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南投 送愛到原鄉 深耕閱讀展視野

送愛到原鄉 深耕閱讀展視野

E-mail 列印
有鑑於台灣原鄉部落閱讀資源嚴重匱乏,為提升原鄉學童的學習環境和競爭力,慈濟基金會與慈濟傳播人文基金會發起「送愛到部落」捐書行動,讓部落的孩子也能看到多樣貌的好書 和影音出版品,並號召社會大眾認捐,贈與全台五十五個原鄉近七百所國中、國小和幼稚園。

11月15日慈濟基金會於南投聯絡處舉行贈書儀式,志工恭敬地將書本獻給校長們,共有來自南投縣的四十五所國中小學接受贈書。贈書有《發現南島》、《台灣脈動》、《智多星 學堂》、《神奇的左手》、《音樂小精靈》、《數學也可以很童話》、《呼叫妙博士》DVD、《唐朝小栗子》DVD等等,依據幼稚園、國小和國中不同學齡需求,精選不同的書 籍,但共同的都是著重心智發展、人格養成和全人教育功能的出版品。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人力資源室主任林敬宗感恩社會大眾對於「送愛到原鄉」活動的發心與支持,致上無上的謝意。他表示,透過閱讀,可以開啟智慧、啟發良知良能,達到淨化人心的 目的。所以舉辦這個活動的目的,除了要讓社會大眾來共襄盛舉、發心認捐外,最重要的是藉此帶動社會大眾關心所有孩童的教育,讓下一代更有希望。

南投縣政府社教科陳秋雅科長致詞表示,感恩慈濟基金會對南投縣教育的關心與支持,她相信此次「送愛到原鄉」活動,一定能夠使原鄉學童在閱讀及教育方面有所提升,在通往世界 的道路上會更加順暢。

信義鄉久美國小校長史新健原以為「贈書儀式就是把書給我就帶回家了,」沒想到來到現場發現「慈濟人是很認真的、儀式是非常正式的、是有媒體記者的。」從整個活動的分享中, 他感受到了「希望、愛心」,他也相信慈濟人今天所做的一切是值得肯定的。

活動中,邀請了南投聯絡處社區推廣教育的二胡班,為大家演奏了三首熟悉的歌曲,來賓都拍手和著節奏,增添愉悅的氣氛。另外,埔里志工則表演手語歌「我的名字叫勇敢」,勵志 向上的歌詞搭配志工融入歌詞的身體語言,非常攝心,許多校長讚歎不已。

◎閱讀培植能力

「閱讀為孩子搭起一座希望的橋;人力即國力,創意才有競爭力,閱讀是一切能力的基礎」, 獲2011「閱讀磐石獎」得主的竹山國小鄒庚辛校長演講「深耕閱讀,打開新視 界」,開宗明義強調閱讀的重要。

他推動閱讀的做法有:圖書館進行好書交換、贈書、推介好書;推動班級閱讀,之後作心得發表或共同創作繪本,以提升說讀寫作能力;另外也鼓勵親子共讀等等。另外,他也分享三 光國中推動閱讀的成效,「三光」舊諺是「書包光光、頭腦光光、便當吃光光」,深耕閱讀之後,如今「三光」新語是「品格之光、喜悅之光、自信之光」。

「一粒種子有無限希望」,他期勉大眾鼓勵孩子「主動打開書本,讓世界走進來;積極開拓視野,讓自己走出去。」

久美國小史校長肯定「閱讀是現代人的希望,因為透過閱讀可以自己學習,閱讀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閱讀會讓自己有成就感、有自信。」他也從鄒校長的分享中,知道回去後如何 在校園推動閱讀。

◎好書淨化人心

「中和國小離竹山市區很近,但資源卻沒受到關注」,深感資源不足的中和國小校長莊昌憲感恩慈濟基金會這次「送愛到部落」活動,能將不是原鄉的中和國小也納入贈書名單中, 「有你們這樣的拋磚引玉,我們這樣的邊陲小學校一樣是很幸福的。」

莊校長也十分感恩張毓華師姊將靜思語教學和大愛媽媽帶入校園,提供了許多教育資源,也讓學生的品格有很大的成長。

廬山國小校長吳松輝在九二一時任教的僑光國小接受慈濟援建,他也參與重建特刊的編輯,在與慈濟人緊密的互動中,深深感受到慈濟大愛的精神與力量的偉大,讓「希望工程」可以 迅速的完成。這次他感謝慈濟贈送圖書資源,「藉由閱讀慈濟贈閱的書籍,對於學童品格的形塑一定可以達到潛移默化的功用,發揮良善的教育功能。」

因為有社會大眾的愛心,而慈濟人擔任募心募款的橋梁,成就了這次贈書儀式,期待校長把愛的書籍帶回學校後,帶動學童善加利用,藉助閱讀這把鑰匙,開啟人生大門,讓未來的世 界更加寬廣。

圖左 : 南投縣政府社教科陳秋雅科長表示「送愛到原鄉」活動,一定能夠使原鄉學童在閱讀及教育方面有所提升,在通往世界的道路上會更加順暢。[攝影者:潘常光]
圖右 : 11月15日慈濟基金會於南投聯絡處舉行「送愛到原鄉」贈書儀式,慈濟志工恭敬地將書本獻給四十五所國中、小學校長們。[攝影者:潘常光]

圖左 : 「閱讀是一切能力的基礎……」,獲「2011閱讀磐石獎」得主的竹山國小鄒庚辛校長演講「深耕閱讀,打開新視界」,強調閱讀的重要。[攝影者:潘常光]
圖右 : 由鹿谷國小校長劉木燕所教導的「南投聯絡處社區推廣教育二胡班」,為大家演奏了三首熟悉的歌曲,來賓拍手和著節奏,增添愉悅的氣氛。[攝影者:潘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