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生活人文知性之旅—-關渡自然公園

生活人文知性之旅—-關渡自然公園

E-mail 列印
大雨過後的早晨,天氣晴朗,但空氣中仍帶著些微潮濕悶熱的氣息。今日石牌區生活美學班約有一一六位學員,分成了四組,前往探訪臺北市的綠寶石-關渡自然公園,興奮之情洋溢 在每個人臉上。

◎人與自然永續共生

「關渡自然公園」位在淡水河與基隆河匯流處,由於地層下陷加上海水入侵鹽化,大片土地無法耕作因而棄置不用,卻也成為業者傾倒建築垃圾的天堂。直到1996年臺北市政府才 成立「關渡自然公園」,正式界定保護區範圍五十七公頃,以保護自然的濕地淨土,並提供作為保育、教育、休閒及研究的場所。

入園後的路口處,告示牌上寫著「人與自然永續共生──地球暖化起因於高濃度二氧化碳,造成地球溫度上升,而人類的商業行為,正是二氧化碳排放元凶」,提醒大家靜心思考該如 何調整自己的行為,才能與這顆美麗的地球永續共生。

◎大自然--教育的殿堂

轉彎處,兩個人工池塘(南池、北池),用來復育瀕臨絕種的臺灣原生種水生植物。南池中一位臺北市野鳥協會的志工,為避免池水優氧化導至池中的生(植)物無法呼吸,正在努力 清除水中的藻類;池水生態如人心,心中煩惱慾望若不時時清除,任其恣意蔓延,那「心」就沒有喘息的機會了。

導覽老師姜榮寬分享園區栽種淺根植物的學問,小樹苗剛種下時不能種太深也不能在它的根部澆水施肥,而是要在其四方(東、西、南、北)三十公分處挖個小洞埋入肥料,六十公分 處再挖深一點洞用來灌水,這樣植物的根才會為尋找水源往外伸展,當枝葉向外伸展,其根部就不斷拓展,讓人思考在教育孩子時,是否也該讓他們有自我思考及自然成長的空間。

◎土中有水孕育生態 心中有愛成就未來

如果說河川溪流是大地的血脈,那麼濕地就是大地的腎臟,擔負濾清生命之泉的重責大任。關渡濕地的調節功能,讓淡水、八里地區的水源變乾淨,更是北方候鳥來到台灣的第一站, 曾經來到這裡過冬的鳥類多達二百多種,有些甚至成了留鳥不再遷徙。

因參加生活美學班而接觸慈濟、參與見習的志工鄞淑滿師姊,今天和先生及姊姊一起來參加,第一次到關渡自然公園,淑滿師姊表示很開心,除了踏青外,更了解了很多自然生態的知 識。

慈濟寫作班老師陳美羿師姊於八八水災當年(2009年)搬家至關渡自然公園對面,因租停車位的因緣而成為園區的導覽志工,在參與解說員培訓課程的過程中,驚覺自然界豐富的 蘊藏,可知可學的實在太多了。

美羿師姊很喜歡帶小朋友探訪自然公園,最常跟小朋友說:「不可以隨便摘花或拔草喔!因為一花一草都可能是小動物的食物,更不可以隨便帶走小石頭,一顆小石頭也可能是小昆蟲 的家喔!」希望藉此啟發孩子尊重生命的善念,讓愛從小紮根。

太陽就快下山,一群人向陪伴了大家一天的導覽老師道感恩,陽光灑落在每個人幸福的臉上,歡喜走向回家的路。

圖左 : 2012/4/21生活美學班約有一一六位學員,分成了四組,探訪臺北市的綠寶石--關渡自然公園。[攝影者:蕭嘉明]
圖右 : 慈濟寫作班老師陳美羿(舉左手者),住家就在關渡自然公園的對面,因租停車位因緣,成為園區的導覽志工,讓她感受到自然界豐富的蘊藏。[攝影者:蕭嘉明]

圖左 : 學員許麗芬專注的用望眼鏡看戶外的烏龜及鳥類等,導覽員等在一旁協助告知她能看到的生態及位置。[攝影者:魏國林]
圖右 : 鄞淑滿師姊(右)和先生(左)第一次到關渡自然公園,很開心除了踏青外,更了解了很多自然生態的知識。[攝影者:蕭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