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尋根溯源 無聲說法入心田

尋根溯源 無聲說法入心田

E-mail 列印
「看完了行動力會出來!知道該怎麼做了。」六嘉國中校長蔡美玲語氣堅決。參觀慈濟四大志業博覽會後,她決定要將感動化為行動,回到學校後,將引導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全方位 規畫,建構愛心與慈悲的藍圖。

2月3日,清晨微寒,「大專教師暨校長人文營」學員,起早於花蓮慈濟靜思堂感恩堂禮拜《三十七助道品》。莊嚴的誦偈聲響徹講經堂,人人把握難得殊勝因緣,將佛法一句一句潤 漬心田。

◎精舍師父 話說從前

「最早追隨上人的德慈師父才有資格上這堂『回首當年』的課,他今天因為膝蓋開刀不能來。」一開場,為了讓在座老師和校長擺脫出家眾嚴謹形象,二十七年資歷的德旻師父笑說: 「今天是來代打的!要用搞笑版輕鬆談。」

「當年在什麼資源都沒有的狀況下,到今日全球統一模式,推動慈濟四大八法,志工自掏腰包付飛機票、食、住……等,省下慈濟志業一大筆行政費用,還以能出勤務為榮,對受濟助 者心存感恩。」德旻師父心有所感地說。

「常住師父用二手舊機器製作爆米花,常被爆得像小黑人。為了運作順利,有人向機器三問訊、三頂禮、唱誦經文,最有效的是〈爐香讚〉……」德旻師父風趣的談吐,讓學員會心一 笑。他告訴學員,上人堅持不受供養,帶領弟子「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做十多種手工藝品維生,現在靜思精舍還成為慈濟人堅實的後盾。

最後,銀幕出現德慈師父在昏暗燈光下製作陶藝畫面,「原版慈師父只要站出來,不用說話,就讓各位了然於心。」德旻師父結語不忘展現一貫的幽默,令人印象深刻。

◎姊妹同行 齊心同修

來自臺中的清水國小校長黃美玲與孿生妹妹黃麗玲連袂前來。她表示,這次因自己任教學校結合慈濟歲末活動,因而有機會於1月17日在清水靜思堂向證嚴上人報告與求法,進而促 成此次前來的因緣。當時她告訴上人,前一晚九十一歲高齡的奶奶往生,讓她哀痛欲絕,沒想到當晚又夢到奶奶與爺爺,告知已買好要去花蓮的車票,面容滿是歡喜,讓她感到不解。

上人聽後慈示,生命的價值不在長度而在廣度,對往生的人要祝福。黃美玲當下做出決定,打電話邀妹妹一同來花蓮,抱著給奶奶祝福的心情來參與。她說,雖然自己對宗教的涉獵不 深,但看到慈濟人用不平凡的愛,做平凡事,讓社會更祥和更美好,很是感動。

服務於中臺科技大學黃麗玲老師,這次在姊姊黃美玲的邀約下同來。她在十餘年前即皈依佛教,隨同道友參訪寺院無數;但對於基本的佛學知識了解不多,在上過德杭師父「慈濟人的 進退行儀」課程,才有徹底的認知,也在現場實做中,懂得正確的儀軌。

尤其,聽聞身為護理人員的鄧淑卿師姊分享「慈善的腳步」,讓她訝異同樣是上班族,鄧淑卿卻能善於分配時間,籌辦義診、冬令發放,並參與照顧戶訪視關懷。也因此讓她體悟到人 生苦短,要把握當下。

十年前,接觸慈濟的黃麗玲,積極為一家四口植福田,她將每兩個月即會收到「道侶叢書」,作為兩位子女學習的樣本,「好書一本勝過每年生日購置蛋糕、吃大餐的慶祝方式。」她 深深期盼子女也能效法書中人物行善,付出無所求。

◎志業博覽 認識慈濟

上午十點,學員參訪靜思堂四大志業博覽會。寬敞、靜穆的空間,布置一張張海報,導覽志工帶領學員穿越時空,從慈濟四十六年前篳路藍縷的創會過程,慈濟人秉持佛心師志,歷經 艱辛,一步一腳印,到如今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開枝散葉、造福社會。

