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基隆 感念師恩 將愛傳承

感念師恩 將愛傳承

E-mail 列印
周桂英世居基隆,上有三位哥哥二位姊姊,她排行老么,從小備受母親的庝愛。1982年,周桂英國小二年級時,母親因病往生,接二連三的,爺爺及二姊也相繼往生。小小年紀連 續遭逢親人驟逝,造就周桂英思想的早熟,也面臨思考「遭逢這些不幸為何是我?」「人為何要活在世上」的生命迷思。

當時的導師鄭文娟,了解她的家庭狀況,時常詢問及關心近況,偶而也會給她零用錢。這份無私的愛,一直持續到周桂英當了代課老師。

長達十幾年噓寒問暖的師生之情,讓周桂英有著一生道不盡的感恩,並把關愛她的鄭老師視為母親,促使她立志將來要當老師,發願要傳承老師給予的這一份愛,來回饋老師浩瀚的恩 情。

從小親人的往生,艱辛的生活環境,讓她設定目標,一定要為自己爭一口氣。 憑著一股毅力,周桂英逐步完成基隆女中、臺北體專、林口體育學院,再修教育學分。待考上教師資格後,她突然覺得階段性目標完成了,人生的方向又該何去何從?

2000年她一邊唸研究所,一邊在新北市金山高中任教體育課。面對都是原住民學生的「原住民藝能班」,周桂英毫無經驗且深感棘手;於是她向國小時的自然課老師,目前是建德 國小校長的林辰崇請教;林校長一直是周桂英教學生涯指點的恩師,他說:「對這群孩子,妳要把心歸零,重新去認識他們。」

有一回,在宿舍收看大愛臺,被電視上一群快樂的志工所吸引,也引發她閱讀慈濟北區教聯會所出版「愛的希望」一系列書籍。2005年4月23日她參加汐止國小所舉辦「希望引 航」《靜思語》教學研習活動,深深被課程所感動。當天她即告訴自己,一定要加入教聯會。4月24日,她隨即參加慈濟了北區教聯會種子教師培訓,也開始參與教聯會的活動。

為了激發孩子的潛力及增加孩子的毅力與耐力,周桂英總是帶著他們參加馬拉松活動來挑戰自我,孩子們總是抱怨的說:「那怎麼可能啊!」她就用《靜思語》「信心、毅力、勇氣三 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事不做才困難,路不走才遙遠」來勉勵孩子。

2005年周桂英開始帶班上孩子參與機構關懷,因為父母親很早往生,於是把這些長者當成自己的父母親一樣來關心。在陪伴的過程中,發現班上大部份的孩子,家庭沒有辦法給予 足夠的愛與安全感。趁孩子們現在還來得及行孝,周桂英希望他們透過機構關懷可以學會「行孝要及時」。

孩子在付出的過程中學習到助人的快樂;學生小鍾、小包、凡恩分享說:「原來助人是這麼容易,只要少睡一點、少玩一點,就可以讓爺爺、奶奶這麼開心;原來讓人快樂是這麼容易 的事,看到爺爺、奶奶們開心,自己也莫名的開心,而這個開心比學校考試考好得到獎勵更開心。」

幾年前,班上一位孩子的爸爸吸毒,媽媽在家照顧幼小的弟弟。這位學生因長期受到爸爸語言暴力,個性自卑、缺乏自信,周桂英便常帶著他參加機構關懷做志工,學生在慈濟大家庭 受到滿滿的關愛及肯定,逐漸找回自信,大學還考上慈大社工系,從一個被幫助的人變成一個幫助別人的人。

「自愛是報恩,付出是感恩」,周桂英成長過程遭逢許多的無常及考驗,為了感恩哥哥的照顧及鄭文娟、林辰崇兩位恩師的關愛和指引人生方向,她自愛的關照好自己的一切,不讓他 們擔憂,也將教師的角色扮演好,以回饋生命中兩位貴人的恩情。

自2006年加入慈濟教聯會培訓,周桂英秉持「只有不用心、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的信念,全心全意用愛及《靜思語》,對學生付出及教導,學生也常以《靜思語》 與周桂英作互動。十二年來,學生身、心靈的改變及成長,就是她盡心力從事教職以來,最豐富的收獲。

有幸加入慈濟教聯會,周桂英感恩上人啟發慧命,也讓她發現「原來愛人比被愛更好」;她更銘記兩位恩師的愛心,在工作崗位上繼續將愛與關懷傳承,適時的給予學生溫暖,更願意 做孩子們心靈永遠的依靠。



圖左 : 第十屆原住民班學生準備528畢業成果展,為增加體能,周桂英(左)陪同學每天早上晨跑。[攝影者:陳淑惠]
圖右 : 學期結束後即將過年,周桂英準備了《靜思語》紅包給605班每一個孩子,希望他們用感恩心送走過去,用虔誠心迎接未來。[攝影者:周桂英提供]
圖 : 周桂英(左三)帶動照顧戶及慈少的孩子一起到仁愛之家關懷長者。[攝影者:周桂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