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海外交換醫生 願存竹筒助人

海外交換醫生 願存竹筒助人

E-mail 列印
2012年12月16、17日,慈濟汐止園區舉辦四場歲末祝福感恩會,共有四千三百八十七會眾參與。來自天主教國度的瓜地馬拉、聖文森兩國的交換醫生,也在李德義師兄的引 領下參訪汐止園區。

◎遠地菩薩歡喜來

來自瓜地馬拉的馬可博士,具有社會學博士且是位技術精湛的牙醫,此次應外交部邀請擔任交換醫生,並到亞東醫院實習。馬可對臺灣宗教非常感興趣,同行的三位醫師也對慈善與環 保極欲了解。

這四位交換醫師透過熱心同事的家人安排,規劃出了解臺灣面貌的行程。因適逢汐止區第一場歲末祝福,與一千多位會眾一起參與法會的他們,深受感動,整個會場是那樣莊嚴且整 齊,場地的寬廣加上志工的佈置,不論是鮮花或是國畫,茶香或是書香,充滿濃濃的人文香,讓他們讚賞不已。

◎竹筒歲月說詳細

透過志工林來順說明竹筒歲月的意涵,所有參訪醫師都很感動。了解到在早期的臺灣花蓮,一位出家師父,用一個小小的竹筒,每天少少的五毛錢,就能推廣並救助到全球六十幾個國 家,讓他們都不敢相信,但在汐止園區所聽所見又是那麼的真實。

「慈濟人都是張開雙手,歡迎不同信仰但理念相同的有緣人。」志工林來順誠懇的回答。這些醫師得知慈濟志工有來自不同的宗教信仰,卻能彼此互助合作,都很讚歎;聽到志工到海 外賑災,要自付旅費更是感動,在他們的生命裡,這是不可能的事。

會場裡整齊的紙製竹筒又讓他們驚訝,得知這些竹筒是資源回收,利用紡織紗織布後剩下的軸心,再一次利用,成為可以救人的愛心竹筒,每人都拿起竹筒仔細的端詳,並很珍惜的收 下來,也願意存小錢累積愛心來助人。

◎資源回收再造福

馬可醫師實際參觀環保站後,了解整個資源回收的運作,讓他有更多感受與疑問?「為什麼大家都很歡喜且免費送資源回收給環保車,在我的國家是要給民眾費用的。」

他告訴志工在他的國家裡,民眾到教會或是做志工都是有所求,或是心靈需要慰藉或是物質需求。國家社會的動盪不安,讓馬可一直在尋找心靈的依止,看到臺灣社會志工無私的付 出,讓他驚訝後,更想進一步了解。

馬可說:「臺灣做資源回收竟然可以做到這麼詳細的分類,你們的志工沒薪水還可以做得那麼歡喜?」他一直將心中的疑問提出來,翻譯志工林來順也一一說明。

當他們深入了解大愛臺是由資源回收支持,直說這太不可思議了!他非常的欽佩志工的付出,看到證嚴法師的相片,真不敢相信這麼龐大的慈善團體,竟是由這位瘦弱的出家人所領 導,所有來訪貴賓深表驚歎與讚賞,他們疑惑證嚴法師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心靈環保更富有

娜拉醫師很羨慕的說:「你們不只做物質的環保,更做到心靈的環保。」因為在他的國家社會秩序並不良好,聽到慈濟人能夠接受不同信仰的志工,又能讓社會這樣安定,這不只是物 質上的富有所能呈現的,更是心靈上的富有才能呈現的祥和,這是很值得他們學習。

馬可醫師仔細聆聽志工的解說,每一站都看,還與志工分享,看到寶特瓶可以織成救人的毛毯,更是高度興趣。參觀汐止環保教育站後,產生許多問題與興趣,只好與志工互留電子信 箱,期盼能更進一步了解。

汐止園區有這麼寬廣的場地,更有志工隨時補位,親切的接待所有社區會眾、遠道而來的貴賓,讓汐止的鄉親都能在共同的家,虔誠地祝福與守護社區。年年增加參與歲末祝福的人 數,在在都讓大家更有動力,希望更多人加入這無私行善的大家庭。

圖左 : 來自瓜地馬拉、聖文森兩國的交換醫生,參訪汐止園區〈左一娜拉醫師〉。[攝影者:周賢明]
圖右 : 實際參觀環保站後,真實了解整個資源回收的運作。[攝影者:廖宏圖]

圖左 : 娜拉醫師說:「你們不只做物質的環保,更做到心靈的環保。」[攝影者:李進長]
圖右 : 汐止園區有寬廣的場地,更有志工隨時補位,親切接待所有社區會眾與遠道而來的貴賓。[攝影者:宋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