柔和燈光下,在郭重雄教授引導說明下,臺南新東國小吳建邦校長手持相機,留下一幅幅有關慈濟四大志業的珍貴掛圖歷史。由於學校地處偏僻,原住民孩子約占百分之五十,資源較 為缺乏。他說:「透過相片紀錄,讓孩子們了解慈濟在世界耕耘的腳步,學習慈濟精神。雖然,學校裡有大愛媽媽的說故事,以及社區親子成長班的灌溉,但畢竟不足。」

「很高興這次特殊的因緣,能更完整瞭解慈濟。」聽到郭教授介紹慈濟與上人故事,讓吳建邦校長體悟到做善事需要有智慧與方法,更要有上人的精神─利他與創新。

「慈濟目前援助八十四個國家,五十一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導覽志工魏端翔倒背如流,一一為學員介紹慈濟的「四大八步」。六嘉國中校長蔡美玲跟在隊伍中邊聽邊做筆記。曾 經參加慈濟大學畢業典禮,儀式與過程讓她深受感動,「這次來慈濟學習如何帶孩子!」

繞過一整層樓面,來到介紹「無語良師」的地點,看著播放大體老師生前勇於付出、與家屬感恩的溫馨影片,學員感動不已,蔡美玲也忍不住拭淚。

「行動力會出來!知道該怎麼做了。」蔡美玲語氣堅決。她說:「現在的孩子,有時心態偏激,心靈需要淨化,尤其資訊紊亂,容易導致價值觀偏差。慈濟推行品德教育,讓孩子更懂 得見苦知福。」她要把感動化為行動,回到學校後,將引導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全方位規畫,建構愛心與慈悲的藍圖。

看到「無語良師」影片,臺中市樂業國小校長張添琦敬佩大體老師化無用為有用,提供醫學教育的貢獻,當聽到導覽員解釋,其中大多數是投入慈濟志業的志工,更是讚歎不已,也發 願要效法前人的腳步,簽下遺體捐贈志願書。「他們除了生前服務社會大眾,死後更獻出寶貴的身體,造福醫學生及人群,令人感動。」

◎精舍巡禮 回首當年

午後,全體學員返回靜思精舍。細雨中,常住師父撐著傘帶領大家環繞四周,仔細介紹菜圃、陶藝坊、文化走廊……,精舍的簡樸、師父的親和力,讓學員留下深刻的印象。

張添琦校長首次來到精舍參訪,才體會到甚麼是「自力更生」;也翻轉了自己以往「出家人都接受供養」的印象。「原來慈濟除了將信眾捐贈所得濟貧困,甚至師父們努力的成果,也 精算分配,部分做為濟貧使用。」

早已是會員的張校長,對於慈濟尊重捐贈者意願,細分慈善、建設、教育……等,表示肯定。另外,由於今天適逢精舍「發放日」,他發現慈濟對照顧戶的接濟,極為尊重;並充分瞭 解對方的需要,細心與貼心兼具,讓人感動。

◎歡喜圓緣 上人祝福

精舍巡禮後,緊接著營隊圓緣。上人親臨感恩堂,分送福慧紅包並慈勉座中教育工作者:「社會希望在教育!」面對在座老師和校長,上人點出教育的重責大任。

「我不是老師,但是,也有個『師』字。」上人的話,引來一陣臺下老師們的笑聲。上人又說:「各位是正牌老師,我出家成師父,沾『師』字之光,對弟子有責任。讓弟子從人生中 得佛法滋潤,佛法是我教學的精髓。」強調師父對弟子,也有異曲同工的教育責任。

「參加營隊充滿感恩,內心深處產生共鳴。」臺中教育學院校長楊思偉上臺分享,他說,對上人的悲心願力表示崇敬,而慈善綿延八十四個國度,更是臺灣人的驕傲。當下他發願要護 持慈濟大家庭,在職場做好老師教育好孩子,也要從改變自己的習性做起,將佛法落實在生活裡。

