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訪視研習 舊法新知喜傳承

訪視研習 舊法新知喜傳承

E-mail 列印
「今天有新案初審,對於如何報告個案,將來每人都有機會上臺,請大家要把握因緣學習。」

2013年2月19日,高雄三民區寶興及陽明社區的訪視初階課程,在陽明國小圖書室舉行,共有五十六位志工一同研習。承擔司儀的訪視志工蘇美娟在開場白中告訴所有與會者。

◎個案訪查悲智雙運 即時雨解苦難人苦

陽明社區提出三個案例報告,第一個案例是住在內門區林先生,是位憂鬱症的患者。偶有打零工收入,因和父母共同生活,幸好父母領有老農津貼,家中經濟一時之間尚無大礙,所以 列入「持續關懷」的對象。

第二個案例也是內門區,案主是二十七歲的吳先生。他白天當電焊工,晚上到高雄市區的高雄高工上課進修。因為要照顧做模板受傷的大哥和鼠蹊部逐漸鈣化的二哥,所以沒辦法住在 市區,每天騎乘機車來回內門和高雄間,奔波進一百多公里,日前不幸摔傷,幸好傷勢不重。吳先生希望本會協助處理二哥鼠蹊部鈣化的問題。經訪視志工親自拜訪及評估後,現在已 邀請高雄慈濟人醫會加入關懷,所以此個案持續追蹤關懷。

第三件是三民區的戴先生,四十六歲罹患扁桃癌第四期,去年(2012年)八月化療作氣切,無法進食,需購買營養品由「鼻胃管」灌食。因為無法工作,經濟產生問題,所以他打 電話到高雄分會尋求支援。經陽明社區訪視志工訪察後,現擬每月補助營養品一萬五千元,直到案主拔鼻胃管,可以自行進食時,再重新評估每月補助款項。

「報告個案要掌握重點,深入淺出,最主要『要讓人聽懂』。」當個案報告完畢後,慈濟高雄第一顆種子涂茂興,特別來分享「慈善的緣起」。他一上臺就讚嘆志工的用心,慈濟的資 源,要像「及時雨」,讓苦難的人能即時解困。在評估時,要寬厚一點,不要太拘泥於法令規定,因為希望能彌補法令缺失的部分。

涂茂興接著說慈濟初訪的原則,志工都有大慈悲心,但在初訪時,假如志工是提報人,就不可以是訪視人,球員不能兼裁判,避免以主觀的意識去影響訪視的結果。「大家人溺己溺、 人飢己飢的同理心令人敬佩,個案提報後,接續的工作,將由不同志工接力完成。」

◎篳路藍縷披荊斬棘 結合醫療轟動醫界

「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開始。」早期做慈善,實在是篳路藍縷。那是1966年,時值二十九歲的證嚴上人,結合四位同修弟子及三十位家庭主婦,從每天增產一雙嬰兒鞋及每日存 五毛錢的買菜錢,開啟了救貧、救苦、救急、救難的慈善工作。涂茂興面對著在場很多身穿灰衣的新發意志工,開始述說慈善的緣起。

涂茂興在1968年於花蓮服兵役,他會彈吉他,所以休假的時候,在花蓮市區一家樂器行教授吉他。有一天他看到一位年輕的師父和三名少女,相偕走進樂器行。他內心想難不成出 家人也要學吉他?原來她們是來找樂器行的老闆娘。老闆娘後來告訴涂茂興,那位出家人是證嚴法師,他們成立一個「慈濟克難功德會」,每月將收到的善款,去濟助貧苦無依的人。

他深受上人救助眾生的悲心大願感動,從此開始投入訪視的行列。涂茂興退伍後回南部,1971年結婚,他偕太太回花蓮看上人,上人要他負責臺灣南部的「濟貧任務」,他毫不猶 豫的答應。訪視的區域剛開始由嘉義到屏東,夫妻倆人就常帶著幼子訪視。

「黃桂子,是1979年時,高雄第一個結合慈善與醫療的個案。」涂茂興說起這個當時轟動西部醫學界的個案。黃桂子一家早年住在台東縣東河鄉,生活清苦,因此當她右下顎長出 腫瘤,因為家貧、又生活在醫療不是那麼發達的鄉下,她只好任腫瘤一日日增大且潰爛流血,身體也日益虛弱。志工王添丁等人各方奔走打聽,得知高雄左營海軍總醫院引進切除腫瘤 的新技術,於是積極勸說黃桂子就醫。

涂茂興回憶說,早年高雄地區鮮少人聽過慈濟,醫院曾一度擔憂「慈濟」是否能付得起龐大的醫療費用?加上黃桂子要接受的是重大顏面腫瘤手術,風險很高,動刀與否,醫師們也很 遲疑。後來陳登郎醫師感受到慈濟人無怨無悔地照顧陌生人,這分對生命的尊重,讓他十分感動,所以他決定努力來醫治。

近五個小時的手術,順利取出六、七公斤的腫瘤。一個星期後,黃桂子由加護病房轉至普通病房。涂茂興等人天天輪流到院照顧,為她熬煮稀飯、補湯。黃桂子出院後,曾在高雄親戚 家住了一段時間養病,後來返回台東。

最後涂茂興勉勵志工們,初發心要堅持,讓理想落實於人生裏,且提升生命的價值和生命的寬度,面對所有的挑戰,勇往直前。

圖左 : 高雄第一顆種子涂茂興分享慈濟的歷史,講到生動處,不禁閉眼回味。[攝影者:呂建忠]
圖右 : 資深志工涂茂興勉勵與會者,要堅持那份初發心,訪視和救濟,及時雨要來得正是時候。[攝影者:呂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