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包容的力量 促進健康守護愛

包容的力量 促進健康守護愛

E-mail 列印
1996年自三軍總醫院轉到花蓮慈濟醫院,照護東部居民健康的李超群醫師,在慈濟醫院建立無片影像(PACS 影像傳輸)並發願能將臺灣的三大死因癌症、中風、心血管疾病 排除在十大死因之外。

◎健康促進 致力遠離疾病

「我從2002年就只講高端體檢,如何用科技早期診斷、早期治療;2006年起,我就講養生,也就是如何不生病,在這樣的過程,有這樣的因緣去做完全不同的醫院,我想未來 的醫院叫做『健康院』,就像我們的健康促進中心一樣,不是生病的時候到醫院,而是健康的時候到醫院,也很契合當時我許下的願。」

在今年七月成行創建慈濟蘇州健康促進中心,草創的艱難,可謂難行能行。眼見中心已有雛形並在試營運中,除了些許的欣慰,但心中的壓力是無法言語。「我想那邊的使命滿重 的。」輕輕帶過的一句話,卻透露他肩負的重責。

回想當初林碧玉副總與林俊龍執行長不斷鼓勵與推薦,本身在大學有教學課程的李超群以教學為藉口,遲遲未能成行。「當時上人要我過去負責的時候,我就跟上人報告,我會做事但 我不會管理。上人給我的慈示相當清楚『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所以,我心裡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李院長提到上人給醫療志業的使命「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在幾個月的盡心全力努力下,懷著使命的「蘇州慈濟健康促進中心」將於十二月正式營運。

現在比較能夠用包容的心來看待身邊的人事物,李超群說:「現在比以前更知道如何度人,逆增上緣,就像上人說的,與別人結不好的緣就要早、午、晚向他請安。逆境來時,要接受 考驗;以前清楚這個道理,但是不知道怎麼做。」現在的他用缺角的杯為例,要自己不把缺角向外,也把別人的缺角轉向,一樣是圓滿無缺。

早期參加很多慈濟活動,但是都以醫療專業為主。此次特地報名參與2012年「傳承靜思法脈 弘揚慈濟宗門」志業體同仁精進共修,第一次參與的李超群說:「參加課程,看看 別人怎麼做。每天參加志工早會,看到他院的院長如何帶人、精進,深入法門。」他更想藉由這次的共修,學習他人的經驗。

◎正向面對 圓滿缺角杯子

九二一地震大災難從地湧出無數的菩薩,當時家住豐原的張春雄也遭受不小的損害。他看到很多慈濟志工,路不通就開路,為的是膚慰 關懷受災的人。看到這些情景,他心裡起了念 頭:「我是不是也有能力出來幫助別人?」

當時他看到怎會有那麼多的慈濟人,路不通就開路,為的是要膚慰關懷受災的人。看到這些情景,他心裡起了念頭,「我是不是也有能力出來幫助別人?」

當時他還在銀行上班,必須跟財務部門報告銀行倒塌的情形,因緣未具足,所以沒有進一步的行動,不過心裡頭卻已啟發善念,深刻感覺慈濟人像菩薩,路不通,用盡辦法就是要進去 救人貼近膚慰受苦難的人們,讓他們可以有肩膀倚靠,抒發心中的苦,就此之後,他漸漸地接觸慈濟,走入了這個大家庭。

因為妻子一直想要有份工作,所以夫妻倆便開辦了一家補習班,也正逢當時銀行都在精簡人力,藉由這樣的因緣轉換跑道。前年入經藏,因為他承擔中區合心活動幹事非常忙,心想要 如何安排時間,於是在一個因緣下,就把補習班頂讓給朋友,因此稍有儲蓄的他就成了全職志工。

張春雄放下高薪工作,專心做志工。這種心態相較之前汲汲營營的想要賺錢的想法截然不同,十幾年來接觸慈濟以後對於人、事、物的看法改變不少,針對事情也不去看別人的缺點, 寬闊了他的視野,凡事用善解、包容的角度面對,更不會有所計較與比較,正向的觀點讓他從中得到歡喜與自在。

後來他想:「既然想要承擔,有需要的話,我就回花蓮去吧!」就在去年底他毅然投入職工行列,跟著大家一起努力,心手相連勤耕這塊大福田。

「我是第二次參加法脈宗門營隊,去年我是當工作人員。」張春雄表示,今年能專心做學員要感恩大家的成就,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可以讓自己沉澱下來,去感受每位講師透過課程所表 達出來訊息,希望也藉由這樣的沉澱,讓自己放空後重新再出發。

張春雄去年當工作人員,盡心盡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管是在課堂或是身心寬暢、各方面都能給學員最好的服務。而今年他快樂當學員,用心學習,他說:「盡量配合,更能接收大 會所規劃的課程方向!」

身為宗教室國內會務處的職工,他覺得今年的課程是希望大家多了解慈濟宗門的角度及方向,才能領會法脈裡面的精神,不要因為人事逆境讓自己窒礙難行。他表示:「自己用正向的 想法面對事情,不看別人的缺點。就像一面鏡子,要自己調整。」

把法運用在生活中是必要的,不管在那個部門 難免都會遇到人與事的磨難,這樣每年回來精進共修,就可找到妙法,跨穩腳步就可以走得更寬廣;他語重心長地說道:「上人時時提 醒弟子,做人做事要感恩、善解、包容,尤其是要感恩所有的志工們,因為有他們才有慈濟這棵大樹,也唯有用感恩心才能彼此化解事情的危機。」

「一人一菩薩,一日一菩薩」他想到早期上人的弟子都是抱持這樣的心在做,逢人就聊慈濟,但近幾年來因為社會型態的改變以及慈濟活動的頻繁,導致大家都忘了自己的聲色,也忘 了「說慈濟、道慈濟」的一念心。所以他呼籲每個人都要從自身開始動起來,這是慈濟人使命的承擔。

「捨得捨得…… 有捨才有得,沒有捨,很難照顧好自己的心,因此必須要丟掉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才能再容得下上人更多的法。」張春雄以堅定的語氣說道。

圖左 : 李超群用包容的心態看待身邊的人事物,把別人的缺角轉向,一樣是圓滿無缺。[攝影者:黃銘村]
圖右 : 張春雄放下高薪工作,專心做志工。相較之前汲汲營營想要賺錢的想法截然不同,針對事情也不去看別人的缺點,寬闊了視野。[攝影者:江昆璘]

圖左 : 宗教處國內會務組職工張春雄(中),覺得今年的課程是希望大家多了解慈濟宗門的角度及方向,才能領會法脈的精神,不要因為人事逆境讓自己窒礙難行。[攝影者:詹進德 ]
圖右 : 學員整齊列隊,各醫療志業體院長同屬第一組,脫下白袍,共同精進研習。[攝影者:黃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