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莫輕小施 以為無福

莫輕小施 以為無福

E-mail 列印
梅雨季節加上氣流不穩,雨勢不小,參訪課程八點半才開始,但上午八點不到,同為佛教團體的福智文教基金會青少年成長班的志工已陸續到達,展開學員的報到。今天(6/10) 成長班學員在志工老師二十五人的陪伴下,國中一、二年級親師生約一百捌拾人,並不因下雨而缺席。

◎世界子民須有的正確觀念

在東大園區的新教室裡,「Ho He Ho EeEhOh He HoEeEhOh,我們都有一個願望,沒有煩惱快樂成長……」歡樂的歌聲讓今天的氣氛熱絡了起來。

慈濟志工詹玉英引言:「各位今天有在家,吃過早餐才出門的請舉手。」「在外面買來吃的請舉手。」「如果你買外面的,讓我們算算,最少使用一個飲料杯、一個裝麵包或包子、一 個提袋,還有,可能有吸管、湯匙。」

接著大螢幕畫面出現了「海洋污染面面觀」,看到垃圾與塑膠袋的嚴重污染,塑膠袋隨風飄散,形成有兩個美國那麼大的海洋垃圾場,造成在海上游的,天上飛的動物,因此而死亡, 人類是萬物之靈,真的不能再輕忽我們每天使用的一點點量。

「廚餘桶的秘密」,看到台灣,一個家庭中一年丟掉的食物,用一公尺高的廚餘桶來裝,可以堆成1017座聖母峰高;而全世界每年浪費的糧食,高達十三億噸,裝進廚餘桶裡,足 足可以繞地球一百六十六圈。但諷刺的是,全世界每天有三萬個人死於飢餓。全球的糧食產量足以餵飽一百二十億人,為什麼還有人餓死?在已開發國家中,有四成的食物被丟掉。將 這些食物累積起來,一年可以多養活四十二億人。

詹玉英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所以慈濟在證嚴法師的推動下,我們邀請大家一起來『飯吃八分飽,兩人助人好。』每天在家用早餐,垃圾減量人人有責,小小 一個動作,就能減緩地球崩壞的速度。」

◎落實環境保護 唯有動手做

領隊志工老師陳育志說:「我們平日對於寶特瓶等資源也都有在回收,但慈濟做塑膠袋回收真的是很了不起,大家都很期待今天的學習。」

塑膠袋回收站牆上的海報,是志工黃淑玲(慈俞)與胡櫻馨、做分類的經驗智慧,以回收的帆布海報,用手寫方式、掛上各類的PP白、PP花、PE白、PE花……等日常使用的袋 子,創造出簡易分類的「袋袋相傳」口訣,「白白、透明(稀稀刷刷)、花花」好記又實用。

「袋袋傳千里」順口溜,「塑膠袋的發明真正好,給咱們的生活過的真好,請你詳細來思考,伊系乎人真煩惱,卡輸你嘛會煩惱,請你逗陣做環保,來甲袋啊分乎好,袋袋(代代)子 孫沒煩惱!沒煩惱!」

經過簡單說明後,黃淑玲拆開一大袋尚未分類的塑膠袋,讓參訪的孩子與家長一起來做做看,還真的有點清楚又模糊,「這是PP或PE啊!它有稀稀刷刷的聲音耶。」「這種有封邊 的米袋有回收嗎?」發問聲此起彼落,原來動手去做才能更清楚。

「塑膠袋回收可成為再生塑膠料,但需耗費人力,以實質計算是非常不符合成本的,可是不做將會是地球的浩劫。」黃淑玲對著參訪的孩子說:「慈濟志工秉持一分慈悲心,要為地球 盡一分心;福智也是佛教團體,參與的人很多,希望透過大家今天的學習,一起來回收塑膠袋,也能讓政府更大力的來推動。」



惜福愛物 古樸精神處處現

慈濟志工林聰明帶著一小隊做園區巡禮,從一幅慈濟源起的竹筒歲月海報介紹起,三十位家庭主婦一天五毛錢,由市場開始推展開來,四十六年來成就今天的慈濟世界,有許許多多人 的愛在這裡漫延。園區的建築體材料是回收自九二一地震後的大愛屋,地上的連鎖磚一樣是一塊一塊的回收,重新在慈濟的園區發揮功能,雨水下來讓大地能涵養水分。

巧藝坊裡只見一台一台不同的古老縫紉機,有實用的圍裙、袖套、手提包……,這些是以回收布料車縫出來,創造出新的價值;惜福屋像百貨公司,物品來自許多人丟棄的回收物整 理,甚至有全新的,喜歡的人可在此找到寶,延續物命又能豐富愛心箱,慈濟環保回收收入,提供大愛電視台經費大部分的來源。大愛台傳送人間美善,所以做環保是愛地球也是與全 球觀眾結好緣。

學習單中見法喜

福智青少班志工老師鄭玫玲透過學習單,引領著參訪學員做回顧與總分享。認識書軒裡那張照片中的人物,慈悲和藹的證嚴法師,貼心安撫著九二一受災驚恐不安的孩子;集合了全球 慈濟人的愛心,共蓋了五十二學校,這是多麼令人讚嘆與感恩啊!菜園裡藍色桶子,藏著什麼秘密?原來是以廚餘葉類與果皮,回收做成液態環保酵素與固態堆肥;穀倉是先人的智 慧,錐形的造型可防老鼠進入,是最好的儲藏室。

參訪後大家感受滿滿,有人說:「願吃素,隨手做環保,做好資源回收分類、不要因為怕麻煩而不做。不要因為東西容易得到而浪費,不浪費食物。」也有人說:「惜福、感恩、知 足,珍惜資源,少喝罐裝飲料。節水省電、分類回收、出門帶水杯、環保筷。學習佛菩薩的愛,無私的奉獻,自己一見小小的善行,就可以幫助地球。」

何佩珊發好願:「願全世界的人都能吃得飽。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樂樂。願我能努力的做環保,當地球的貴人。說好話、做好事,為地球盡一己之力做環保。」

「慈濟的『竹筒歲月』精神,與上日下常法師所言『莫輕小施,以為無福』精神,不謀而合。」透過今天的學習,更能體會「好命不如好習慣」,「聚沙成塔、滴水成河、粒米成蘿」 讓大家一起把善的力量延續。

圖左 : 慈濟志工林聰明帶著一小隊做園區巡禮,從一幅慈濟源起的竹筒歲月海報介紹起,三十位家庭主婦一天五毛錢,由市場開始推展開來,四十六年來成就今天的慈濟世界,有許許多多人的愛在這裡漫延。[攝影者:黃格致]
圖右 : 領隊志工老師陳育志說:「我們平日對於寶特瓶等資源也都有在回收,但慈濟做塑膠袋回收真的是很了不起,大家都很期待今天的學習。」[攝影者:黃格致]

圖左 : 志工黃淑玲(慈俞)讓參訪的孩子與家長一起來做做看,還真的有點清楚又模糊,「這是PP或PE啊!它有稀稀刷刷的聲音耶。」[攝影者:黃格致]
圖右 : 菜園裡藍色桶子,是以廚餘葉類與果皮,回收做成液態環保酵素與固態堆肥。[攝影者:黃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