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讀書會-說我所做 做我所說

讀書會-說我所做 做我所說

E-mail 列印
每週三晚上七點半是文山一讀書會的約定時間。每個月的第一及第二周由協力組隊,各自獨立舉辦;而第三及第四周則由互愛、和氣來舉辦。2013年3月13 日是農曆過年後的 第一次的讀書會。文山一互愛二的協力一及協力二等2個組隊,就近選擇在302多功能教室來舉辦讀書會。席間12位志工中,有蘇進發、鄭宏根及蔡贊生是從來都沒缺席過的。

過去「君子遠庖廚」有點大男人主義的蔡贊生。當志工是讓自己退休後能有事情做。參與讀書會、認養帶讀篇章,學習多也體會很多。在團體多種勤務環保、機動、共修及醫院志工 中,深刻了解到「縮小自己。」會受用就是妙法,自己體會後的改變,連家裡女兒與老婆都有感覺。甚至在上次組隊聚會看到她太太也來參加的身影。

蔡贊生滔滔不絕的分享志工心得,引發資深志工簡月嬌「吼喔~」的回應。她接著說「你不能講那個字」繼而一片靜默,大家眼光注目她。分享精采卻「不行」怎麼回事?原來「不 行」台語音(麥駛或賣賽),在慈濟團體曾經有典故的(註一),慣性的言語用詞,要用心發音,才能避開誤會,這也是修行的方法之一。優雅的言談,來自每一天開口動舌的培養。 修行就從改用正確發音,文雅用詞做起。

「修身、修自己心,修一念心。」是陳朝來的體會。職場上一個蘿蔔一個坑,許多人都能很清楚自我工作責任之所在。陳朝來接著分享,公司推動節能減碳的情形,落實廚餘分類。大 家在慈濟的努力,已在社會得到迴響。更慶幸在自己任職的公司,也是有跟上腳步。

譚秀仁說出探訪獨居老人的深刻體會與改變。「比較起過去培訓時,常做醫院志工,關懷是有距離、默默的,現在跟著資深志工黃彩鳳關懷老人,看到她與老人間的牽手膚肩輕輕擁 抱,學會拉近距離的真心關懷。」,她感動於人與人之間可以如此的情感緊密交流。現在的她更能巧妙的調整自己跟老人家自然的互動,不論是醫院志工或訪視都能如此。

譚秀仁再言,著當穿志工服,在醫院關懷輪椅上的長者,看著對方受到關懷而熱淚盈眶時,自己內心也會很感動。謙虛的資深志工陳寶貝也忍不住說:「佛法生活化,就是像這樣的分 享,說你所做,做你所說,沒有距離的長者溫馨互動。」每個人都分享一個小故事,十個人就能引起十人迴響,讀書會就會很精采。

試問「讀書會,連二年每周三舉辦,那麼久了!會有甚麼有效果?」那就是有話不敢說的勇於表達,大家互相表達發露懺悔,漏氣求進步。願意站起來,就是最大的進步。今天,參與 的人少,但精彩的互動回響,內容豐富到的讀書會猶如交心會。有感而發的讀書會,最棒!

圖左 : 陳朝來體會「修身、修自己心,修一念心。」更慶幸自己任職的公司,也是有跟上節能減碳的腳步。[攝影者:黃懿嫻]
圖右 : 譚秀仁(中間站立者)藉由學習訪視,改變自己從有距離得默默關懷,到零距離的親切互動。[攝影者:黃懿嫻]

圖左 : 志工鄭宏根(左一站立者),只要讀書會在302教室舉辦,多會準備洛神花茶供應大家解渴。[攝影者:黃懿嫻]
圖右 : 資深志工簡月嬌(法名慈立)用心聽大家分享,適時提醒志工彼此間的慣性用詞發音。[攝影者:黃懿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