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職志合一 分享心靈富足

職志合一 分享心靈富足

E-mail 列印
志業體同仁精進研習,有學員兼具雙重身分,既是職工也是志工,終日在慈濟人文善的氛圍下工作,歡喜分享心靈富足的職志合一心情。

服務於高雄分會財務組的謝惠民,在1980年代從《天下雜誌》看到關於證嚴上人及靜思精舍師父們的生活報導,她感動之餘與爸爸分享。惠民說:「爸爸原本對出家眾受人供養而 不認同,但是上人不受供養、不做法會、不建廟宇,爸爸在感佩之餘,便鼓勵常跑寺廟的媽媽參加慈濟活動。」

◎用心陪伴母子 姊弟培訓付出

謝惠民的媽媽謝林英子加入環保志工行列十多年,期間報名參與培訓,卻因為不識字無法書寫而退轉不培訓,只繼續做環保。後來英子被驗出罹患胃癌,只有半年存活機會,慈濟志工 給予鼓勵與陪伴,「媽媽對於未能受證委員深感遺憾,於是在大家的鼓勵下,再加入培訓行列。」謝惠民為了陪伴媽媽也一起參與活動。

「師姊們體恤我們要上班,代替我們陪伴媽媽讓她受證。」謝惠民紅了眼眶,哽咽地說:「一路走來,看到慈濟人的用心與陪伴,我們深受感動。」看到媽媽做得很歡喜,謝惠民與弟 弟謝善羽也較寬心,惠民感恩說:「媽媽告別式時,慈濟法親關懷,我們非常感動。」於是惠民與弟弟報名培訓,加入慈濟大家庭。

當時她在苗栗面板零件工廠工作,受證後有個好機緣到高雄分會財務組工作。對於環保無紙化並可吸取上人智慧的電子書,惠民不遺餘力大力推廣。「電子書不傷眼睛,又可修行、吸 取上人的智慧。」

經由書中所汲取的上人智慧,讓惠民能夠內化而不再輕易受影響,更堅定自己的道心。能夠職志合一,她非常珍惜:「但是,人都有惰性,甚至會有貢高我慢的情形。」警覺到這樣的 狀況,她決定定期回到心靈故鄉充電。

她對劉濟雨師兄分享的人間處處好修行中感受到「不講負面」是很重要的,並給自己很大的衝擊。

謝惠民從二位馬來西亞學員身上看到「精進」。她到花蓮大概有十次,但是當在裝套被單時,惠民很慚愧地說:「我還要馬來西亞同仁教我裝被。」經由課程洗禮,謝惠民更深刻體認 在志業體裡要更用心擔起重任。

◎由課程反觀自省 放下執著

李敏珠參加研習前,工作上有一些負面情緒,從馬來西亞搭機來到臺灣的時候,心情一直忐忑不安,還掛念著事情解決之道。在工作中對於使用資訊系統選擇與同仁意見相左。精進研 習課程中聆聽了劉濟雨的分享,讓她念頭有了轉換,心終於放下來。她反觀自己,應該要多尊重他人專業,多看別人的優點。

十三年前,她在上橋公司工作,認識了老闆劉濟雨;公司結束後,因緣際會下她轉到慈濟馬六甲分會上班,在財務部門工作,常常面對不同單位的同仁,有時對方態度不佳時,心中非 常挫折,認為這個工作只是短暫不會久遠。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考驗,竟然在慈濟一待就十年了。

接觸慈濟時她才剛結婚,只覺得這是個慈善團體,在生活無虞的情形下,她並沒有想要加入志工。她說:「孩子六歲時,面臨婚姻瓶頸,想脫離家庭不想跟先生的家人住在一起,但是 先生又是獨子,該怎麼選擇讓我非常困擾。」

得知兒童精進班的課程,她猶豫要不要幫孩子報名。一位媽媽告訴她:「與其讓孩子在家中看電視,不如參加慈濟活動可以增廣見聞。」於是幫孩子報名兒童精進班。透過課程,讓她 了解「行善行孝不能等」的重要,她要做孩子的好典範,不然孩子長大以後,也會用相同的態度對待她。漸漸了解慈濟人文精神後,她參加志工培訓,2009年受證成為委員。