楊思偉表示,身為教育界一份子,平常在自己專業領域有深入的了解,但對於人生本質或世界上的苦難理解不夠,「大學的教授老師都應該來參加這些課程,對人世間的大愛有更深刻 的體會,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看到志工的用心,有深深的感動,非常欽佩!」楊思偉表示,慈濟志工能夠無所求付出,真的很有福,這種服務的理念,如果能推廣到校園更好,「雖然學校有推志工服務研習,但 學生是不是喜悅付出,還有努力空間。」

學校有慈青社團,楊思偉也借力使力在校內推廣素食日,及環保相關活動。他希望在學校與教授間成立共修的團體,接受上人的法,來參加慈濟大家庭,能夠多培植一些善的種子,做 到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張添琦校長分享,多年前已是慈濟教師聯誼會會員。在教學期間,已將《靜思語》融入教學。笑稱自己是「迷途羔羊」的他,近兩年榮升校長,再次與教聯會接上線,有機緣參加此次 營隊。

輔導專業的張添琦,懺悔在擔任校長兩年期間,認為校內特教班與在家教育的孩子,已有專業教師關照而放心,未曾實地探望關心。經由此活動,看到志工總在災難發生第一時間到達 會場,內心頗有感觸。他說:「自己不夠用心,積極關懷度不夠,回去後,一定要親自去關心他們。」

張添琦感恩上人,讓他可以接觸佛法,在慈濟裡學到力行與布施。他表示,回去後要常喝「四神湯」,用微笑來布施對每一個人,並當下發願,這輩子要學習「無語良師」將生命的價 值發揮到極致。

◎求法請益 飲一杯智慧水

「知識分子有疑惑不要放棄,要多參加讀書會。」晚上學員分組在齋堂與師父「飲一杯智慧法水」,面對學員求法,德懷師父說。「去迷、去求很辛苦,凡夫不要迷信要正信,宗教才 有意義。」

跟慈濟結緣甚早的學員胡金枝,直到方才報名教師培訓後,心裡覺得踏實多了。她說,圓緣後,看著上人離去的背影,忍不住潸潸落淚。德懷師父慈示:「緣份到了,自然就會走進 來。」

胡金枝接著說,因緣真是不可思議,要相信人的生命是無限延伸,不要追求探究過去、未來,因為追求、探究會讓人迷失,「上人引我們從善門入佛門,要深信因緣果報,不要迷 信。」德懷師父勉勵,有願就有力,不要永遠做種子,要像種子發芽,珍惜因緣。

德勱師父慈勉工作人員,慈濟道場和其他道場很不一樣,慈濟道場自力更生,服務眾生,天天忙得團團轉,但,心甘情願,不只修阿羅漢,還是菩薩修行者。他接著說,上人以身作 則,身病猶不懈怠,慈濟人走菩薩道要勤精進;精進是覺悟,睡覺是懈怠,同樣是一個「覺」字,意義截然不同。

研習課程即將在明日結束,德勱師父鼓勵大家,要一心一志走菩薩道;對於有心而來的學員,更要用心接引,帶出粒粒「有愛」的飽滿種子。

圖左 : 學員參訪靜思堂四大志業博覽會,寬敞、靜穆的空間,布置一張張海報,導覽志工帶領學員穿越時空,了解慈濟四十六年前篳路藍縷的創會過程[攝影者:林美蓉]
圖右 : 六嘉國中校長蔡美玲(左二)參觀慈濟四大志業博覽會後,她決定要將感動化為行動,回到學校後,將建構愛心與慈悲的藍圖。[攝影者:林美蓉]

圖左 : 學員分組在齋堂與師父「飲一杯智慧法水」。[攝影者:林美蓉]
圖右 : 細雨中,常住師父撐著傘帶領大家環繞四周,精舍的簡樸、師父的親和力,讓學員留下深刻的印象。[攝影者:林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