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愛心不分遠近 慈少學員啟悲心

愛心不分遠近 慈少學員啟悲心

E-mail 列印
5月27日上午,新竹聯絡處前殿二樓感恩教室裡舉辦每月一次的慈少活動,5月份課程主題為「慈悲-慈悲濟世,見苦知福」,靜思語為「愛心不分遠近,慈悲沒有敵對和親愛」, 藉此引導學員從別人辛苦求學及困苦的生活歷程中,感受自己的幸福,進而了解大愛的慈善濟世工作,是無國界又不間斷地付出。

「……願永離怨憎不殺生,救生護生不顧生,願生生……」宋美玲老師一字一句示範「至誠發願」偈文的手勢,並且逐句解釋其中意涵,學員認真地學習,偶而傳來輕輕的笑聲,原來 是美玲老師說:「貪就是把錢放在額頭前。」詼諧的話語加上動作,深刻印於心。

在「慈濟脈動、談古說今」課程中,王承瑄老師問:「第一條慈濟路在那裡呀?」學員此起彼落的回答,答案有花蓮、台北、大陸、馬來西亞等等,影片播出,孩子們表情錯愕:「原 來第一條慈濟路,就在新竹市啊!」。「慈濟路」乃是前新竹市長林政則(現為省主席)感恩慈濟對台灣的貢獻,和志工對當地社區多年來的付出,於2009年在新規畫的頂埔重劃 區選出一條新路,命名為慈濟路。

國內有慈濟路,無獨有偶的,國外也有一條慈濟街,菲律賓國會議員於今(2012)年5月13日值母親節、佛誕日、全球慈濟日,將馬利僅那市的阿蘇塞納街改名為「慈濟街」, 當然這也是感念慈濟基金會以慈悲心長期關懷、陪伴及幫助菲律賓馬利僅那市民眾所做的決議。

接下來是分站活動,共分兩站,其中一站介紹巴西的「人之城」。叢林中的花園,巴西-庫里奇巴,全世界最創新的城市,1972年傑米雷勒市長高瞻遠矚,以環境信託作為環境保 護的管道,由政府編列預算,收購農民過剩產品,來幫助低收入戶並保持環境整潔,創造以人為本的生態城市。投影機秀出美麗的公園,先進的交通系統及當地民眾敘訴著屬於他們的 幸福。

另一站是「愛讓世界站起來」是動態活動,學員藉由筷子夾黃豆,物資接力,體會愛心無國界,將資源分送給需要的國家。救命九宮格則是抽靜思語選數字,數字裏的事項,如糧食或 地震,將為這個國家帶來希望或災害。「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是學員李宗昱最喜愛的靜思語;巫啟瑞經常用「人要克服困難,不要被難克服來勉勵自己。」

2008年納吉斯熱帶氣旋襲捲緬甸,世界殼倉損失慘重。緬甸丹茵鎮六十戶農家,接受稻種,感恩慈濟付出,並學習竹筒歲月,蓄積一天一把米,聚沙成塔,一人一念心,眾志成 城,回饋米撲滿,讓愛循環。學員們也將印有撲滿字樣的簽名卡貼在撲滿上,待歲末祝福時再帶回來。精進隊的紀亭羽想要把買玩偶的錢存到撲滿裡,萬洪良及劉孟鑫將省下每日的飲 料錢,做成飲料撲滿。

看完影片「赫曼家的晚餐」,張綺薇老師問:「壞掉的東西大家還會吃嗎?如果看到有人吃壞掉的東西,會去思考他們為什麼要吃嗎?」巫管碩宸表示,媽媽每天都會做不同口味,非 常好吃的早、午餐,好幸福;朱祐萱也分享自己很挑食,有些浪費,以後要惜福,力行八分飽,二分助人好;楊舜翔則對將没吃完的食物倒入餐廳廚餘桶的畫面印象深刻,他認為應吃 多少拿多少,不可以貪心拿很多,更不可以有吃不完就丟掉的心態,暴殄天物有損自己的福報,要惜福。

課程的尾聲在班主任愛的叮嚀與祈禱聲中落幕,課務團隊精心規劃一連串的活動,淺顯易懂,讓學員在四個小時課程中見證慈悲,學習深耕人文。

圖左 : 萬洪良(左)及劉孟鑫(右)體驗「愛心不分遠近,慈悲沒有敵對和親愛。」願意將省下每日的飲料錢,做成飲料撲滿。[攝影者:陳宏偉]
圖右 : 追本溯源道感恩,新聞影片播出,孩子們表情錯愕道:「原來第一條慈濟路,就在新竹市啊!」[攝影者:陳郁如]

圖左 : 看完影片「赫曼家的晚餐」朱祐萱(右一)自覺很挑食,有些浪費,以後要惜福,「力行八分飽,二分助人好」。楊舜翔(右二)則分享將沒吃完的食物倒入餐廳廚餘桶的畫面印象深刻,他認為應吃多少拿多少,不可以貪心拿很多,更不可以有吃不完就丟掉的心態,暴殄天物有損自己的福報,要惜福。[攝影者:陳郁如]
圖右 : 慈少班全體在新建物尚未完成的新竹靜思堂,與新竹聯絡處前殿舊建築物前合影,留下美麗足跡。[攝影者:陳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