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3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 有愛沒有距離

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 有愛沒有距離

E-mail 列印
好可怕!細針扎下前一刻,心中恐懼顯現在那變形臉上,深深吸一口氣,就在針扎下的那一刻,笑了出來。愛心戰勝恐懼,因為要救人所以不怕。

◎愛心戰勝恐懼

微風徐徐,秋高氣爽的好天氣,10月6日清晨六點多,在臺中慈濟醫院第一院區大廳,慈濟志工正為「造血幹細胞驗血活動」設置填寫、大愛卡、抽血、包裝...等十二個站忙碌 著。

每站都有志工及專業人員服務,還有一群引導志工一對一服務,就怕遺漏任何一站,造成資料的缺失。十二個站從頭走到尾,全程要花一個多小時,雖然過程有點繁瑣,但他們都願意 配合,圓滿救人心願。

不論是巧遇或是透過宣導、網路、大愛電視台跑馬燈等訊息,都因為一顆想救人的心,他們不約而同的來到臺中慈濟醫院。

去年(2011年)在網路上看到「造血幹細胞驗血活動」訊息的蔡怡綾,但因未滿十八歲,只好把這個念頭放在心中。今年九月底剛滿十八歲的她,再度從網路上看到相同訊息。一 早,她花好久時間才找到台中慈濟醫院。「已等了一年了!」她對著志工靦腆說著,心裡很緊張,但滿心歡喜。

好可怕!細針扎下前一刻,心中恐懼顯現在那變形臉上,深深吸一口氣,就在針扎下的那一刻,笑了出來。抽血區,讓愛心戰勝恐懼,因為要救人不怕。

九歲的林虹瑩陪著媽媽林晏琳、阿姨林美均一同為愛做見證。

虹瑩說,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學校打預防針,當時還忍不住哭了出來。到二年級時,打了兩針都沒有哭。同學哭了,還會去安慰她喔!

林晏琳、林美均的母親是慈濟志工黃阿菊,大姊已在2007年配對成功,留下愛的足跡。這次林美均因腸胃炎身體不適,媽媽原要她在家休息,等下次再來,但美均認為,忍一下就 好了,救人不能等。

◎感同身受 更用心

綁止血帶、找血管...,檢驗師蔡易昌細心交待每位抽血者,壓十分鍾不可以揉,不然會瘀血!休息片刻喝口茶,他又忙著回到工作崗位,就怕前來抽血的會眾等太久!

服務於臺中慈濟醫院的蔡易昌,難得休假,他卻專程過來參與活動,不僅擔任抽血區工作,還是第一位留下血樣的助人者。他說,能有機會做幫助別人的人,尤其是救人的事,要當仁 不讓。

當同袍在身上做同樣動作扎針前,心中難免恐懼,他更能感受到前來抽血者,一樣的心境。在幫人抽血時,自己會更用心。

◎揮別陰霾 沐浴陽光

二十初頭就嫁到臺灣的阮氏葸,在面對好賭的婆婆及吸毒被關的先生後,曾一度讓自己的情緒陷入困境,幸好有慈濟人的長期關懷與陪伴,如今她也是慈濟家庭的一份子。

「當我入經藏時,在聽到『至誠發願』時,突然覺醒了,我告訴自己不要再過這樣的生活了。」阮氏葸的臉上只看到釋懷後的開朗笑容:「我現在放下跟婆婆的對立,雖然她依舊賭 博,但只要我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就好。」

「這次的活動,是因為參加讀書會時,江命從師姊問我怕不怕抽血、怕不怕痛,我問要做什麼?她說可以救人啊,我就毫不考慮地跑來了。」已溶入臺灣社會的她,目前在豐原靜思堂 上新住民課程,並且已在今年完成社區志工培訓課程。

期許日子能過得積極且有意義生活的阮氏葸,常鼓勵自己:「我不要再受苦了,也不要再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我只要改變自己,做好媳婦的本份就好,至於婆婆,也許因緣不具 足吧。」雖然話語中仍有很大的無奈與落寞,但相信她一定會盡心做好媳婦的角色,也希望她的家人,能即早回歸正常生活。

◎以身做則 培育棟樑

一個五歲的小男孩,手裡抱著一隻史奴比的玩偶,緊跟著眼前的媽媽柯方雅,直到抽血區,最後在醫生要將針插進媽媽的血管裡時,小男孩快速地將頭撇開。

媽媽笑著,低頭看了看將臉轉開的兒子:「我們做的事情,有時用說的沒有用,還不如從小帶在身邊,讓他親眼看看我們到底在做什麼,比較有用。」柯方雅將已抽好血的手肘彎起, 小男孩依然緊跟在媽媽的後面,剛才緊張的神情又消失了。

柯方雅上個禮拜,來到臺中慈濟醫院拿藥時,剛好碰到志工捐髓宣導,回家後也積極地上網查閱捐贈造血幹細胞的細節以及有無風險性,以便說服丈夫。

「來這裡,唯一知道的,就只有兒子。」方雅看了眼身旁的兒子:「因為先生覺得會有危險,所以非常反對。而我是因為內心有些疑慮需釐清,決定一探究竟。還好我來了,志工的解 說,讓我堅定救人心意,且在充足的知識下,我可以回去跟先生說,這是沒有危險性的。」

滿懷悲心的她,又接著說:「很希望可以配對到,看到宣導單上,那個小朋友在等待骨髓配對的表情時,心想萬一是我的小孩,我一定會很不捨!」

活動從上午八點開始,第一針到收針共一百零五支血樣,距離預估目標尚差十五位,時間已下午一點多,志工齊力收整環境,讓後續榮董茶會接棒進行,猶如上人言:「分秒不空 過」,在於每個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

圖左 : 迎著曙光,在佛陀問病圖前,大家齊發好願,祈求活動順利圓滿。[攝影者:李松雄]
圖右 : 因應電子化,填表區邀約年輕志工加入電腦填表行列,發揮所長,迅速又準確。[攝影者:周士龍]

圖左 : 媽媽柯方雅(右)帶著五歲兒子,歡喜分享,言教不如身教,同時釐清疑慮,回去將訊息傳給認識的人。[攝影者:王駿鵬]
圖右 : 服務於臺中慈濟醫院的蔡易昌(右),這次服務於抽血區。也捲起衣袖,參與助人行列。[攝影者:王駿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