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慈濟醫療人文 愛的接力

慈濟醫療人文 愛的接力

E-mail 列印
「臺北慈院醫護迎新傳愛新人營」於8月11日隆重開營,豐富多元的課程陸續登場,慈濟的慈善緣起、醫療史及醫療人文的介紹,對這群醫護生力軍而言是必修的課程。藉由慈善醫 療影片的呈現,讓大家了解慈濟醫療志業從無到有的艱辛過程;慈院的一磚一瓦是上人的悲願,引領志工們以滴滴血汗建造而成。慈濟醫院編織綿密愛的醫療網,發揮搶救生命的良 能,使慈濟醫療成為日不落的世界。

慈院的大醫王及白衣大士在慈濟醫療人文的薰陶下,有著「視病如親」的胸懷,用心聽、用心看、用心去感受,並藉由像一家人般的團隊醫療為病人守護健康、守護愛。今天邀請三位 大醫王作經驗傳承與個案分享,讓新進醫護人員感受到慈濟醫療人文的溫馨與殊勝。

◎大醫王說我所做 做我所說

新陳代謝科廖瑜皇醫師表示,醫療人文的目標是強化醫療團隊,不僅醫病還要醫人醫心。「一個有修養的人必定能做到『在職盡責』,不計較時間,盡力做好本分事。」廖瑜皇鼓勵新 進同仁要做一位有修養的人。

廖瑜皇分享一位十七歲少年「視盲、心茫、破繭而出」的故事,在慈院團隊愛的接力,及慈濟志工持續關懷下,讓年輕人學會正向思維,並寫出一篇篇勵志的文章,激勵自己也為他的 朋友加油。

廖醫師深信「慈濟人文+慈濟醫療=軟實力,軟實力不但可以改變臺灣的醫療,甚至可以影響全世界醫療。」「人人都有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隨時隨地做個「聞聲(手機聲)救苦」的 大醫王、白衣大士。」他懇切地期勉大家。

小兒科蔡立平主任分享「愛的接力棒,合力抗兒癌」的個案,五歲的徐小弟勇敢對抗病魔,醫療團隊用愛心、耐心陪伴,為抗癌小菩薩不斷加油打氣。蔡立平強調:「當病人不願放棄 的時候,醫療是沒有放棄的權利」。

口腔額面外科許博智醫師分享一位二十六歲年輕女子抗癌的故事,在慈院團隊盡全力治療與耐心陪伴下,讓她從怨恨心轉為感恩心來面對無常。女子受到醫療團隊的鼓勵,發揮插花的 專長來美化環境及作義賣,將所得十幾萬元全數捐出。雖然病情不樂觀,她還去關懷病友,及募款幫助需要的人。

她往生後圓滿當「大體老師」的願望。她的家人幫她捐出保險理賠金及喪葬費,去幫助更多人。「因為醫療團隊的努力,讓醫病關係良好。不但讓病患得到更好的治療;同時善的啟 發,讓生命發揮到極致。」許博智肯定團隊無私付出的成效。

◎身體累 心不累就不累

大醫王精闢感人的分享,讓新鮮人杜孟玶很感動,「慈院醫療團隊愛的接力,搶救無數生命,我要努力學習做個『聞聲救苦』的人。」孟玶許下救人的信念。

孟玶今年剛從長庚技術大學五專部護理科畢業,八月一日進入臺北慈院內科加護病房服務。「國中時我的媽媽患青光眼,因全家都沒有醫護常識,不知道怎麼照顧,當下興起讀護校的 念頭。」孟玶談起就讀護理科的因緣,當時家人都很贊同孟玶的想法。

孟玶的父親是慈誠師兄,母親今年委員培訓,在父母的鼓勵下,孟玶決定到慈院上班。孟玶表示這裡環境很溫馨,秋萍督導很親切,凡事替大家著想;孟玶住板橋,每天通勤上下班, 無法上小夜班,於是向督導反應,她說會幫忙安排,讓孟玶感到很窩心。

「學姊就像家人般照顧新進人員,讓我們有回家的感覺。」孟玶很喜歡這裡的環境。「慈濟做很多救人的事情,我很感動也很想做,相信在這裡工作會很開心。」孟玶再一次肯定自己 的抉擇,希望在短期之內先熟悉環境,盡力把病人照顧好,也要學習慈濟志工熱忱的服務精神。

「潘廖葉師姑分享如何與病患互動,我覺得很實用。」孟玶學到要先了解病人的內心想什麼,並以同理心去觀察他們的行為,針對問題幫助他們,就不會對他們生氣或厭煩。

「護理工作雖然很累,但是就像潘師姑分享『身體累,心不累就不累』;何況護理工作可以幫助很多人,這是很有福報的工作呢!」孟玶笑得很燦爛,雙眸顯得更明亮。

◎以同理心面對人事物

黃姿萱自長庚五專護理科畢業,再讀高雄二技護理系,七年的護理學習課程,她心想應該是回饋社會的時候了。正好慈濟到學校徵才,因為喜歡慈院的環境,護理長、輔導學姊對人親 切,於是決定來慈院上班。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慈濟,以前傳言會從薪水中扣功德款,事實不是這樣,這都是以訛傳訛,還好我有進來了解真相。」姿萱表示來慈院學到很多做人處事的道理,脾氣變比較好也比 較有耐性。

從講師分享的個案中,學習以同理心面對病人的問題。姿萱服務於小兒中重度病房,經常看到父母著急無助的眼神,「今後我會學習站在幼兒父母的角度看事情,並適時去安撫他們不 安的心。」姿萱欣喜自己是慈院的一份子,在這樣愛的氛圍裡除了積極學習「專業照護」之外,還培養出慈悲的心。

圖左 : 新陳代謝科廖瑜皇醫師師鼓勵新進同仁要做一位有修養的人。因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必定能做到「在職盡責」,不計較時間,盡力做好本分事。[攝影者:鄭村池]
圖右 : 醫療人文口腔額面外科許博智醫師分享,一位年輕女子抗癌的感人故事。[攝影者:鄭村池]

圖左 : 新進同仁杜孟玶護理師,表示要學習慈濟志工熱忱服務的精神。先了解病人的內心想法,並以同理心觀察他們的行為,針對問題幫助他們,就不會對他們生氣或厭煩了。[攝影者:高國光]
圖右 : 服務於小兒中重度病房的黃姿萱,經常看到病童父母著急無助的眼神,從今天講師分享的個案中,她學習到要以同理心面對病人的問題。[攝影者:許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