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回首當年慈濟路 如同小國創大業

回首當年慈濟路 如同小國創大業

E-mail 列印
所謂萬事起頭難,早期臺中市港區的慈濟人,如何在社區耕耘呢?

在臺中市清水靜思堂,由經典雜誌舉辦的「小國大業」影像展,9月29日進入開展後的第二週,主題是「慈善」。當天,由大愛臺主持人黃添明,以「大愛人物誌」節目方式,和港 區資深慈濟人進行「回首當年」座談。

活動中並穿插著--北管「海音社」的演出,共有五百一十多位志工及會眾參與。

◎回首慈濟十九年時 大家仍然不熟悉

「回首當年」座談,首先邀請到資深慈濟志工王錦月夫妻兩人。王錦月在1985年慈濟成立十九年後,開始出來勸募,委員號是403。

她回憶當時到結拜姊妹那裡募款,好不容易募到一百元。心想大老遠的跑一趟,因此緊接著向她的左鄰右舍募款,不料大家都說沒有聽過「證嚴法師」,她只好趕緊再到別的地方去募 款。

王錦月的先生蔡隨春接著說:「但是,得到的答案還是一樣,沒聽過這位師父的名字,無法獲得大家的信任,少有人願意掏出腰包。」

之後,王錦月又到臺中清水觀音廟附近勸募,大家還是說「不認識這位師父」。王錦月馬上跟他們說:「沒關係啦!這位師父在花蓮,看到現在社會經濟這麼差,貧窮受苦的人很多, 所以師父要大家一起來做一些善事,要我出來跟大家募款。」詳細解說後,好不容易才有人願意捐個一百元。

後來,王錦月又邀約到從事百貨業的蔡翠紅一起參與勸募。初期,她們在港區募款不易,剛好證嚴上人要來東海大學講經,錦月心想機會難得,就跟翠紅及女兒蔡美珠討論:「我們是 不是一起來租遊覽車,帶大家去聽師父講經說法?」

於是,她們跟會眾說:「坐車不用錢啦,只要花您們一點時間就可以了。」就這樣,由師父講給大家聽,他們就會瞭解慈濟募款要做什麼了?

◎馬不停蹄 只因男眾志工人太少

另一位資深志工林雪珠,也回想1986年她承擔組長,在清水鰲峰山舉辦港區志工綁素粽聯誼的情景。

林雪珠的先生王吉清,當天已經做得很累了,腳痛得走路都一拐、一拐的。可是承擔組長的林雪珠,當天晚上還得到大肚區參加社區聯誼,她沒有顧慮到先生已經很累了,卻還要吉清 載她去。

半路上,王吉清有些不高興的說:「不可以由當區的人去關懷嗎?」

「真的是怒火燒掉功德林!」林雪珠說

滿身疲累的王吉清,竟然回說:「通通燒掉也沒關係!要不然,休息一陣子!」

這句話一講,隔天就有狀況。原先為了準備慈濟三十周年慶,要載一些兒童班的東西回花蓮布置,結果東西上車、疊好之後,一不小心王吉清就跌到車下去,只聽到「咧」一聲!踝關 節就受傷,足足休息了四個月。

「要說好話、做好事、發好願。」證嚴上人常常如此勉勵大家。林雪珠藉此,勸會眾們千萬不要有不好的念頭。

林雪珠又說,早期男眾志工比較少,常常得麻煩吉清師兄;現在,男眾志工依然比較少,需要更多人一起來參與,才能為社會、眾生做更多的事。

社區志工蘇鈺晴,聽完林雪珠的分享後,感受到「不可以心直口快,而且要說好話,發好願。」她因此更懂得要發好願,顧好自己的心念。

◎孔夫子「因材施教」的智慧 芬蘭做到了

由資深慈濟志工王錦月的分享,看到早期慈濟人真的相當辛苦。她出來勸募時,慈濟成立十九年,委員數四百多人;林雪珠開始勸募時,慈濟已成立二十五年,她的委員號也才兩千多 號。

當時,這樣少的慈濟人要做那麼多事;現在,全球每十萬人中約只有二點八個慈濟人,若想救拔更多苦難眾生,唯有邀約更多人來發心參與。

基於此,在「小國大業」慈善週,特別安排參與2012社區志工見習的學員,參加港區資深慈濟志工「回首當年」的分享,感受早期他們如何用心的在社區推動,以及所面對的困 境。

除了學習資深志工不畏艱辛的精神之外,活動單位也引領社區志工瞭解「小國大業」十個小國家如何不斷努力,創造出舉世稱譽的成就,希望一樣能帶給大家動力與省思。

社區志工見習學員陳佩姍,認為自己生活相當安穩,因此想為社會付出一點心力。又因為家住清水,當地人都知道清水有慈濟的聯絡點,所以就自己找到清水靜思堂。

佩姍在參與小國大業影像展時,看到芬蘭的教育採取「因材施教」視學生的能力、性向來教育學生,讓他們能適性發展。她覺得一直用填鴨式教學的臺灣,可以向芬蘭學習。」陳佩姍 一再強調「教育這個區塊,真的很重要。」

當佩姍提到芬蘭採取「因材施教」來教育學生,不禁讓人心中一顫--「因材施教」不是早在孔夫子時代,就如此做了嗎?曾幾何時,竟在芬蘭落實了,反倒是我們忘記了老祖宗的智 慧,進而得向他們學習。

透過「小國大業」影像展,可以讓國人看看別的國家,雖然一樣是小國家,但他們用心、創新走出自己的路。別人行,我們是否也可以將臺灣推向世界的舞台,那我們該如何做呢?有 待大家一起來努力!

圖左 : 經典雜誌「小國大業」影像展,第二週主題是「慈善」志業。9月29日進行「回首當年」座談,中場由北管「海音社」串場演奏。[攝影者:陳吉雄]
圖右 : 年輕的社區志工陳佩姍,參訪「小國大業」影像展後,看到芬蘭教育的優點,也思考著自己可以為社會做些什麼。[攝影者:陳榮照]

圖左 : 志工鄭國棟〈右一〉,為北管海音社十多位社員,導覽解說--堅忍致勝的越南。[攝影者:陳榮照]
圖右 : 資深慈濟志工林雪珠〈中〉法號「慈璘」,分享早期慈濟的男眾師兄少,因此常常得麻煩先生王吉清〈左〉。[攝影者:陳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