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一公分鉛筆寫字 親子珍惜福中福

一公分鉛筆寫字 親子珍惜福中福

E-mail 列印
今天是農曆三月二十四日,是慈濟四十六周年慶,同時也是竹東兒童青少年親子班上課的日子,今天的主題是「知足、惜福、再造福」,透過今日課程,讓學員體會靜思語所言:「沒 有受災就是福,能投入幫助人的人,就是『福中福』。」,總計有四十八位親子學員參加。

活動一開始,學員長陳璽文與所有親子學員分享四十六年前「慈濟功德會」篳路藍縷的竹筒歲月。從三十位家庭主婦、少少的五毛錢開始,一點一滴、一步一腳印,匯聚成現在這股大 力量。而每年到了這一天,證嚴上人都會禮拜《藥師經》,回向給所有會員,以表達感恩,也期待啟發更多人的愛心。為了共同慶祝這個殊勝的日子,學員長帶領所有人大聲齊唱生日 快樂歌,為慈濟祝壽也獻上大家最誠摯的祝福。

◎一公分鉛筆 體驗愛物惜福

在大陸偏遠山區的孩子,因為貧窮,即使鉛筆只剩一公分長,仍然捨不得丟掉,依然用來練習寫字。今天的課程中,發給所有學員一公分長的鉛筆芯,請他們用來寫字、畫畫,在座所 有大小朋友在寫完後,紛紛表示手好酸喔!好難寫喔!

學員長接著與大家分享,他以前最愛的就是珍珠奶茶飲料,但知道一公分鉛筆的故事後,他告訴自己,只要少喝一杯飲料,就可以買四十支鉛筆幫助這些小朋友,是一件很有意義的 事。

家長林曉君表示,小朋友使用一公分鉛筆書寫,無法寫出平日水準的字體,握筆力道無法拿捏適當,是肢體上最直接的感受。另一位家長蔡佳訓說:「平常不會想像別人的生活是如何 困苦,今天的體驗讓孩子深刻體會珍惜所有。」

◎愛惜食物不浪費 知福惜福再造福

二十一世紀是人類有史以來糧食產量最多的時代,所生產的糧食足以養活一百二十億人口,相當於現今人口的一點七倍,但是地球上每五秒鐘就有兩個孩子餓死,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答案就在我們的廚餘桶中。許玉鳳老師今天帶領著中學組學員一起探討「廚餘桶裡的秘密」。儘管全世界糧食產量充足,但有三分之ㄧ的食物不是進了人們的胃,而是被丟進垃圾桶或 廚餘桶。單是台灣家戶一年所丟掉的食物,可以堆成一千零一十七座聖母峰。經過統計,全世界每年浪費的糧食,高達十三億噸,裝進廚餘桶裡,足足可以繞地球一百六十六圈。諷刺 的是,全世界每天卻有三萬個人死於飢餓。這是令人觸目驚心的真相,我們實在不能再繼續置身事外。

另一部影片「赫曼家的晚餐」,在印尼雅加達的一座垃圾山,赫曼家的人正從垃圾堆裡尋找食物當晚餐。看著那些人們所丟棄的爛草莓、長了蟲的腐肉、黏滿蒼蠅的青菜,都成了赫曼 家每日的盤中佳餚。學員們一邊觀看一邊縮緊了眉頭,原來在地球的某一處,有人是過著這樣的生活。

學員柯妤軒看到影片中赫曼家的人必須靠垃圾堆裡的食物維生,心裡很難過,覺得生活在台灣很幸福,她說:「自己本身就是很愛惜食物的人,但今天回去後,也要跟同學分享不浪費 食物的觀念。」而許玉鳳老師也鼓勵學員,落實「素食八分飽、兩分助人好」的精神,愛惜食物不浪費。除了惜福,更進一步還再造福,才能幫助類似郝曼家狀況的人脫離困境。

◎「多愛失調、少愛失控」 運用智慧陪伴孩子

第一次參加親子成長班的家長曾郁淳分享,有兩個小孩的她,經常在教養孩子時產生許多困惑。而今天來到親子成長班,才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范寧芸老師在親職課程分享了憂鬱症孩 子的個案,這提醒了她在教養上,不能只偏重孩子的智育、或學習多少才藝,更重要的是要能察覺孩子的情緒、及孩子處理自己情感的能力,進而給予適當的引導。「多愛失調、少愛 失控」,在「過多」與「過少」愛的拿捏中,現代父母必須運用智慧應對,才能陪伴孩子走向正確的方向。

