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堅定初發心 為人拔除病苦

堅定初發心 為人拔除病苦

E-mail 列印
從小喜歡助人的李嘉雯,認為「當醫生最能幫助苦難的人」,所以大學選擇學醫,今年七月她加入新加坡人醫會,也是第一位以慈青身分加入志業體的醫生。

嘉雯是馬來西亞人,大學在新加坡讀三年後,轉到北京就讀二年。大二時,因參加慈青社而與慈濟結緣,去年(2011年)醫學院畢業,先在外面診所服務半年,後來轉到慈濟新加 坡義診中心。

義診中心以「病人」為主,處處替病人著想,對病人好的都盡心做,看診時她細心問診,並仔細傾聽病患的心情點滴,醫病關係如朋友般溫馨。 行醫不到一年,經驗雖不足,但因義診所多位醫生熱誠指導,她可盡情請教,特別是「職志合一」可以盡情發揮愛心給需要的人,所以她好喜歡在這兒工作。

回想曾在其他診所工作,以「營利」為主,看診要錢,針灸推拿都須另外付費,一次就醫要花費不少錢,嘉雯心疼病患得付出沉重的負擔。

對於病患她總給予貼心關懷服務,曾經與一位罹癌阿公培養出互信互愛的情誼。

有一晚,電話鈴忽然響起,癌末阿公的太太希望嘉雯去看她老伴,因為阿公看來很危急,但嘉雯已跟朋友有約,所以不得不答應第二天再去探望阿公,隔天提著暖水袋想去關懷病患, 不料電話過去,家人卻說阿公已往生,聽到這不幸消息,手上拎著送不出去的禮物,嘉雯久久不知如何是好,而此事也讓她耿耿於懷許久,她哽咽地說 : 「人生真的很無常,行善 不能等,要把握機會去做,免得造成永遠的遺憾。」

在北京讀大學時,曾跟著人醫會下鄉義診,冷風颼颼的寒冬,阿公阿嬤不斷搓著長滿厚繭的雙手,沒手套戴,衣著又很單薄,嘉雯心生不忍,看到殘破不堪的窗戶與門板抵擋不了寒 風,吃的是樹葉熬成的綠粥,怎麼吃得下呢? 嘉雯感慨地說:「看到貧困的人是這樣過日子,覺得自己真是太幸福了。」見苦知福,從此遇到任何困難都不算什麼,有煩心事也很快 釋懷。

在「2012年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的課程中,聽到林俊龍執行長分享「傳統與現代,變與不變」,嘉雯認為: 「中醫屬傳統,是前人寶貴經驗的累積,而現代醫學藉高科技儀器 能明確診斷出病因,兩者結合起來相輔相成,可以給病患最好的治療。」

「變」是依不同時代,不同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應變,就像水能隨方就圓,「一成不變是方法,千變萬化是妙法」,懂得應用妙法才能圓滿事情。嘉雯肯定地說: 「『不變」』 的是自己堅定的道心,不管遇到多大困難,都會守住初發心。」用愛走在行醫的路上,替病苦的人拔苦。

抱著學習心回來參加今年年會,聽到馬六甲人醫分享,以心理輔導幫助患者走出困境,深受感動,行醫這段時間,她深刻地體會:「心病與身病有密切的相連,病人若心情不好,心態 有一點點偏差,病會比較難好,且可能讓病反反覆覆。」醫病更要醫心是她對自我的期許,回新加坡後,將義診中心營造成溫馨的,人人喜愛來的歡喜地,是她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