這次回來參加精進研習課程,對於汪中和博士談及氣候變遷對人類的影響,讓她體悟很深。過去,她在馬六甲生活安逸,沒有危機感受;未來,她要更積極投入慈濟志業,奉獻自己的 良能。

◎從環保站走出悲傷 推動「奶瓶米撲滿」

來自馬來西亞北海的黃月柳,曾歷經先生經商失敗,家中經濟陷入困境,直至走入慈濟環保站,才從悲傷的情緒走出來。這段過程志工的陪伴給了她最大的支撐力量,因此家中兩個兒 子都進入慈濟小學念書。2011年她開始在北海光幼園擔任圖書助理的工作。

她今年即將受證。共修結束後,會繼續留在精舍承擔福田志工,本月二十一日前往三重參加海外培訓受證研習營。「由於經歷窮苦,吃苦了苦、苦盡甘來。」她特別珍惜能在志業體工 作。

目前月柳在任職的幼稚園推動「奶瓶米撲滿」,希望透過這活動設計,能幫助四、五歲的小朋友擺脫對奶瓶的依賴,將家中的奶瓶捐出。同時運用緬甸「米撲滿」概念,用捐出的奶 瓶,裝滿米捐出,帶動幼兒園家長及小朋友做善事。

不遠千里而來,一天課程下來每堂課都讓她感動不已。課堂中講師們分享他們如何在困境中行經,那分勇猛精進心讓月柳相當敬佩,也願效法菩薩發心立願:「助人最樂,我一定要菩 薩大招生,希望能接引幼兒園的家長們多接觸慈濟,進而能加入慈濟菩薩道行列,學習並回報曾經關懷陪伴的志工們。」

◎感恩車禍因緣 促成職志合一

九二一之後,陳美君被慈濟人感動成為會員。六年前一場嚴重車禍,她離開工作多年的公司。休息幾年後,去年九月才進入慈濟高雄分會財務部上班。受傷期間,透過聆聽上人開示, 她明暸即使自己當時沒有工作,也要愛心不中斷,繼續繳交善款。

去年聽過很多同事推薦這個營隊,今年第一次參加精進研習。美君期待有所學習,她相信透過活動中資深典範分享,可以縮減摸索的時間。一天的課程下來,她已是感動滿滿。

美君說:「秋華師兄在艱困的環境,仍突破種種障礙,在約旦散播慈濟大愛的種子,真的很佩服他的勇氣。看到那樣多窮困需要幫助的人,我們怎能不滿足?」

回想過去那場車禍,她反而很感恩:「以前我很怨恨,車禍造成身體的傷害,也失去多年的工作。可是,如果不是這場車禍,我也不會有因緣進來慈濟上班。」物質享受再多,也比不 上心靈滿足與充實,這樣的踏實與法喜絕不是金錢收入能比擬的。

年底即將受證職志合一,美君期許自己工作之餘,也能多參與組內社區志工活動,透過「做中學、學中覺,身體力行,能幫助別人是最快樂。」她開心地說。

圖左 : 自馬來西亞的李敏珠工作上有一些負面情緒,聆聽了劉濟雨的分享,讓她念頭有了轉換,心終於放下來。[攝影者:黃銘村]
圖右 : 來自馬來西亞北海的黃月柳,在任職的幼稚園推動「奶瓶米撲滿」,帶動幼兒園家長及小朋友做善事。[攝影者:江昆璘]

圖左 : 六年前一場嚴重車禍,陳美君離開工作多年的公司,現在她反而很感恩:「如果不是這場車禍,我也不會有因緣進來慈濟上班。」[攝影者:黃銘村]
圖右 : 精舍師父與學員共飲一杯智慧的水,分享交流,為學員解開疑惑。[攝影者:江昆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