曾郁淳歡喜分享:「我覺得我應該常帶孩子來這個環境,讓孩子感受到這邊的氣氛,相信會有潛移默化的效果,下次上課我一定會繼續帶孩子過來。」

同樣是第一次參加親子成長班的家長蔡佳訓,雖然孩子都是最後一名,但認為孩子心智尚未開竅,對於孩子採取比較放任方式,只希望改善她的專注力,蔡佳訓說:「在聽過大家的分 享後,會調整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稍為嚴格並多用心,讓她多一點閱讀。」

◎福種發放善效應 無私捐米貧中富

二00八年納吉斯風災重創緬甸,慈濟志工勘災後展開關懷,並持續發放稻種,協助重新展開生活,緬甸農民丁屯因慈濟人的愛啟發善念,即使生活再艱困,每次煮飯,丁屯都要抓一 把米存進罐子裡。丁屯說:「這個竹筒裡面的白米,就算我們沒有米吃也不會拿出來吃,因為是要拿來布施的。」今年的稻苗長得比去年好,丁屯說,今年還了債,明年就可以把稻種 捐到更窮困的地方了。

另一位農民溫特預計今年的收成會比去年好,高興之餘卻看到鄰居的秧苗長不出來,他準備了四百株秧苗分送出去。溫特說:「我們平常也是這樣送來送去的,但是我想今年的稻種會 有更多收成,所以想要分送給別人。」不只希望自家稻田情況好,也希望鄰居收成都好,是一種互助的精神。

中高年級學員在張玉芳老師陪伴下,一起觀賞影片,許多同學發表自己的感受,學員陳昱呈很感動農民丁屯自己生活困難,還會熱心幫助別人。昱呈反省自己,他說:「以後胃口不好 時會少裝一點飯,肚子餓時不要裝過多的飯,適中就好,不然吃不完會浪費糧食。」

◎參加課程 親子共同成長

林曉君陪伴兩個兒子參加親子班課程,林曉君的小兒子脾氣比較不好,剛開始知道要上課時很生氣,認為是剝奪他玩樂的時間,但上完第一次的課程後,反而覺得每個月只有一堂課太 少;在今天製作竹筒彩繪時,選了靜思語「發脾氣是短暫的發瘋」,並畫了一個和善的小天使與一個生氣的惡魔,林曉君說:「觀察他有如此的想像,表示他內心深刻省思,知道發脾 氣會如何,第二堂課能有如此感受,很值得也很棒。」

林曉君表示自己也有成長,她學會慢慢降低對孩子們的要求,也讓孩子學習自制,自我管理得很好。林曉君說:「孩子們第一次上課搶著講話,但今天上課秩序就有改善。」她更表示 今天主題「知足惜福」對孩子很重要,會由自己做起再教育孩子,希望因大家知足惜福而造益他人,讓社會資源給更多人享用。

今天的親子成長班課程就在〈愛與關懷〉的祈禱聲中接近尾聲,大家相約下個月的課程一同參加浴佛大典,感恩三寶、感恩父母師長、感恩眾生,並能共聚善念為世界祈福。

圖左 : 今天的課程中,發給所有學員一公分長的鉛筆芯,請他們用來寫字、畫畫,在座所有大小朋友在寫完後,紛紛表示手好酸喔!好難寫喔![攝影者:黃兆沐]
圖右 : 學員柯妤軒看到影片中赫曼家的人必須靠垃圾堆裡的食物維生,心裡很難過,覺得生活在台灣很幸福,她說:「自己本身就是很愛惜食物的人,但今天回去後,也要跟同學分享不浪費食物的觀念。」[攝影者:朱嘉祥]

圖左 : 曾郁淳(右二)歡喜分享:「我覺得我應該常帶孩子來這個環境,讓孩子感受到這邊的氣氛,相信會有潛移默化的效果,下次上課我一定會繼續帶孩子過來。[攝影者:林瑞鵬]
圖右 : 蔡佳訓說:「在聽過大家的分享後,會調整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稍為嚴格並多用心,讓她多一點閱讀。」[攝影者:林瑞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