鄰居,除家家拜訪外,還邀約左鄰右舍至分會用餐,「既然免費當然要去」站在車廂前的伍慶雲 幽默地說。

沒想到這一餐,讓他人生大轉變。「上人身體盈弱,面色蒼白,讓初見上人的我,相當震撼。之後每逢農曆初一,上人都會行腳來中,講四十二章經,場場座無虛席,裡裡外外都是會 眾。讓我相當疑惑,到底上人有什麼魅力,吸引大家前來聽經學法?」他說:「一天我照例在家中廚房『隔牆聞法』,竟然會不自主掉下眼淚。明白上人將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 霎那間突然開悟──人生不只是賺錢,應該付出自己多做好事。師父是我們慈濟人的貴人。」

一直將證嚴法師當貴人的伍慶雲,在民權路臺中分會未改建前,只要上人行腳臺中,就會調整家人晚上沐浴時間,怕一牆之隔影響上人作息:夜間兩點左右,還將家中兩隻狼犬帶出 門,在馬路上逛到凌晨四點半,上人起床早課才回家,就是怕大狗叫聲吵到上人睡眠。

回憶二十多年前慈濟因緣往事,當年的情景,點滴重回腦海,伍慶雲眼框竟然泛紅。聽完他的分享,讓全車箱慈濟人,為他熱烈鼓掌;一旁的兩位榮董就小聲說,伍慶雲對上人的細心 與用心,他的精神與智慧是我們要學習的。能感動自己就會感動別人,想必下午的分享更能讓全球志工看到、聽到,資深志工對上人的崇仰與敬愛。

◎精舍巡禮喜洋洋

從到花蓮靜思精舍停車場下車開始,榮董家族的笑容就沒消失過。從整隊,直到大殿禮佛,沿路上師兄的「歡迎」聲,都沒停過。大家內心的感受都一樣「回家的感覺真好!」。

精舍真的是喜氣洋洋,到處都是志工,見面第一句話都是「從哪回來的?」但不管從何地何區,都有一個共同名字「慈濟人」,同師同道,大家有幸都是上人第一代弟子。

雖然上人謙虛不做壽,但香積志工還是用心將「一盒盒壽桃」及象徵平平安安的蘋果放置午餐桌上,菜盤中還有象徵長長久久「一口紅龜糕」,讓大家為上人祝壽之餘,更深深發願要 做好自己本分事,讓上人「莫憂慮」。

德宣師父曾說:「精舍的特色就是四處都可看見竹節,竹子代表高風亮節,更是虛心的表徵」。所以大家用完午餐,雖然離午後一點集合只有半小時,外面還下著雨,但是家族們還是 把握時間四處走看;大殿前、小徑旁就是撐著傘還要「喀嚓」一聲留個影;甚至有人把雨滴打落的一片翠綠樹葉,都彎腰輕輕撿起,擦乾當寶貝似地收藏;畢竟心靈故鄉的點滴能帶 回,就是將來最美好的回憶。

◎談古溯今話慈濟

「今天腳踏自己的地,頭頂自己的屋頂,原先三十八點三坪的建築,如今終於有這樣的道場,來度過四十六年周年慶,感覺很貼近、很親切。」上人非常感恩精舍常住師父、慈誠、委 員共同的一念心,「自己的家自己蓋」。上人開示完,還幽了自己一默道:「現在慈濟隊伍浩蕩長,但師父體力不比四十六年前,中午在精舍各處走走看看大家,來到菜園時,對面一 群志工說來自『桃園』,竟然聽成『好遠』,我還跟她們說:『遠也沒辦法,腳走不動,沒法過去。』後來才清楚是來自桃園志工」。上人一番幽默話語,讓在座弟子,個個深切體 會,上人時常說的「來不及」,回社區後要「用心做」就對了

舊緣結新緣,歡喜慈濟緣。中午一點半,靜思精舍主堂、感恩堂等坐滿了來自大陸、菲律賓、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約旦、瓜地馬拉及臺灣共九個國家地區的志工,共同 「談古溯今話慈濟」。

德宣師父首先為志工解說,從2009年拆除觀音殿;2011年6月主體結構完成;今年元月正式啟用一路的點滴:慈誠大隊長黎逢時也上臺報告,當他說道:「把每塊蓋大殿的木 頭都當作菩薩,用恭敬、虔誠心去處理;不管哪一個環節,隊員都以恭敬的心去面對。跟著上人腳步、聽著師父話語,圓滿每項使命」時,讓臺下所有人都動容;這就是慈濟人的「甘 願做、歡喜受」付出無所求。

花蓮老、中、青三代的同行菩薩道;中區伍慶雲師兄的「隔牆聞法」;以及約旦陳秋華兄弟倆、馬來西亞郭濟緣師兄等,報告當地耕耘的點點滴滴,都讓人看到、聽到,不管是海內外 慈濟人,都做到了「志要堅、心要定、愛要大」。

◎ 布施金錢也要布施時間

中區領隊紀邦杰醫師說:「不管精舍如何擴建,它永遠是慈濟人的心靈故鄉。精舍師父一樣克己、克勤、克儉;很感恩這麼多榮董家族的參與;快樂去、平安回,而且都法喜滿滿,來 回十幾鐘頭的車程,大家還是精神奕奕。其中很多還是第一次回來,雖然他們己受證榮董,但對於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不是很了解,希望這些企業界負責人,經過今天的心靈之旅, 會更了解上人『為佛教、為眾生』的苦心,精舍常住師父,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克難精神。回臺中後,我們不但要繼續接引實業家,更要鼓勵榮董們,不只是布施金錢,更要親身力 行,學習慈誠大隊長黎逢時,帶領隊員付出的精神,出來承擔勤務」。

彰化區榮董外號「無尾熊」的吳维雄師兄,是全車最興奮人員之一。他說:「時常參與中區榮董願力讀書會,發覺是接引實業家最好的道場。今天看到中區榮董家族精進中的法喜,讓 我要加快腳步,盡快在彰化區籌備榮董願力讀書會,預計在今年(2012)下半年度正式成立;時間將定在每個月第三個星期五,讓有心的人,還可參加第二個星期五的中區榮董願 力讀書會。順利的話,說不定明年能和中區榮董一起回花蓮共渡慈濟四十七周年慶。」

圖左 : 中區慈濟榮譽董事聯誼會家族及志工,在列車內雙手合十虔誠念佛。[攝影者:潘彥同]
圖右 : 伍慶雲在前往花蓮的列車上,分享二十多年前「隔牆聞法」慈濟因緣往事。[攝影者:吳啟志]

圖左 : 中區第一批慈誠隊員的高錦源1987年(民國76年)加入慈濟功德會,便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幫助社會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攝影者:吳啟志]
圖右 : 中區慈濟榮譽董事聯誼會家族及志工,列隊花蓮靜思精舍禮敬佛陀。[攝影者:潘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