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365天市場裡的拾福

365天市場裡的拾福

E-mail 列印
過了中午時分,市場吵雜的叫賣聲逐漸安靜下來,攤販老闆邊賣邊收拾,慈濟志工李何菊提著大收納袋,一攤一攤詢問「有沒有塑膠袋?」「我們是慈濟的志工,我們來做塑膠袋回 收」。

◎市場有人賣 回收不打烊

「塑膠袋可以回收嗎?」店家總是這麼質疑著。星期一到星期日,每天都有不同的攤販分租騎樓,販賣各式各樣商品,「如果我們不來收,滿地的塑膠袋,清潔人員都會和一般垃圾混 合在一起處理,看了實在不忍心。」何菊敘述著,就是這樣的一份疼惜大地,不忍地球受傷害的心,大家犧牲了午休時間,每天都有人發心承擔回收市場塑膠袋,並且載回環保點做分 類,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要市場有人賣,就不休息,連過年也不打烊。

2011年5月開始,住在台南市東區崇德市場附近的慈濟志工陳楚瑩,發現攤販收攤時,紙類、寶特瓶會有人撿去賣,地上卻常留下一堆堆包裝衣物用的塑膠袋,因為擔心被當作垃 圾處理,所以就宣導讓店家把乾淨的塑膠袋留下,她再開車去回收,然後召集附近的志工,一起幫忙做分類,期望當日事當日畢,落實「清淨在源頭」。

◎彎腰拾福 做對的事

一開始願意配合塑膠袋回收的店家並不多,還會夾雜一些飯盒飲料之類的垃圾,李何菊和志工排班輪流,一攤一攤彎腰撿拾,再用機車載到環保點,整理做分類;因為攤販都是流動而 非固定,環保的理念必須不厭其煩的每天宣導,持續的耐心和毅力,常常考驗著大家的智慧。

崇德市場外圍,短短一條街,回收起來的塑膠袋數量卻很可觀,宣導少用塑膠袋的理念仍有努力的空間。除了有其他勤務何菊幾乎天天都要親臨才放心,不會騎車的她,請孫子載她到 市場後,自己邊走邊撿,兩手提著兩大包塑膠袋,來來回回,走在市場與環保點之間。

問她這樣是不是很辛苦?她總是說:「家裡也設有定時定點回收,下午出來做環保當運動,晚上比較好睡,需要用筆用電腦的我不會,這個工作可以承擔很高興,師父說『對的事,做 就對了』。」

有沒有挫折? 她說:「有時候希望商家不要將飲料、廚餘,菸蒂和乾淨的塑膠袋放一起,但是遇到不明理的會說:『要收就收,不必講那麼多』。」這時候,只能告訴自己要正向思 考,只要多用心一定有方法可以解決的。

◎找到重心 愈做愈歡喜

崇學國小退休的陳燕春老師,個性認真又細心,是家長口中的好老師,也是環保點的固定班底志工,退休一年後,開始覺得無聊,白天太閒,晚上睡不著,一天到晚覺得身體不舒服, 2011年9月由學生家長秋月介紹來做環保,一年多下來,生活有了規律,還愈做愈歡喜,不知不覺中病痛減緩了。

現在大家都很依賴她,因為她落實了環保「清淨在源頭」的理念,把雜七雜八的物品都分類標示得很清楚,她先生和女兒如果要帶她去玩,她會找一位志工來交代細微事項,才放心陪 著家人。

不會騎車的她,生活很單純,早上走路去陪媽媽,下午就來到環保點,先生有空時還會開車接送。

◎犧牲午休 付出無所求

楊德有夫妻家業繁忙,原本只想來支援幾次載送,卻因回收量愈來愈多,「不忍心看著何菊走路,林也好用腳踏車載,其他志工騎機車也必須來回好幾趟覺得她們太辛苦。」夫妻發心 每天中午二點,開車到市場,幫她們把收來的塑膠袋載到環保點。

德有看大家在冬冷夏悶的塑膠袋環保點做分類,一碰到颳風下雨就很難工作,還自掏腰包搭了一個簡易雨棚,為大家遮陽避風雨,還貼心地買了一個活動馬桶,讓志工們備感溫馨。

小小環保點,時常充滿幸福的歡笑聲,因為能做就是福氣,二年多來也讓參與的曾雀珍、林也好、陳秋霞、李奇花四位社區志工培訓成為委員。

志工的心願是期望拋磚引玉,希望塑膠袋與一般垃圾能區分開來,讓更多的民眾知道塑膠袋是可以回收的。最好不用塑膠袋,或是多次利用,不污染大地的理念,能更深植在民眾的內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