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十幾年不燒紙錢 捐款為祖先植福

十幾年不燒紙錢 捐款為祖先植福

E-mail 列印
7月7日晚上, 臺中市龍井、大肚區第一場「歡喜、感恩七月吉祥」愛灑活動,於慈濟龍井共修處舉行,約有一百二十人參與。大家用虔誠的心禮敬,取代煙霧瀰漫的燒紙錢,為天 下眾生祈福。並以環保撲滿與會眾結緣,邀大家一起響應「日食八分飽、兩分助人好」的善行。

◎智慧信仰 取代迷信

下個月就是一般人視為諸事不宜的農曆七月--鬼月,但在佛教裡農曆七月是個感恩、吉祥的月份,證嚴上人呼籲大眾以智慧的信仰取代迷信。

各地慈濟志工在每年的農曆七月,紛紛舉辦一場又一場的愛灑活動。為的就是引導社會大眾破除迷信禁忌,瞭解敬奉神祇、追思祖先,並不是用三牲五禮祭拜、更不需要燒紙錢;若能 將原本要拜拜的花費用於救濟貧苦的人,才是真正的「普度」。

全球極端氣候、四大不調、生態失衡,導致災難頻傳,究其原因,是地球暖化所造成的危害,而人類是全球暖化的推手,食衣住行無節制地消費,更有甚者「富人一餐飯,吃盡窮人半 年糧」。大量葷食,滿足口腹之慾的結果,已經造成糧食短缺、能源耗損,人人更應回歸簡樸的生活,以素食齋戒護地球。

◎心存正信正念 生意依然興旺

慈濟志工白飛龍分享:「以前在做生意時,有供奉福德正神,每逢初二、十六、農曆七月,都會燒金紙。近年來由於上人一再呼籲來不及,鼓勵大家不迷信、不燒紙錢,希望人人抱持 智慧、正信的生活態度。十幾年來,我也不燒金紙,將買紙錢的錢用來捐款行善,為祖先祈福,生意依然不影響,每個月還固定到慈濟醫院做志工。」因為上人說福是做出來的,不是 求來的,付出越多福德越大,凡事一個觀念而已,只要觀念改變,地球就有救。

◎鮮果素食 普度眾生

慈濟志工林幸如,於三十年前開始,從事「賣豬肉」的行業,為了生活當時並沒有想那麼多,也不知道因緣果報,只想到有錢賺、生活就過得去,先顧生計比較重要。

因為華東水災募款茶會的因緣,林幸如接觸到慈濟,聽了上人的開示法語,才知道「賣豬肉,這是造了殺業。」她因此開啟了「因緣果報」的觀念,雖然身上背負一千四百萬的貸款, 經濟的重擔,但還是把豬肉攤收了,她把握時間做慈濟事。

長久以來民間的中元普度習俗,總免不了雞、鴨、魚、肉供品滿桌擺,大量焚燒紙錢的習慣,林幸如說:「這是以前自己的寫照,聽到上人不斷告誡,地球暖化,全球災難偏多。為了 減少地球的負荷及空氣污染,我已經將七月普度燒紙錢的習慣改變,改用鮮果素食來普度眾生,用虔誠心供養諸佛菩薩,並將功德迴向歷代祖先。」

吃素也可以吃出健康,林幸如表示:「以前吃盡各式各樣的減肥藥,就是沒有效果,瘦不下來,自從吃素後少油少鹽,身體變得更健康也變瘦了。吃素不但可以讓自己更健康,也可以 不傷害生命。」

◎響應素食 為地球盡心力

如何善用撲滿哲學,原來日常生活中,米、電、水等只要有心,都可以將省下來的錢存撲滿,可以用來幫助他人。而「八分飽」的飲食,不但是養生之道,留著兩分助人,更是布施養 慧命的落實。志工張靜如希望人人勿輕忽己力,積少成多,聚沙也能成塔。

環保志工蘇玉琴說:「兩年前參與社區志工,便開始不燒金紙,為何要把新臺幣燒了呢?把這些錢拿來救人,幫助有需要的人,會更有意義。」

做環保這麼久,蘇玉琴只知道寶特瓶可以做環保衫,今天看到寶特瓶蓋也能做成,各式各樣的撲滿,說什麼都要呼朋引伴來,把這有意義的撲滿帶回家。

王瑞娟家住高雄,剛好北上臺中找姊姊玩,受蘇玉琴的邀約前來參與。王瑞娟表示:「茹素多年,因子宮肌瘤,家人不同意吃素,而改回葷食,看了目犍連救母影片,又讓我再想吃素 食,因為地藏經裡的景象歷歷在目,觸動了自性悲憫心弦,為自己健康做智慧的選擇。」

她拿到水撲滿,懺悔自己是一個很浪費水資源的人,洗碗、刷牙好像做水災,水龍頭從不關的一直流到洗好為止,無形中浪費很多水。這個水撲滿可以常常提醒王瑞娟,回去一定要改 掉這些不好的習慣,從省水做起。

祈福會在大眾虔誠祈禱下圓滿結束,期許人人戒慎虔誠來懺悔,用正信來普度七月,也一同響應素食為地球盡一分力。



圖左 : 活動中播放嚴證上人開示,七月是吉祥月,呼籲大眾以智慧的信仰取代迷信。[攝影者:林蒼發]
圖右 : 活動結束,會眾上臺領取齋戒善行卡,記錄每日的素食、善行次數,於下次祈福會時帶來祈福。[攝影者:林蒼發]

圖左 : 志工以環保撲滿與會眾結緣,如何善用撲滿哲學,原來日常生活中,米、電、水等只要有心,都可以將省下來的錢存撲滿,邀大家一起響應「日食八分飽、兩分助人好」的善行。[攝影者:陳榮照]
圖右 : 會眾王瑞娟(右三)表示:「看了目犍連救母影片,又讓我再想吃素食,因為地藏經裡的景象歷歷在目,觸動了自性悲憫心弦,為自己健康做智慧選擇。」[攝影者:陳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