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戶外教學 不虛此行

戶外教學 不虛此行

E-mail 列印
「這蘿蔓和『大陸妹』,都是蒲公英科,小朋友食用對喉嚨很好,很有營養喔……還有茄茉菜,以前的人都常吃這些,對身體健康有幫助。」

一月二十二日上午,臺南市東區幼柏士安親班44位師生,因慕名慈濟品格教育,安排前來靜思堂參訪。師生首先參觀大愛幼兒園旁的「大愛開心農場」,負責的志工林振賢以知識性 解說種蔬菜的空間管理和認識蔬菜對健康的好處。

「每棵菜苗成長都要預留伸展空間,還有菜圃要有好管理的寬度,除草整理時才方便;每棵菜的位置成正三角或倒三角,這樣能讓葉子有成長的空間,就像我們要彼此尊重保留一些空 間一樣。」小孩子沒種過菜,聽「林師伯」介紹時,好奇的眼神指這、問那的。

振賢繼續引導大家來到玉米區介紹著:「開白色花是甜玉米,開紅花是糯米玉米;上面的是雄花,在下面長玉米就是雌花……」他見小朋友靠近玉米欉時,趕緊提醒他們:「玉米的葉 片表面有毛,和落花生一樣,所以觸摸時手臂和頸部都要小心,碰觸到會使皮膚過敏發癢,平常我們就要學會保護自己,這都是種菜的學問呦!」

◎了解慈濟克難精神 學童懂得要助人

安親班除了有唸國小的孩子,也有已上國中的學生。師生們除了參觀菜園,志工也引導他們來到靜思堂巡禮,新營區教聯會志工劉彩蓉介紹「竹筒歲月」和證嚴上人創立「慈濟功德 會」的因緣。

彩蓉問大家:「有聽過慈濟嗎?」

「媽媽以前有帶我去參加,有很多人……」,學生舉手說著;有的則說:「沒有。」

「好,今天大家來到靜思堂,我來講慈濟的故事給大家聽。」

「當初呀,有三十個家庭主婦,每天出門買菜時將五毛錢投入竹筒裡。當他們每投一次銅板時,就發一個好願,你們聽――」劉彩蓉示範投銅板時發出「咚、鏗」 的聲音,她向大家 說:「這些每天一點點的零錢,累積起來就能做什麼?」說完,一位小女生舉手說:「可以幫助人。」

她很高興的自我介紹著;「我叫柯欣喬,就讀崇明國小一年級,有一次我和阿公去便利商店,阿公說要買東西給我,我就跟阿公說要把錢存起來,以後可以幫助別人。」另一位二年級 的林崇恩也分享:「不要亂花錢,把錢存起來可以幫助窮人」。

彩蓉繼續說:竹筒的「竹」用臺語發音與「德」同音。竹是直的,守護心德;竹有節,象徵人要節儉有樽節。慈濟從當年的「慈濟克難功德會」濟貧,已走過四十多年,從當初初發心 的五毛錢,沿革至今全世界都有很多溫馨感人的故事。所以每個人每天要發好願,一人一滴,涓涓發心可救人;一個心願,就是一個祝福。

◎慈濟人文教育真巧妙

幾位老師也聽得有趣,原來慈濟的教育是生命教育,從樂趣中引導接受知識。除了從幽默的分享中,看到學生的善念被啟發,也能勇敢自我表達。

聽志工介紹種菜空間的管理及認識蔬菜對健康的好處,感受到孩子有學習的樂趣。接著中午在慈濟餐廳用餐,看到有些學生連吃了好幾碗,直說「菜」很好吃。用巧妙的教學方法,引 導孩子們喜愛吃菜,讓大家對素食產生好感。

午餐後,安親班整隊到靜思堂旁的仁德環保站做環保觀摩教學。志工楊惠芳首先為大家介紹環保分類的動線,並說明回收再分類後產生不同的價值,讓第一次踏進慈濟環保站的孩子 們,對「環保」有粗淺的概念。她也提醒小朋友,回家後看看家裡垃圾桶是否有可回收的東西,別忘了要分類收集起來再送到就近的環保站。

志工黃國輝向師生介紹:「這些瓶瓶罐罐都要回收喔,平常在家裡要做好分類回收,我們的地球才會更乾淨。這裡的東西,都是平常我們使用過的,回收賣錢可以發揮愛心救人。」

志工陳吳櫻桃告訴大家:「塑膠袋也是可回收,看看師姑們在做分類,因為塑膠袋有很多材質,仔細分清楚各有不同的價值,以後有時間歡迎大家來環保站學習做環保。」

聽過環保分類解說,領隊陳玫琪老師向志工說聲感恩。她說:「今天是我們的戶外教學,特地安排來靜思堂參訪及學習環保分類,是對慈濟的品格教育深感信心;因為以前也曾安排學 生來參訪,學生反應不錯。今天的學習之旅,讓學生們都很高興,看到他們專注的神情,真不虛此行。」

圖左 : 志工劉彩蓉說明「竹筒歲月」及介紹證嚴上人創立「慈濟功德會」的因緣。[攝影者:郭美秀]
圖右 : 志工潘秋香以一首「幸福的臉」手語帶動,讓現場小朋友快樂地動起來。[攝影者:郭美秀]

圖左 : 志工黃國輝介紹:「這些瓶瓶罐罐都要回收喔,回收賣錢可發揮愛心救人。」[攝影者:郭美秀]
圖右 : 崇明國小一年級柯欣喬分享:「有一次阿公去便利商店要買東西給我,我就跟阿公說要把錢存起來,以後可以幫助別人。」[攝影者:郭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