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美國總會 生命好精采 主播臺下的人生道場

生命好精采 主播臺下的人生道場

E-mail 列印
「傳播媒體的混淆事實,上人不是去批評,但以創造慈濟大愛臺,報真導正;對環境的髒亂不是指責,而是鼓勵志工以鼓掌的手做資源回收。」慈濟基金會文發處主任何日生告訴在場 的聽眾。當別人有了錯誤時證嚴上人不是指責批評,而是更要去愛他,以正向的做為,讓對方受到感動。

◎第二故鄉 演說兼敘舊

前來美國探親的何日生,在繁忙的行程中,特別抽空到聖谷愛滿地聯絡處舉行分享茶會, 2月16日原本預計在下午舉行的茶會,臨時改到早上,但大家仍排除萬難,踴躍出席,十 點不到服務處就已經坐滿了志工和社區民眾。

由於機會難得,負責承辦的中西洛杉磯團隊,也將整個演講過程做全程錄影錄音,以分享未能恭逢其會的志工們。

何日生一開場就說洛杉磯是他的第二個故鄉,早在1990年他就在阿罕布拉市的義診中心與黃思賢、蔡慈璽有過互動,結下很好的因緣,帶領慈青活動及編撰美國慈濟月刊。研究所 畢業後回到臺灣做新聞主播,後來受到上人的感召,於2002年進入慈濟文發處,屈指算來和慈濟的因緣已有二十二年了,而真正從事慈濟志業也已經有十一年了。

他說,美國的社會是獨立自主的環境,強調個人選擇,因此容易產生孤立感,但是如果人在成長階段常被擁抱,產生足夠的安全感,就能減少孤僻等負面情緒。而宗教給予人們心靈寄 託與歸屬感,同樣有益於人的身心健康。慈濟創造了一個家,在這個大家庭裡人人可以感到愛與被愛,是穩定社會的一股力量。

尤其人們在求學的過程中可以學到知識和思想,情感卻不容易傳授與訓練,然而情感卻是驅動一個人最大的力量。如果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刻情感都是正向,行動中把握正向的情感,結 合正確的知識,正面的思想,人生的方向與抉擇就不會有所偏差。

◎行動佛教 處處皆是道場

2012年在北京第二屆慈濟論壇中,慈濟受到極大的肯定,因為四十多年來,慈濟在證嚴上人的領導下,把佛教的精神以當代的方式表現得淋漓盡致。慈濟是重視實踐的行動佛教, 在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處處道場,無處不修行。因為在行動中情感才會覺醒,在行動中就能證明自己是有能量的。何日生舉南非志工潘明水為例,潘明水早年因鄰居鍥 而不捨的邀約,首次參與慈濟發放活動後深受感動,繼而又因上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召而獻身慈濟,接引南非當地祖魯族七千多名志工,放棄仇恨和痛苦,自力更生之外還能互相扶 持。

何日生告訴大家,如果當初潘明水不願投入行動,今天對人生的體悟就不會如此深刻,生命也不會如此精彩而有意義。

同樣地,臺灣的環保志工來自各階層,其中不乏大老闆、老師、工程師等,他們能放下身段,柔軟身心,將善念付諸行動,表現敬天愛地的良善精神,就是在修心修行,落實佛法於生 活中。所以在行菩薩道中,就會更加體會到,我們要珍惜與每個人的好因緣,要做別人的善知識,實際見證「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道理。

◎跟隨上人 體會人格力量

在臺灣,何日生常常跟隨證嚴上人行腳,他說了幾個親身經歷的故事,讓現場聽眾更能感受到上人的教化與修持。他說,上人超越語言的人格力量,可以感動了不同語言的美國教授 李 哈維爾(Leeland H. Hartwell),這位曾獲諾貝爾醫學獎的全球醫學巨擘,當下發心同意承擔慈濟慈濟醫療志業的顧問。

上人那種勇於單純,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經由何日生的講述歷歷如在眼前,每個人對上人的崇敬更是油然而生。何日生告訴大家,上人的德香散發,說法能入心,人人歡喜進而受 到感動,同樣的,我們個人如果不具德香,說法往往流於說教批評,無法感動他人。

所以,如果修持得好就能凝聚更多善的能量,別人也會以最好的一面呈現在你的眼前。當別人有了錯誤時不是指責批評,而是更要去愛他,以正向的做為,讓對方受到感動。例如傳播 媒體的混淆事項,上人不是去批評,而是創造慈濟大愛臺,報真導正;對環境的髒亂不是指責,而是鼓勵志工,要以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何日生說,正如儒家所言,有所不得、反求諸己。要度眾生,不要反被眾生度。在慈濟路上從自作歡喜,教作歡喜,到見作歡喜,鍛鍊自己的心性,考驗著智慧,四神湯:知足、感 恩、善解、包容是良藥,更重要的是,要時時給予對方讚歎,主動將愛拿出來。佛法中的種種道理不是在念誦經文中修持,而是在生活中體悟,傳法不是用教條去規範別人,而是要讓 人心悅誠服的接受法的滋潤。

最後何日生期勉美國慈濟人,在這世界領先地位的國度,撒播愛的種子,傳遞上人的法和精神,他說如果美國充滿和平與愛,將是世界之福。他並且感恩美國慈濟人的勇猛精進,期望 能帶動世界各地的覺醒,並把上人的法傳到每個角落。

◎歲月留痕 發心不變

志工陳春長和何日生是早期美國慈濟的種子,相隔十八年再次重逢,彼此依稀可以見到歲月在臉上留下痕跡,但是當初為慈濟的那份心卻未見退轉,兩人握住雙手久久不放,那份情誼 溢於言表。另外,當何日生見到亦是由臺灣前來美國的資深志工伍慶雲時,何日生開玩笑地說:「您怎麼這麼會追,追到美國來!」法親間的相知相惜,更堅定菩薩道上的那一念初發 心。

講座結束後,聽眾們意猶未盡,許多人將何日生的大作《清水之愛》和《一念心》兩本書請購回家,繼續享受何日生的智慧妙語,並請予以簽名紀念。

來自西北洛杉磯北嶺聯絡處的陳昭吟,聽完演講後心有所感的說,我們平時做事總是忙忙碌碌,往往缺少那份感動和心悅誠服,處事不夠柔軟,因而無法把事情做得圓滿。而且往往具 有很多的知識、思想、情感,卻僅止於想而未付諸行動,今後她將勉勵自己能在行動中用單純的心去影響別人、用誠懇的心對待別人,也希望得到相同的回應。

圖左 : 因緣實在殊勝,而參與的聽眾也有來自遙遠的各方菩薩,善的磁場共震,使得各方菩薩雲來集。[攝影者:顏國興]
圖右 : 志工陳春長(左)和何日生是早期美國慈濟種子,相隔十八年再次重逢,當初為慈濟的那份心卻未見退轉,兩人握住雙手久久不放,那份情誼溢於言表。[攝影者:顏國興]

圖左 : 由志工洪堯山(右)邀約的台中合心榮董幹事伍慶雲(中)前來助緣,法親的相知相惜,更堅定菩薩道上的一念心。[攝影者:顏國興]
圖右 : 講座結束後,將何日生師兄的大作《清水之愛》和《一念心》兩本書請購回家,繼續享受智慧妙語,並請何師簽名以為紀念。[攝影者:顏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