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從「獅兄」變「師兄」

從「獅兄」變「師兄」

E-mail 列印
高雄靜思堂二樓,有一個其他分會所沒有的「資深館」。每周日早上九點到十一點,邀請資深委員分享做慈濟的心路歷程。

2013年1月13日早上,會眾們不畏風寒來到資深館,一邊喝著熱茶、一邊聆聽一場笑中有淚的三民區志工張文章的生命故事。靦腆、不擅言詞的阿章伯,談起如煙往事及做慈濟 的因緣,盡是歡喜自在,臉上堆滿笑容,如春陽般融化了寒冬的冰冷。

◎出身貧困毅力增

1943年次的張文章,出生在雲林海邊的小村莊。貧脊的鹽地無法耕作,家中生活困難,迫使張文章國小畢業後,即四處打工,拉牛車、運土、鑿井、打鐵……。少年時期的他,已 做過許多勞力粗重的工作,但環境的困苦,反而讓他培養出一股堅強的毅力。

十五歲時,經朋友介紹到高雄工作,「剛來高雄時,一年大概換過二十四個頭家,後來朋友介紹我到鋁門窗的工廠,才安頓下來。我一做做了十年,基礎就從那時打下來。」

張文章苦幹實幹的精神,博得老闆及股東的信任與讚賞,後來也將工廠頂讓給他。十多年的努力,讓張文章從一個身無分文的工人,成為一家鋁門窗工廠的老闆,看似幸運之神的眷 顧,其實箇中辛酸艱苦,在妻子許梅的眼裡最是清楚。

當說到這一段奮鬥過程,陪同前來的妻子許梅師姊,忍不住站起來補充了一段往事。「結婚後他到山裡工作,我常見不到他的人,後來又當兵三年,有時突然回來又離開,我一個人默 默地守在家裡,照顧幼兒,兩個人總是聚少離多…」張文章聽到妻子的心聲,連忙安慰且感思妻子的付出。

◎體悟助人即助己

「我做生意靠實力功夫,不會偷工減料,因為信用好,客戶一個介紹一個,生意就越做越好,後來被邀加入國際獅子會。」張文章的事業蒸蒸日上,加入獅子會後,身分地位更獲肯 定,也常捐款做公益。「我後來從『獅兄』變『師兄』,是因為認識資深慈濟志工陳文全。」

在陳文全的邀約下,夫妻倆人一起到花蓮尋根。聽到證嚴上人談慈濟,他們受到很大的啟發和感動。從花蓮回來後,許梅就決定要當委員募功德款,張文章也將原來要捐給獅子會的捐 款轉捐給慈濟,分三年圓滿一個榮董。

正如佛經中的一句話「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布施並沒有讓張文章的財富減少,反而帶來更多的生意。他感受到布施就像汲取井水,今天雖然汲取一桶水,明天水又源源不絕的 流進井裡,一點也沒有減少。

◎峰迴路轉路更寬

在張文章事業最高峰的時候,或許過於勞累,身體卻出現了狀況,因此在五十二歲那年決定退休,將事業交給兒子,從此做一個全職的慈濟志工。

「張伯是一位非常精進、配合度非常高的志工,大約1996年我當第九組的組長時,我請他到正在興建中的靜思堂茶軒服務會眾,到現在他仍然堅守崗位。」三民區資深志工王秋 月,十分讚嘆張文章的堅持與毅力。

每個月到大林或花蓮慈濟醫院當一週的醫療志工,也是持續了十多年。而且還承擔每周二次的慈濟大學社會教育推廣志工,同時也天天到環保站做環保…。張文章說放下事業後,投入 慈濟當志工,感受付出是最大的收穫,身心都愉快,什麼毛病也沒有了。

會眾好奇地問他,怎麼精神這麼好?張文章說保持健康的身體,才能歡喜做慈濟。每天清晨到澄清湖練氣功,再加上自創一套養身功夫,讓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在會眾的熱 情要求下,他現場表演幾招養身功夫,據說對失眠、膝蓋退化有療效。大家都說今天聽阿章伯的分享真是太棒了。

住在三民區的會眾黃惠味,利用假日到廚房當志工。廚房工作結束後趕來聽這場講座,她說從阿章伯的身上感受慈濟人的慈悲、發自內心的善念,她要向阿章伯學習,期望日後也能歡 喜做慈濟。

圖左 : 志工奉上一杯熱茶,驅走寒冬的冰冷.[攝影者:林志明]
圖右 : 來聽張文章分享的聽眾都感覺收穫滿滿[攝影者:林志明]

圖左 : 主持人王秋月(右)邀請張文章的賢內助許梅(中),談入慈濟因緣.[攝影者:林志明]
圖右 : 應觀眾要求,張文章示範養身功,對失眠有效喔.[攝影者:林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