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志工為拱橋 相伴溫馨醫病情

志工為拱橋 相伴溫馨醫病情

E-mail 列印
台北慈濟醫院成立以來,醫護團隊和志工作伴,共同攜手克服許多困難與考驗;醫護用心付出,累積溫馨醫病情,志工更是醫者與病患及家屬間的橋梁,陪伴著醫院成長。合心和諧的團隊,彼此互相補位依靠,締造都會首屈一指,有愛心、有人文的醫院。

長期在花蓮及大林醫院服務的志工陳文周,擁有豐富的醫院志工經驗,他認為提升志工的素養很重要。[攝影者:羅瑞鑫]
2010年5月台北慈濟醫院五歲了,成立以來,醫護團隊和志工作伴,共同攜手克服許多的困難與考驗,醫院得以順利啟業運作。醫護用心付出,累積溫馨醫病情,志工更是醫者與 病患及家屬間的拱橋,陪伴著醫院成長,締造出都會之區首屈一指,有愛心、有人文的醫院。

◎勇於承擔 自度度人

院慶五周年資深志工代表李節子,回首醫院啟業前,四月十三日她才從加拿大回國,五月八日醫院即將啟業,志工團隊請她承擔第一梯次醫院志工領隊。雖然已經有二十四年的志工經 驗,回花蓮醫院承擔領隊也不計其數,但面對還未就緒即將啟用的台北慈院,心情既惶恐又擔心,當時八十幾位的志工即將進駐醫院,安單的寮房還沒有著落。

醫院啟業前一天才確定,先以病房為志工安單住所後,隨即採購志工所需日用品,及環境清掃用具。啟用前一天忙到三更半夜,第二天志工上線,雖然之前曾到關渡培訓醫院志工上 課,但臨陣還是懷著謹慎態度,從各定點人力需求應變,無不需鎮定處理,感恩花蓮志工老兵顏惠美協助,更感恩所有志工全力配合,至今醫院已能規律順利運作。

醫院志工的領域中,看到生的喜悅、老的無奈、病的痛苦、死的悲哀,志工關懷陪伴患者或家屬的服務當中用心做,學習以 上人的法,體悟無常,法入心更能開闊心量包容一切,以 法自度、度人「有法度」!

◎志工生涯不留白

志工沈碧花因一場車禍的因緣,投入醫療志工的行列,從花蓮心蓮病房一路走來,陪伴情緒低落不願面對治療,又想家的癌末單身患者;輔導脾氣不好、凡事挑剔又奢侈的癌友,如何 學到惜福與感恩。在每一個陪伴輔導的個案中,讓她深刻的體會每一位病人,都是一部活生生的經典,癌友從面對無常,接納生死,是多麼難捱的旅程,因此她更以恭敬的心對待病 人,也更珍惜不留白的志工生涯。

沈碧花懷著家有喜事的心情,迎接台北慈院五周年慶。每星期在心蓮病房、急診二處服務的沈碧花,長期膚慰無助、無奈的病患,陪伴期待、慌張的家屬,更能感受醫護的重要,病人 的健康更需醫療團隊默契守護。她從心蓮病房中看到團隊的辛苦付出,期許自己守本分做好志工的角色,更疼惜醫護人員,努力營造家的感覺,提升特殊醫療人文。

◎提升志工團隊素養

長期在花蓮及大林醫院服務的志工陳文周,擁有豐富的醫院志工經驗,當時懷著感恩與期待的心情,迎接台北慈院啟業,他在醫院啟用前半年就進駐,熟悉醫院環境動線,規劃各定點 志工需求人力規劃,在啟業前一天,還在為啟業門診志工的調度傷神。

秉持 上人慈示,邊走邊整隊,陳師兄分享:「台北慈院和花蓮、大林都有著不同的醫療人文,台北是都會首善之區,相對民眾資訊較為豐富,要求的標準也較高。因此志工的培訓很 重要,落實社區每年度的志工上課,就是要提升志工的素養,我們一直努力用心做,如今志工運作上軌道,深感安慰!」

