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美國總會 感恩餐會說慈濟 林肯師生認養竹筒

感恩餐會說慈濟 林肯師生認養竹筒

E-mail 列印
南加州的聖塔安娜市(Santa Ana)是一個以墨西哥裔居民為主的城市,在加州各城市中,人口數最多,平均家庭收入卻是全美最低,因為人口眾多,每一公里就有兩家小 學。全聖塔安娜市約有九千位學生來自沒有固定地址的流浪家庭(homeless);有些家庭甚至十二人住在一個小房間或車庫裡,或是暫住在廉價旅館內。他們缺少食物以外, 學生們也沒有合適的鞋和衣服穿。

◎推「幸福校園」 造福墨裔貧童

羅梅若克魯玆和林肯小學就是其中的兩所小學,屬低收入區,隔著幾條街就是富裕的爾灣市,很難想像短短的距離,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面貌。多年來,羅梅若克魯玆小學一直是慈濟 冬令發放的對象,愛德娜•瓦蕾多校長( Edna Velado)說,該校有高達百分之九十八的學童來自貧困的墨西哥裔家庭;平日上課時有政府提供的免費早、午餐,到了周 末,食物來源就堪虞了。橙縣慈濟志工在深入瞭解該校學童情況後,決定將這裡作為南加州推動「幸福校園」計劃的第一個學校,2011年5月籌備,9月開始執行,每周五進行食 物背包發放,讓孩子們在周末時有糧食吃,周一上課時再把背包帶回學校。

2012年9月瓦蕾多校長調職到林肯小學,這是一所約有一千二百名學生的大學校,瓦蕾多積極與橙縣志工聯繫,經慈善幹事簡婉平報請慈濟美國總會慈善志業發展室評估後,認定 該校清寒學生確實需要協助,於是自2013年1月起,橙縣聯絡處幸福校園背包發放計畫增添了林肯小學,每周發放六十個食物背包。

◎安排感恩午餐 介紹慈濟

為了讓林肯小學的老師認識慈濟,簡婉平特別安排感恩午餐,介紹慈濟,同時分享素食與環保。2013年2月6日,二十二位橙縣志工,清早從不同的方向來到林肯小學,做午餐前 布置。

林肯小學的老師平常都是分批用餐,避免老師同時用餐形成學生無人照顧的情況,志工配合老師的用餐時間,把感恩餐會分成四場,每場約三十分鐘,讓每一個年級的老師都可以參 加。

感恩午餐裡,會播放七分鐘的慈濟英文簡介影片,以海地賑災展開序幕,依次介紹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畫面上呈現慈濟志工助人的身影,在災難現場,擁抱著苦難的眾 生。副校長麥克 (Michael Bakers) 看完之後分享道:慈濟提供這素食午餐非常有教育性質,從影片的說明,知道了慈濟在國際方面做慈善的深度。

志工林德明手中拿著竹筒,細說四十七年前證嚴上人與三十位家庭主婦的故事,麗茲( Liz Lund) 是特殊教育( special education) 的老師,她 聽得入神,歡喜地認養竹筒(樸滿)回教室準備教導孩子們布施。

因為某個星期五,她曾抽空陪伴班上智能障礙的學生,觀察慈濟志工發放食物背包,她說:「我大開眼界 ( eye open ),『藍天白雲』的中國人到美國土地尋找新天地 的生活,慈濟團體回饋社會,黃色皮膚的外籍人幫助陌生的墨裔小孩,這真是愛的循環!」

◎神奇毛毯 體悟環保重要

接下來志工們又拿出環保毛毯,讓老師摸摸看,這些在災難發生時,第一時間溫暖災民身體的毛毯,是以回收寶特瓶製成的,大家都露出驚訝的表情,感到不可思議,志工藉此機會分 享環保理念。每周四和依蓮 (Elaine Villaverde )老師帶領二十位五年級學生,打包六十份食物背包的羅瑞那(Lorena Pena)老師表示,她終於 了解環保的最大意義是救地球。

已經在橙縣聯絡處上見習培訓課的依蓮,看到證嚴上人教弟子每天立一好願,投下一分錢在竹筒內,儲蓄在竹筒內,再去救助苦難眾生的影片時,她感動得流淚,她說:「今天的分享 令我更愛慈濟,更感到榮幸能夠認識每一位慈濟人,我願以慈濟為家,我是慈濟的一員。」

四場餐會共招待六十二位老師,認養了五十四個竹筒,希望經由老師帶動孩子們日存一念善,化成無量的祝福,陪著孩子們成長。

圖左 : 麗茲( Liz Lund) 是特殊教育的老師,認養竹筒回教室準備教導孩子們布施[攝影者:楊鐘和]
圖右 : 已經在上見習培訓課的依蓮老師,看到救助苦眾生的影片時,她非常感動[攝影者:楊鐘和]

圖左 : 志工拿著環保毛毯讓老師摸摸看,大家感到非常柔軟。[攝影者:楊鐘和]
圖右 : 志工林德明(後排右)負責分享竹筒歲月的故事[攝影者:楊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