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不分老少 有環保可做真好

不分老少 有環保可做真好

E-mail 列印
七十二號市公車慢慢靠近春社里站,下車的全都是白髮蒼蒼的老菩薩。「我們十幾個人一起搭公車」今年七十五歲的陳春梅滿臉笑容地說:「剛才司機先生還說要載我們到巷口呢!」

這群阿嬤有十三個人,每個禮拜二和禮拜六固定搭公車,從黎明社區到春社里春社環保站做環保。因為人多,聲勢浩大,行程固定,連司機都認識了這群可愛的環保阿嬤。

認同這群高齡阿嬤的環保義行,常常自告奮勇要多載阿嬤們一程,讓她們下車後可以少走一段路。「有一次我們還沒有走到站,司機先生也自動停車要載我們。」莊雪師姊在一旁補 充。

2011年,大業路環保站撤站後,阿嬤們頓失所依。「擱來沒頭路啊!」彼此互相安慰:「等新會所蓋好,我們再一起去做環保。」但是慈濟位於文心南路的新會所,使用執照未取 得,啟用日期未定,阿嬤們心上全是沒有環保可做的失落。

南屯區有善因緣,春社里環保站啟用了。以前是走路、騎腳踏車到大業路去做環保。現在新環保站落腳在大肚山半山腰,距離黎明社區還真是有點遠。但是「路遠」卻擋不了阿嬤們做 環保的決心,宛如一群快樂出遊的孩子。阿嬤們開始以公車代步,一星期兩次,每次十三個人相約一起搭公車到春社里做環保。

「哪些塑膠袋可以回收?」環保幹事林秀滿大聲問著「慈濟青少年同學們(簡稱慈青)」。今天環保站裡不只有年長者撐起大局,也有新血輪認同環保,加入做環保的行列。環保回收 第一課,慈青同學先學會塑膠袋分類回收。

「環保分類在年輕人心中已經有概念了,但是關於塑膠袋回收,大家都還是沒有概念。」林秀滿說。環保教育從年輕一代做起,把握慈青同學相邀做環保的因緣,林秀滿認真地教年輕 人學會塑膠袋分類。

要怎麼分別各種材質的塑膠袋呢?長期投入環保志業的人可能一聽就懂,但是第一次做環保,慈青同學要從滿坑滿谷的塑膠袋中,細細區分甚麼是PP?甚麼是PE?甚麼是購物花 袋?需要更多的用心與耐心。

「我知道要做回收,但我不知道每個人製造一些,集合起來的數量這麼驚人。」第一次參加環保分類的陳怡雯說:「少用塑膠袋,盡量用自備的環保餐具,就是用實際行動保護我們的 環境!」半天的環保體驗後,慈青同學已經有心得。

分類回收雖重要,能夠不用會更好。年輕人外出求學,三餐吃住在外,如果能夠落實環保生活,可以讓垃圾減量;進一步了解塑膠袋與寶特瓶更精細的回收分類標準之後,更能將回收 所得作為護大愛臺基金,將清流善法,透過高科技傳遍全球每個角落,讓熱惱世間留下一片清涼地。

圖左 : 年輕學子勇於發問,和回收場老闆關志龍(右)有很多互動。[攝影者:林玲悧]
圖右 : 回收場老闆關志龍(右)教同學認識塑膠分類。[攝影者:林玲悧]

圖左 : 環保教育必需從年輕一代做起,把握慈青同學相邀做環保的因緣,林秀滿師姊(左)和賴玉珍師姊(右)認真地教年輕人學會塑膠袋分類。[攝影者:林玲悧]
圖右 : 七十二號市公車慢慢靠近春社里站,下車的全都是白髮蒼蒼的老菩薩。[攝影者:林玲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