◎他是我的老師

志工許林淑貞訴說著在慈院五年來的感人回憶。2006年3月29日到慈院作志工,整理四十周年慶檔案資料時,社工通知要關懷因車禍轉來的個案,個案是松山區環保志工的獨 子,因車禍昏迷。陪伴關懷的過程中,得知患者父親將一切交與檢察官處理,當下讓她心頭一愣,隨即以 上人的法提醒自己「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要讓惡緣轉善緣。」

這位環保志工當下領悟,轉悲傷為助緣,為年僅二十六歲獨子圓滿器捐,更受醫療團隊,對捐贈者的感恩與恭敬而輕安放下,留下以生命延續生命的器捐善事。許林淑貞說:「每一個 病人都是在教育我,器捐者的父親,說我是他兒子生命中的貴人,而我感恩他的兒子是我的老師,將 上人的法能攝受用於當下,才是真實法。」

◎金蘭媽媽加油!

以醫院為修行道場的志工黃錦淑,提及志工服務時,在急診室關懷燒炭自殺的病患,得知患者的病危父親還住在心蓮病房,陪伴在旁的妹妹無助又無奈,於是她向社工提報後,隨之關 懷協助,謹記 上人慈示:「做一個提燈照路的人」。

醫院動土興建期間,志工徐金蘭就在工地承擔生活茶水志工,當年每天幾乎天還未亮就到工地。回溯當時,冬天氣溫僅七、八度,心想若能窩在被子裡多舒服,但一份使命感催促著, 還是忍著寒風來到工地。先到觀音殿禮佛後,拿起一句靜思語「走在半路上,比到達目標更辛苦」震撼她懈怠的心念,直說:「做慈濟事不能討價還價,用心做就對了!」從此更勤快 在醫院工地耕福田。

醫院啟用後,茶水志工告一段落,此時資深志工林雅美,請她承擔醫院的生活組志工,負責醫院活動時所需的茶點事務。幾年來,人文室及社工都很尊重她,並稱她「金蘭媽媽」,她 也將這群職工視為自己孩子般的呵護。

回想前年的一場病,一年內動了三次手術,休養二個月後又回到志工崗位。病後徐金蘭更能體會 上人的法,「病」顯現時,在醫學上說的是基因,在佛法來說即是業力。當得知病情 後,她將身體交給醫生、心交給佛菩薩,坦然面對,感恩同修的陪伴,讓她很快的康復再走出來,她說:「 上人如我再生的父母,病癒後將更精進在慈濟道上。」

◎志工滋潤醫病情

桃園中壢醫院志工幹事陳淑華,有二十年的志工生涯,落實社區後,全心投入台北慈院,以豐富的資深醫院志工經驗,傳承慈濟人文精神,因此每月一梯次志工勤務,陪伴新人從不缺 席。

她分享志工是醫院軟體中的軟體,是醫護與病患及家屬溝通的橋樑。曾經在病房區得知病患抱怨,為何看診醫師和動手術的醫師不同,因病患曾在它院開過兩次刀,因此起了疑惑煩 惱。經過志工的關懷互動,請護理長與其家屬在協談室溝通後,帶著微笑和了解走出協談室。志工滋潤了醫病關係,合心和諧的醫療與志工團隊,彼此互相補位,相互依靠。

圖左 : 院慶五周年資深醫院志工代表李節子,在醫院看到生的喜悅、老的無奈、病的痛苦、死的悲哀,學習以 上人的法,體悟無常,法入心更能開闊心量包容一切。[攝影者:羅瑞鑫]
圖右 : 台北慈濟醫院動土興建期間,志工徐金蘭就在工地承擔生活茶水志工,一句靜思語「走在半路上,比到達目標更辛苦」震撼懈怠的心念,更勤快在醫院工地耕福田。[攝影者:羅瑞鑫]

圖左 : 院慶五周年的典禮活動,大愛台劇場的演員以話劇呈現志工是醫者與病患及家屬間的拱橋,陪伴著醫院成長。[攝影者:曾芳榮]
圖右 : 台北慈院院慶五周年的典禮活動,醫院志工代表團隊上台,接受同仁們的感恩祝福。[攝影者:陳李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