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課程見證與實作,學員體悟生命的寬廣

課程見證與實作,學員體悟生命的寬廣

E-mail 列印
11月25日竹東兒童青少年親子成長班的第二堂課課程介紹慈濟的慈善、醫療、教育、人文與環保志業,讓所有學員更深刻了解慈濟世界。

一九八六年慈濟功德會啟用第一所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回顧於一九八四年破土典禮時,當時只募集三千萬元卻要蓋一所醫院(需經費六億至八億元),證嚴法師內心掙扎,卻因為一份 「愛」而堅持。

「醫療」課程中,看到影片裏證嚴法師不捨許多家庭「因病而貧」,經濟困頓瀕臨倒下而要救起的堅毅情懷,家長張世垣身受感動表示說:「醫療機構大多以利為商機,反觀慈濟醫院 卻將付出真愛放在最前面。」而且志工凝聚性及動員力,讓他嘖嘖稱奇。他的一對子女,哥哥及妹妹回家後相互練習「問訊」,對於課堂所教的敬禮法感到好奇,多元化的教學內容, 親子彼此學習。

鄭碧珍師姊向家長與學員們分享慈濟人在竹東的慈善腳步。除了透過定期訪視,給予照顧戶需要的物質協助外,證嚴上人更要大家學習無所求的付出,並感恩照顧戶示現貧、病、苦, 讓我們體悟人生無常,更要把握當下、及時行善,以發揮生命的良能。

其中,慈濟志工張馨鎂原本也是慈濟的照顧戶。張馨鎂在二十六年前檢查出罹患鼻咽癌及子宮頸癌,雖然癌症的治療過程,在她身上留下了不小的後遺症,但這兩個癌症並未擊垮她。 之後,她又接連遭遇到先生外遇離家,以及先生嗣後罹患舌癌過世的多重打擊,讓她萬念俱灰,經濟也一度陷入困頓。

此時,慈濟志工以及其他社福單位提供的協助與關懷,幫助她度過人生最晦暗的歲月。現在她不只拾起畫筆作畫義賣,也拿起相機投入人文志工的行列。慈濟大小活動,經常能看見她 的身影。走過人生的試煉,現在她發揮生命的無限可能,轉而成為一位幫助別人的志工。

今天的課程,張馨鎂也特別蒞臨現場,與大家分享她的心情。她說:「慈濟的關懷,讓我深深感受到他們不是在可憐與同情,而是愛!因為有師兄姊的陪伴,讓我成長許多。鄭碧珍師 姊知道我怕冷,每每到了冬天都會關心地問:『你的棉被還暖不暖?』這句話,比棉被更令人感到溫暖。感恩證嚴上人及慈濟師兄姊,讓我在慈濟家庭中成長。我也心疼許多人走不過 人生關卡而自殺,希望他們有活下去的勇氣。」

張馨鎂希望自己的故事可以勉勵一些人,給他們正向的力量。學員李珮淇聽到馨鎂師姊的故事有很大感觸,她沒想到得癌症且身上有多處受苦的人,還能做好多事來幫助別人,以巧手 畫畫和做手工藝品送給別人,她非常感動。

王德志師兄講述環保與生活課程,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隨手做環保的習慣,並推動清淨家園全民運動。在選購商品時應以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為標準。曾玉媚師姊則告訴所 有學員,一天五善、力行減碳:省水、省電、攜帶環保餐具、改變交通方式及素食;還有「環保十指口訣」,講解口訣中的分類細項環,學員認識後便開始親自動手做分類,大家也很 快完成分類工作。

家長陳秋君曾帶孩子到環保站,學習如何做環保分類回收,及在家中應如何做環保,如何分類塑膠瓶、鋁罐、紙類等。洗手時將水龍頭關小一點,並隨手關燈,可以省水及省電,陳秋 君說親子成長班帶給他們不一樣的教育觀念,並學習到生活以外的人文資訊。她說:「孩子還會常提醒我忘記關燈,浪費電了!」

劉興村平時都在大陸工作,今天特別與太太陳秋君陪伴孩子,一家四口參加成長班課程,他認為自己也可因此而學習成長。他說:「二十幾年的職場生涯,發現個人品德修養是最重要 的,應該從小培養教育。」而孩子自己實際動手做環保,能更深入感受環保的重要。

擔任合心隊隊輔的志工施閔翔,看見有些學子原非自願來參加親子班,卻因課程的內容,漸進式地拉近家庭間的距離,轉而融入慈濟這個大家庭;隊輔的角色就在於陪伴及開導,宛如 一顆螺絲釘轉動,讓其了解思考的面面觀。誠如坐在他們身邊,拉近彼此間的肢體語言。施閔翔很佩服小小年紀的他們可以靜心聆聽,沐浴良善。

圖左 : 家長張世垣表示說:「醫療機構大多以利為商機,反觀慈濟醫院卻以付出真愛放在最前面」。[攝影者:范秀美]
圖右 : 劉興村平時都在大陸工作,今天特別與太太陪伴孩子,一家四口參加成長班課程,他認為自己也可因此而學習成長。[攝影者:張馨鎂]

圖左 : 家長陳秋君(左一)說:「孩子還會常提醒我忘記關燈,浪費電了!親子成長班帶給他們有不一樣的教育觀念,並學習到生活以外的人文資訊。」[攝影者:林瑞鵬]
圖右 : 擔任合心隊隊輔的志工施閔翔(中),很佩服小小年紀的學員們可以靜心聆聽,沐浴良善。[攝影者:林瑞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