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北區環保研習 積極推動二分助人好

北區環保研習 積極推動二分助人好

E-mail 列印
5月27日於慈濟關渡園區舉行「2012年北區環保志工精進研習」活動。活動中,進行環保經驗交流,期許帶動人人珍惜資源護地球,積極推動二分助人好。計有北區環保志工約 兩千人,工作人員約四百位參與,同時於佛堂及人文志業中心一樓連線進行研習。

◎柔軟身段 傳達心中最敬禮

清晨六點,來自北區環保志工,不分男女老少,在細雨紛飛中,神采奕奕排著整齊隊伍,笑咪咪地前來關渡園區精進一日。學員中,不乏頭髮花白,或駝背、或步履蹣跚的老菩薩;也 有穿鐵鞋、拄拐杖,行動不便的中年菩薩;還有年輕父母笑嘻嘻牽著小菩薩的手。

「妳要小心喔!」「妳也要小心喔!」來自萬華,比鄰而居的兩位環保菩薩,年齡皆已超過七十,行進間,手挽著手,相互提醒留意腳步。

志工踴躍參與,人文志業中心A棚也坐滿學員。大愛電視臺總監湯健明,為表達對環保學員的感恩之意,特地邀約各部門同仁共同承擔生活組功能,計有九位主管及十二位同仁熱烈響 應。

「師兄、師姊,早‥‥‥」清晨,副總監張尊昱即站在人文志業中心入口處,笑容滿面地迎接三百六十五位在大愛臺A棚上課的學員。同仁們引導學員入座後,便開始進行志工早會連 線、學佛行儀及禮拜《法華經序》等課程。

八點半不到,地下一樓接待現場,已熱鬧滾滾,不論長官或是同仁,全體動員起來。人人戴著口罩、手套,用心地將園區送來的壽司小點心分成八盤,擺放在入口處左、右兩邊,另外 沖泡四大桶的熱咖啡,用最誠摯的心接待每一位環保志工。

「草根菩提」節目製作人陳美玲,帶著女兒李晴一起前來參加,她引導孩子擺盤子,以及如何招呼、分送點心,並詳細說明、示範:「請用點心,請喝咖啡‥‥‥」李晴笑嘻嘻地說: 「我喜歡來當小志工,因為可以幫助別人,在付出時會很開心。」

◎虔誠禮拜 體驗身心靈環保

「禮佛時,跪地、翻掌,雙手內八!」資深志工許玉摘仔細講解「學佛行儀」細節,希望大家藉由合掌,問訊,調整禮佛動作,一起一跪恭敬禮拜,表達人人心中的謙卑與虔誠。

「這是學佛入門功課。」來自石牌環保志工謝秀蘭說,做環保已九年,很高興有機會學習如何正確的頂禮、問訊等行儀。現在孩子漸漸大了,比較有時間參與慈濟活動,去年的≪水懺 ≫經藏演繹、今年浴佛,她都沒有缺席。

佛堂內,志工五體投地頂禮拜經時,只見一人雙手合十的站著。「真的很不好意思!」中山區環保志工,六十四歲的鄭玉蘭羞赧地說,無法跟著跪拜是因腳膝關節退化。她輕聲誦經, 仍感滿心歡喜,投入環保一年多,她覺得做環保很温馨又快樂。

講師張益誠透過簡報,分享愛大地要由自身做起,期許每個人在環保站都是精進菩薩,守住初發心,用心修福慧。「慈濟環保站,除了回收瓶瓶罐罐,也是珍貴的教育站,更是以方便 法門,將佛法落實在社區的修行道場。」

在環保站,人人心寬念純,守心、守志顧好自己的初發心,遇逆境,以感恩心面對,互相鼓勵,相互成長,「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

◎源頭減量 剩餘二分助人好

「十歲以下的請舉手!」「八十歲以上的請舉手!」

「哇!六、七十歲以上的老菩薩這麼多喔!感恩!」看見來自不同年齡層的環保菩薩參與精進,花蓮宗教處邱國氣師兄,特地用閩南語向大家轉達上人對環保志工的疼惜與感恩。

人人知道無常,卻很少人在意,每人每天的選擇是「因」,造成事實就是「果」。「地球雖大,抵不過人類的一絲貪念。十八秒砍下一棵樹、沙塵暴引發乾旱、缺水發生糧荒,修行就 要照顧好剎那間的念頭。」邱國氣透過伐木及雲南沙塵暴缺水影片,讓志工了解紙張回收的重要、認清地球資源彌足珍貴。

中國人愛面子,常因食物外型醜而棄之,或吃太飽造成浪費。萬物皆有靈性,切勿為滿足口慾而殺生。世界存亡從餐桌開始,邱國氣進一步鼓勵大家「素食八分飽、二分助人好」。

《大愛全紀錄》導演賴展文、記者鄭淑麗共同分享「廚餘桶的秘密」。透過〈赫曼家的晚餐〉影片,得知印尼雅加達市拾荒者的故事。內容敘述主角蘇瑞密女士,在垃圾堆中找尋全家 三餐食物,三代人都靠吃廚餘維生。

