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社區志工見習 揮灑生命色彩

社區志工見習 揮灑生命色彩

E-mail 列印
六月十日清晨六點,細雨紛飛,彷若昨日因西南氣流引來了的磅礴大雨是一場夢境,這是個好的開始,前往臺中慈濟醫院的路上,少些不便。假日的醫院少了平日看診民眾的人氣,多 了社區志工來來往往工作人員的熱度,並沒有讓大樓顯得冷清。

七點過後,學員隨著引導人員依序進入六樓國議廳就坐,一開場,先來個問好與擁抱,剎時間,陌生的距離縮短了,暖暖的情懷,慢慢發酵,這不就是現在人與人之間所缺乏的「溫 情」。

「後山日先照」說的正是現在假日裡人潮絡繹不絕,太魯閣號一票難求的花東地區,然而,這個每日第一道曙光照入的地區,四十多年前,卻是個醫療缺乏的落後地區。貧病的地區現 象,啟動了證嚴上人的一念慈悲心,眾人的努力,十方愛心的匯集,締造了今日的慈濟醫療網,是慈濟的四大志業之一,也是今日課程的主題「慈濟醫療志業」。

◎生死皆自在

加護病房裡,插滿儀器維持著身體機能運作的照片,令人害怕,相片裡的人,以一個大家都不願的方式活著,那時的他,已然無法決定自己的生死,許多病房外的爭執、親情與人性的 糾結,造就出一場場紛爭,無疑加深了生命的苦痛。

臺中慈濟醫院林怡嘉主任緩緩道出「安寧緩和區醫療意願的註記」,賦予了現代醫生另一項使命,不但要「救活」,亦要「顧死」盡每份心力,搶救生命的同時,也予以每個生命一份 尊嚴。而無語良師的存在,更是醫學進步最大的助力。無私的大愛奉獻了一切,乃至最後的身軀。

第一堂課的課程內容,讓罹患癌症的學員郭儒維一度無法面對。人生病時,那份無依、害怕、恐懼的心情,一時不知如何走過,幸有姐姐郭儒綺與弟媳盧奇美的相伴,讓她勇敢的面對 抗癌過程,三人相互扶持,在對方生命最脆弱的時候,互相鼓舞,給予一道生命的曙光。

郭儒維從大愛劇場中學習改變自己,並期許參加社區志工培訓後,能更有力量幫助別人。而盧奇美從原本抱持著只是來看看慈濟在做什麼的心態,轉變成學習感恩、付出,進而參加社 區志工培訓,並發心立願要當能幫助別人的有用之人。

◎髓緣布施

千萬人中,受捐者與骨捐者基因的第六對相遇了,給予者提供了受予者這一生最重要的愛,一份生存的希望,就如同課堂上的骨髓捐贈者陳明揮與朱淯渲在那10cc血液中所分享經 歷的,那份源至於慈悲心所產生的不捨,幫助了沒有血緣的兩人渡過了生命中最難的關卡,卻也讓自己收穫滿滿。

做好事的首要任務是照顧好自己,可惜許多人都忘了這一點,簽署了一堆的同意卡,從大體捐贈、器官捐贈至骨髓捐贈,卻忘了提供一個健康的身體,以致於前功盡棄。想想,如果陳 明揮沒有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或是有抽菸習慣的朱淯渲沒有下決心戒菸,那麼那些尋求骨髓配對者,有可能在配對成功後,要經歷了無法取得的二度傷害。

◎志為人醫守護愛

住在都市裡的我們,身體病了、痛了,隔條街便有診所、醫院可就診,然而,在臺灣,仍有一些角落,存在著許多的醫療的死角,偏僻的部落,如卓蘭、新社等,不便利的交通,阻礙 了求診者行進的腳步。古裝戲裡大夫提著藥箱前往病患家中視診的橋段,在現代社會裡是存在的,慈濟人醫會下鄉義診,所扮演的便是這樣的一個角色。

本著人溺己溺的精神,中區慈濟人醫會紀邦杰醫生總是不辭辛勞的前往偏遠地區進行義診,更進而與當地的居民合作,在那撒下一顆顆愛的種子,這樣無分別心的精神,擴及至全球的 各個角落,只要有災難、有病痛的地方,都可以看到這個無私大醫王的慈悲身影。

◎揮灑青春色彩

誰說志工的行列只屬於有閒的退休年長者的世界,十九歲的張惇鈞國中一年級時在輔導老師的引領下,接觸了慈濟環保世界,產生了興趣,接引了同學的哥哥張義旻一同參與,轉眼之 間,六、七年的時間過去了,完成學業與兵役的他們,不但不曾停止環保志工的承擔,更進而於今年參加社區的培訓,希望能更深入志工的世界。

十七歲,就讀臺中家商的范瓊云,是愛玩、愛做夢的年紀,但她一心想要做的竟是醫院的醫療志工。瓊云透過大愛電視臺,看到慈濟志工到醫院服務病患的身影,心中非常的羨慕。去 年﹝2011年﹞,因為瓊云陪同媽媽到臺中分會捐款的因緣,與志工有了互動的機會,有一天,瓊云問志工:「我想去醫院當志工可以嗎?」志工告訴她,當醫療志工必須具備一些 基本知識,透過社區志工課程及醫療志工課程來補足。就這樣,瓊云成為今年社區志工研習課程一員。年輕的他們,認真的揮灑出屬於他們的青春色彩。

不論是充滿健康活力的青年人,或是還在與病魔抗爭的生命勇者,同樣一份懷抱服務的一份熱誠,希望能成為照映社會暗角的盞盞明燈。

圖左 : 罹患癌症的學員郭儒維﹝左二)幸有姐姐郭儒綺與弟媳盧奇美(左三)的相互扶持,參加社區志工培訓,並發心立願要當能幫助別人的有用之人。。[攝影者:田漢卿]
圖右 : 本著人溺己溺的精神,紀邦杰醫生總是不辭辛勞的前往各個需要幫助的村落進行義診,撒下一顆顆傳承的種子,並將這樣無分別心的精神,擴及全球的每個角落。[攝影者:田漢卿]

圖左 : 十九歲的張惇鈞(右)國中一年級時在輔導老師的引領下,接觸了慈濟環保世界,六、七年的時間過去了,完成學業與兵役,不但不曾停止環保志工的承擔,更進而於今年參加社區的培訓。[攝影者:田漢卿]
圖右 : 十七歲的范瓊云,為了實現當醫療志工的願,決定參與社區志工培訓課程。。[攝影者:田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