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臺大慈青菩提種子 深耕社區

臺大慈青菩提種子 深耕社區

E-mail 列印
2012年9月21日至23日在蘆洲靜思堂,舉辦北區慈青幹部訓練營。臺大慈青社有十二位幹部參加;雖為第一學府,但是個個謙卑有禮。在社區隨著慈濟志工在社區耕耘,在服 務中體會付出的快樂;遇到困難時,在社團成員溫馨氛圍中得到紓解釋放,因為社團是他們第二個家。

◎實踐中體會尊重

目前就讀臺灣大學地理系二年級的吳奉達,在臺大慈青社承擔志工活動組家關懷的聯絡人,在學長姊的經驗傳承中,奉達認為這是兩個修行法門,就是要學習的法。他說:「當我們在 精進時,就是在學習一些觀念;而從事志工活動,則是去實踐。如感恩、尊重、愛的名詞在社課精進時都會學到,但如何在生活上實踐呢?可以藉著志工活動實際體驗。「去拜訪爺爺 時,一句爺爺好,語調、聲調上的差異,有沒有鞠躬、點頭,肢體上的動作,甚至眼神上的接觸,這些細節上就可以體會到尊重的真實意義。」

在泰達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因為升學的壓力,讓他著了慌,身為慈濟委員的媽媽周美玲,在此時給予他最大的協助。他說:「只要和媽媽聊聊天,總能抒解壓力,又能繼續用功。」在 和母親的互動中,因為慈濟的法,讓他成長很多,學會以上人的法來調適自己的心態。

國中時,會因為想玩電腦,而母親堅持必須先完成功課,倆人就起爭執。聽聞「縮小自我」後,會去思考這些事有沒有必要性,不能單純想做就去做,如此事情就不會那麼複雜。因為 慈濟的法,讓他覺得學習狀況比較穩定,上了大學後就主動加入慈青社。

◎靜思人文 課餘食糧

泰達的書房有許多媽媽放置的靜思人文出版品,令泰達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十七助道品,他表示雖然看不懂,但看過後會去思考內容。例如:「四正勤--已生惡令斷滅、未生惡令不 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讓他從高中起就一直在思考,什麼是善、惡,卡通影片裡的壞人,他們到底壞在哪裡?

2012年暑假參加「慈青初階幹訓營」時,講師葉秉倫提到「法一生無量」,這句話吳奉達從以前就聽過,一直在思索什麼是「一」。秉倫當時的解釋是「無相,不執著於表相、名 相,也就是無我。」聽聞再深思後,他認為:「當你想法裡沒有『我』,就會非常客觀,在與人相處時,就會去觀察別人的狀況,而有所對應。」

慈青社在奉達的心中是一個志工團體,也是一個會引導大家正向思考的團體。當學長邀約奉達承擔居家關懷行政,他豪不猶鬱的答應,認為這是回饋能力的機會,自己要努力更加精 進,把法融入核心概念及價值觀裡面,讓自己更有能力去回饋別人的分享。

◎第一學府 謙卑為上

臺大慈青社社長社長蔡宥騏,法律系三年級,他謙卑地說:「慈青社的成員人才很多都有自己的專才,很榮幸經學長邀請承擔社長。」

姊姊蔡珮緹是高雄師範大學慈青,大一時將宥騏引介給臺大慈青社。他發現慈青社是非常溫馨的社團,在社會有很多志工服務隊,所以他就留下來。 他表示, 志工活動是慈青的根,人數一定要足夠,希望人數增加,未來學年招生多一點,讓大家的感情越來愈融洽。臺大慈青社目前約三十位成員,課餘做居家關懷、八德環保站、義診、芳蘭 山莊、新芽課輔等。

北區慈青社每個月在東區會所舉辦慈青會報,臺大慈青社承擔10月6日一小時的分享,主題是「修謙卑」,團隊藉此機緣討論如何要呈現。

臺大研究所二年級蔡育軒說:「上人開示,常會重複提到很多省思,或許有些人會認為為什麼要重複提;但是我們也要省思,上人提醒這麼多,我們當弟子到底聽進去多少、又做了多 少。學問上我們更要謙卑。」

蔡育軒表示,臺大在他人眼中是一等學府,我們不能因此而驕傲要更謙卑。我們接觸多、學習層面較廣泛,規劃有較多想法;但是有人因為是新人還在學習中,不要因為懂得多而覺得 高人一等。這是他在慈青社團四年,得到最大的啟發。

圖左 : 臺灣大學地理系二年級的吳奉達(中戴眼鏡者),在臺大慈青社承擔志工活動組家關懷的聯絡人。[攝影者:曾美姬]
圖右 : 臺大慈青社社長社長蔡宥騏(右一)表示,志工活動是慈青的根,人數一定要足夠,希望人數增加,未來學年招生多一點。[攝影者:曾美姬]

圖左 : 臺大研究所二年級蔡育軒(中)表示,臺大在他人眼中是一等學府,不能因此而驕傲要更謙卑。[攝影者:曾美姬]
圖右 : 臺大慈青社承擔10月6日一小時的分享,主題是「修謙卑」,團隊藉此機緣討論如何要呈現。[攝影者:鄭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