難忘拍攝時空氣中瀰漫腐爛味的賴展文說:「很難想像這世間有人是吃廚餘過日子,一輩子都沒有呼吸過垃圾山以外的新鮮空氣。」

「千萬不要以為只是二、三口飯而已!」鄭淑麗接續分享,臺灣平均每人每日丟棄的廚餘量,換算等於一碗白米飯量,若不浪費,積少成多,一年可養活五百五十萬海地百姓。英、美 國家丟棄的廚餘量,一年則可養活一半非洲居民。

「廚餘桶,不是食物的終點站!」鄭淑麗呼籲大家飲食減量,省下二分好助人,帶動更多人一起做。

◎「袋袋相傳」 眼看、手摸、耳朵聽

台灣塑膠袋使用量高,回收率卻很低,這千年不壞的產物,為破壞環境的一大來源,流入水溝,造成阻塞淹水;飄入大海,被魚蝦當食物吃掉,嚴重危害生態。

2008年,慈濟三重園區正式開始塑膠袋分類與回收。一開始因為塑膠袋材質繁雜,相似度很高不容易辨識,大家不願意做塑膠袋的分類,也讓環保志工起了煩惱心。

2011年,志工葉明珠參訪萬華環保站塑膠袋的回收,見到狹窄的空間,堆疊著一層又一層已分類好的塑膠製品。倍受感動的她,更堅定做好塑膠袋分類的決心。「回去三重園區 後,想起上人曾說用『方便法』教育環保志工,於是召集環保種子志工,拜訪回收廠商並請益,教導環保志工用眼睛看、用手觸摸、用耳朵聽搓揉的聲音,去分辨不同材質。

從一開始的排斥到現在的得心應手,不論是小朋友,還是九十三歲的老菩薩都做得滿心歡喜。目前每天有近一百位環保志工到三重園區,做塑膠袋整理就有五十多人。「塑膠袋價格雖 低,但必須做,上人說,台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更以人人做環保為寶。」

三重志工王忠孝回應今日「袋袋相傳」課題,他說,「塑膠分類很重要,因為各種塑膠製品的材質、熔點都不相同,分類做得不夠確實,不只會釋出毒素,也降低附加價值。」

王忠孝提起年輕時,曾開大貨車在各大餐廳回收廚餘,當時心態總覺得回收養豬也沒浪費。走入慈濟後,他才瞭解到這是惡性循環,「身處台灣的我們實在太浪費了,宴客時,為了面 子,量越來越多食材也越精緻,總要吃到賓主盡歡。如今看到貧窮國家三餐都成問題,感恩上人推八分飽,這樣身體才健康,心靈更富有。」

王忠孝繼續述及,每周一、四、六晚上,開環保車到五分埔回收塑膠袋,只要分類品質提升,才能創造雙贏,才能讓地球長治久安。

◎愛護地球 開源節流省能源

萬華志工周玉桂,鼓勵環保志工未成佛前先結好人緣,並舉自身實例,分享省能源的智慧。「洗好的米和菜,我都用不鏽鋼便當盒分裝,六個便當盒,同時用電鍋煮,不僅省瓦斯,少 油、少鹽能讓身體健康;剩菜、剩飯也都用便當裝盒,不用保鮮膜。」

「少用飲水機,水煮開裝熱水瓶;少用冷氣機,陽台種植盆栽讓空氣清新流通;少用塑膠袋,地球才會越來越乾淨。」板橋志工楊蜜也分享省電小撇步。

文山志工陳淑珍經歷公司無薪假,當時把心安住環保站,她分享:「公司景氣不好,剛好雙和成立新環保站,從中學習到許多的生活哲學,如用不到的不買等,如今不管公司要休十 天、八天,都無所謂了。」

南港楊惠羽分享:「在環保站常回收過期的沐浴乳、洗髮精,我都將它們用來洗廁所,人要德香,廁所也要清香。已素食三年的小四兒子古師緯,每晚要睡覺前,一定會將插頭拔掉並 確實關燈,在學校也跟同學分享省水、省電救地球。」

在「立願文」唱頌中,一日精進研習課程圓滿結束,「感恩!」「感恩!」關渡園區入口處,宗教處同仁與合心團隊面帶笑容分列,雙手合十,向每一位學員鞠躬致意。此時,天空微 露陽光,環保志工們依舊如清晨六點般地神采奕奕,排著整齊隊伍,揮舞手臂,歡喜賦歸。

圖左 : 清晨六點,來自北區各地的環保志工及工作人員共約2400人,在細雨紛飛中,排著整齊隊伍,無論老少臉上笑咪咪,人人顯得神采奕奕。[攝影者:汪宇洋]
圖右 : 關渡園區佛堂內,全場學員恭敬合掌,虔誠唱誦、禮拜《法華經序》。[攝影者:汪宇洋]

圖左 : 為表達對北區環保精進研習學員的感恩之意,人文志業中心九位主管及十二位同仁共同承擔生活組功能。[攝影者:施玉惠]
圖右 : 張益誠師兄的分享讓老菩薩聽得滿心歡喜笑逐顏開。[攝影者:潘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