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嘉義 走出小愛的框框 發揮良能

走出小愛的框框 發揮良能

E-mail 列印
嘉義聯絡處9月14日下午來了一群熱情洋溢、活力十足的大專院校青年,「學長好,我來報到了!」提著簡單的行李,各校慈青幹部們在報到處,快樂熱情打招呼聲此起彼落,滿臉 笑容就像回到家的感覺,輕鬆自在!讓第一次在嘉義聯絡處舉辦的慈青幹部訓練營充滿歡樂的氣氛,年輕真好!

這一群中正大學、嘉義大學、吳鳳科大、稻江學院、崇仁護專、南華大學慈青社幹部共二十位,以睡袋在善解包容教室過夜,體會克勤克儉的精神,從9月14日晚上的相見歡到9月 16日,為期兩夜兩天的課程集訓。

在學長會學長學姊和慈誠懿德會爸爸媽媽的陪伴下,藉著幹部訓練營安排的課程了解體會,慈濟是一種生命價值觀與生活態度,對靜思法脈應深入了解,找到帶領慈青社團的方向,弘 揚慈濟宗門。

◎勇於承擔 經驗傳承

領隊張益榕學姊在東海大學畢業的中區慈青,回到嘉義工作兩年後,又繼續上研究所研讀。今年也已經投入社區參加委員培訓,參與這次營隊再一次跟著學習成長,她覺得「很幸 福!」

使命感讓她勇於承擔營隊領隊工作,因為今年教育二十年慈青要落實回歸社區,她覺得嘉義大專院校少,相對慈青人數少,所以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則陪伴學弟妹,學習與人互動和社團 經營,才能將大愛精神帶入校園,力行菩提種子大招生。

「藉著慈青社團引領更多大專院校青年,走出更積極、更健康的人生觀,讓校園更亮麗!」她表示,上人最擔心的是弟子慧命不能成長,身為弟子的我們,口說愛上人生生世世要跟著 上人,但是竟成為讓上人最擔心的對象。

她期勉學妹們一定要以《無量義經》和上人每天講述佛典和上人貼心,精進、精進、再精進,要將法入心、法入行,更要用心傳法,人間菩薩招生,這樣才能有法度,慧命才能成長。

在高中的時候,因為哥哥和媽媽生病需要從澎湖到台北治療,一連串的經歷,讓學長陳建華感受到人生的無常,但同時也體悟到《靜思語》:凡事要多用心,不要操心、煩心。

就讀聯合大學參加慈青社,做志工時感受到用生命走入生命,讓陳建華領悟到「原來自己的生命也可以為別人付出。」每當聽到關懷陪伴孩子的笑聲,就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快樂的 人,一念心轉,讓他在付出中發現幸福的真諦。

不讓參加社團而忽略學業的建華學長,覺得獲得回報受益最多的其實是自己,認真守好本分事,讓目前在嘉大研究所就讀的他勇於承擔營隊課務,規劃安排課程。

設計每一個課程要讓學員從「愛旅行、履行愛」中認清人生的方向,人生像一趟旅行要有方向,如何在旅途中將遇到的絆腳石化為墊腳石。

無論團隊默契、志工精神、志工服務、聆聽心靈的聲音、為校園注入清泉,功能傳承落實在社團中,佛法生活化,分秒不空過。旅行相會中的營隊,培養慈青、學長會、慈懿會爸爸媽 媽三合一相互的默契和共識,化作掘井人的精神動力,實踐在日常生活中。

◎走出自己的小愛框框

十九年前因為自己的會員是中正大學慈青種子,而投入陪伴慈青的陳淑蘭師姊,當家教安親英文老師,一直是單身。她總是很有耐心、教導陪伴孩子,有一顆大愛媽媽心,常常被誤以 為生了那麼多小孩。

慈青孩子的成長如數家珍,原本擔心嘉義區慈青人數少,辦起營隊是否會有困難。很感恩在大家全心協助下,利用場地、創造戶外教學與志工服務的機會,善解包容相輔相成,成就一 次成功圓滿的營隊。

陳淑蘭師姊覺得慈青的孩子真的是未來的希望,將青少年善念的初發心灑遍校園,希望透過志工服務體會自身幸福,知福惜福,並且發願為人群付出,自度度人再造福。更希望孩子們 不只要法入心,更要身體力行做到法入髓,「人人都是校園的人品典範。」

來自馬來西亞的僑生目前就讀於嘉義大學四年級的鄭慈恩,從小生長在慈濟家庭,對於慈濟事並不陌生,第二次參加幹訓營學習傳承的她,承擔責任。她要夥伴們要有信心、毅力、勇 氣走出自己的小愛框框,學習轉念擴展視野,好好參與慈青社團就能有好的助緣。

「只要將上人的法當成人生的主軸,相信上人的法就是帶領我們走正確的人生方向。」鄭慈恩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她說,大學生不要怕穿上慈青這套制服,人人累積小小善念也能擴 大愛,付出的當下感覺很幸福,不要讓「知道」和「做到」成為人生最遙遠的距離。

嘉大慈青陳睿諄上課和講師的互動總是勇於回答,是課堂上的潤滑劑,他認為如何學習承擔做一個好幹部,一定要「做中學、學中覺,要保握當下,身體力行。」

因為就讀的大學離聯絡處最近,所以陳睿諄把握星期假日參加人文真善美課程學習,希望在社團中也能發揮功能。要勇於做自己該做的事,不要讓「貪念壞了真心」更不要看輕自己, 人有無限可能。

上人期勉慈青以赤子之心,悲智行啟慧根,慈青更是未來時代的主人,慈青也是要承擔慈濟的接棒人,慈青幹訓營隊集合經驗傳承智慧,靜思人生的旅行方向。

將旅行所學習到的點點滴滴,化為內心動力的來源落實在生活中,履行在校園接引菩提種子,造一片片的菩提林,覺有情的菩提林。

圖左 : 領隊張益榕學姊在東海大學畢業的中區慈青,回到嘉義工作兩年後,又繼續上研究所研讀,參與這次營隊再一次跟著學習成長,她覺得「很幸福!」[攝影者:林瑞茂]
圖右 : 嘉大慈青陳睿諄認為如何學習承擔做一個好幹部,一定要做中學、學中覺,要保握當下,身體力行。[攝影者:林瑞茂]

圖左 : 同學們用心寫筆記記錄和如有不清楚的地方雖使請問學長們。[攝影者:林瑞茂]
圖右 : 嘉義區慈青幹訓營,學長介紹今日課程表內容。[攝影者:林瑞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