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製作竹筒 品嚐付出開心味

製作竹筒 品嚐付出開心味

E-mail 列印
「慈濟團體有一股很強的善磁場,會讓我不自覺的生起歡喜心與善心。」方士瑋從投入製作竹筒的過程,見證慈濟所謂真正的人文之美。

◎品嚐付出的開心味

7月19日是臺中市清水靜思堂,做竹筒的第二天,每天有三十位志工參與,連續要做兩天,要完成二千支竹筒。昨天已完成將近一千支,今天要全部完成。

方士瑋說:「我今天也載媽媽一起來投入,從參與社區志工課程,更知道竹筒歲月的緣起。」

知道慈濟創設初期很艱難,救濟經費也從三十個家庭主婦,每天存下買菜的五毛錢所累積而成的。過去的竹筒歲月精神,現在也是同樣的精神,讓善心人士種福田的機會,將身上的零 錢一點一滴存入竹筒內,不經意的累積善行也能發揮愛心。

所以能投入製作竹筒覺得很有意義,方士瑋覺得這也是與人廣結善緣的開始。

做竹筒開啟向菩薩學習之路,士瑋說:「這是我學習做菩薩的第一步;尤其發現人跟人間彼此溫馨微笑地問候,讓人感受到好溫暖。像是進入寺院見到的第一殿四天王殿中的彌勒菩薩 像,那樣有開懷的心胸,學習佛見人就需微笑,給人歡喜心,也讓我有開心的感覺,一聲『早安』都會讓人感到有活力。」

◎做中行法

做竹筒用厚紙版與厚紙滾筒組合拼接黏合,所以製作過程分為很多步驟;開始製作,原本方士瑋分配到製作竹筒底部的部份,當時人很少,等到人越來越多時,就被換到另一個部份, 就是將竹筒筒身外部,黏貼上慈濟相關活動剪影的彩色印刷,上面有一些證嚴上人鼓動人心的「靜思語」。

或是一些慈濟志工救人的照片,也打上一些感動人心的描述,如此這樣的竹筒又增添一項給人學習佛法的機會。方士瑋感受在製作過程中,處處是學習,不僅學到製作動線要安排順 暢,第一步驟到最後一步驟都要照順序來。

剛開始動線雖然有點凌亂,但是負責竹筒的志工黃嘉惠,為大家解釋,如何調換好位置動線,才會更順暢。志工隨著指揮慢慢移動位置,每一步都懂得配合別人,有些人是默默專心的 做,有點不太愛講話,這也是學習專注一念心的修行。

◎念中聽法

但是也有一些志工,也會趁機會分享一些有意義的事,能啟發我們學佛法的經驗。就像這次有一位林秀女師姑,她也提到一位四歲的小朋友,就懂得要將師公上人的話,落實在生活 中,會背靜思語、會拜經、也會比手語,聽說比年長的師姑還厲害。

這個故事讓方士瑋聽了感到很慚愧,不過也激勵在學佛道路上,要落實佛陀教法。竹筒製作感受到身邊很多人,帶給他許多啟示。也期許未來行菩薩道,也能跟師姑學習給人有這樣的 體會。

同樣參與社區志工研習的王莊凱說:「雖然天氣很熱,還是感受到付出的喜悅。」從做中懷想慈濟竹筒歲月的點滴恩澤,功德潤漬遍灑七十五個國家,匯聚了很多愛心所累積而成。

◎福慧雙修

這股熱忱的投入,不會受炙熱天氣改變,有的抹黏膠、有的貼外層,有的還用搥方式用心黏著底部,志工自己的崗位專注投入,黃嘉惠怕大家過於專心而忘了補充水份,一會兒就叮嚀 一下:「這兒有青草茶,要記得找時間喝喔!」

原來嘉惠是這次製作竹筒的負責人,她不僅要關心所有工作流程進度,也要顧及製作的品質及流程順暢,連我們的身心還受到關照,大家都直說感恩啦!

此時貼心的職工劉篤權也帶來精神食糧補充,讓大家都有機會受到法的薰陶。

一邊做還能聽水懺唱誦:「大時代需明大是非,大劫難需養大慈悲,大無明需要大智慧,大動亂需要大懺悔。」一次次的唱誦,讓志工聽入心中。此時和氣組長蔡瓊英也前來招募兒童 班志工,沒想到王莊凱一聽,馬上就答應了。

王莊凱跟大家說:「以前我就是慈青的一份子,也常參與營隊活動。所以說帶小朋友就是我的專科。」除了他參加之外,還要幫忙找人來,年輕人帶小朋友感覺有朝氣又有活力。

「靜思勤行道,菩薩人間路」,菩薩道需要有更多人來耕耘,就如每一根竹筒,也需要有很多人的護持奉獻。

竹筒製作從志工的時間投入,愛心、布施心,點滴都包容在裡面,這就是最美的慈濟人文。如上人說:「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福慧雙修,悲智雙運度眾生。



圖左 : 負責竹筒的黃嘉惠(左二)用手招呼大家,解釋教大家如何調換位置,動線才會更順暢。[攝影者:童正雄]
圖右 : 王莊凱(右二)說:「雖然天氣很熱,一樣感受到付出的喜悅,遇到問題馬上提出發問?隨時有人幫忙解決。」[攝影者:童正雄]

圖左 : 八十歲的周陳菜(左一)最喜歡做志工,慈濟活動時常看見她的身影投入。[攝影者:童正雄]
圖右 : 志工黃嘉惠( 右一)除了教導大家如何做竹筒,也一邊叮嚀大家要記得補充水份。[攝影者:童正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