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蘇州大醫王 學習垃圾減量

蘇州大醫王 學習垃圾減量

E-mail 列印
「這是PP花色的,這個燃燒會產生戴奧辛,對人體有害,所以要分開來。」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的導覽志工,手裡拿著一個塑膠袋,對著一群專業醫護人員說明,為何塑膠袋要做分 類。

5月17日抵臺的十三位蘇州健檢中心醫護同仁,於5月25日走訪慈濟內湖聯絡處,參訪環保教育站,了解慈濟資源回收的做法。領隊朱寧玉表示,未來健檢中心將產生很多醫療廢 棄物,參訪環保站有助於了解處理的方法。

◎環保與醫學的關係

在製作愛心毛毯的「巧藝坊」,胸腔外科徐振之醫師表情專注,認真地聽著慈濟志工吳月鶯解說愛心毛毯的製作過程;他聽過之後認為,整個製作過程就像是化腐朽為神奇一般。而見 到年長的志工在環保站做得很開心,更覺得,人從不健康,因為做環保變成健康,也是另一種的化腐朽為神奇。

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徐振之認為:「我覺得做醫療,不但是自己看病人,也要關心環保;因為環境不好,病人的病就多了。」

所以,環保也算是預防醫學,因為環境變好了,身體也健康了。從心靈上談,大家有了愛心,社會也會祥和。徐振之進一步說:「環保就是環境衛生,地球乾淨了,自然生病也少了; 所以人文做得好,大家就健康開心,相親相愛又和諧,生病肯定會少。」

◎垃圾減量從自身做起

從紙類、瓶罐類、塑膠袋類到拆解區,一行人在環保站內仔細地聽導覽志工解說。從事放射科影像工作二十七年的周小兵,見到堆積如山的塑膠袋,志工們正一個一個地做著分類的工 作,依不同成份分成PP、PE等等,有花、有白,種類很多,不禁向解說的志工提問。

周小兵說:「她告訴我什麼叫PP?什麼叫PE?我今天真的第一次聽到,也是增加了好多知識。」

對於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周小兵談到:「每個月交一些垃圾費,反正垃圾桶一倒,垃圾到哪裡去也不知道,寶特瓶到哪去了?也不知道;去年開始禁用塑膠袋,但是太方便了,所以禁 是禁了,卻禁而不止。」

原本就對環保議題有興趣的周小兵,這天有很大的感觸。他認為是該推動垃圾減量了,不過,影響力會有多大?還是未知數,因為根深柢固的觀念,並非一朝一夕能改變。周小兵說: 「我想終歸一句話,就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啦。」

走訪一趟環保站,讓大醫王們體會到,依靠環保志工處理資源回收,倒不如從每個人生活中減少垃圾的產生做起;如果能盡力讓地球乾淨,無形中,人的身心也都可以得到健康。醫療 行為減少了,相關廢棄物也就少了,這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圖左 : 十三位蘇州健檢中心醫護同仁,在慈濟基金會人員陪同下,於5月25日走訪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了解慈濟資源回收的做法。[攝影者:黃朝陽]
圖右 : 徐振之(前左一)表示,環保就是地球乾淨了,生病也會少;人文做得好,大家健康開心,相親相愛又和諧,生病肯定會少。[攝影者:黃朝陽]

圖左 : 慈濟志工吳月鶯(右一)為大家解說,寶特瓶如何抽成紗,再製作成愛心毛毯。[攝影者:黃朝陽]
圖右 : 孔繁福(左三)是一位資深放射科醫師,在拆解區詢問拆解後如何分類。[攝影者:黃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