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牽手互動皆是愛 親子之間無障礙

牽手互動皆是愛 親子之間無障礙

E-mail 列印
一曲〈父母的寶貝〉讓許多家長拭淚,禪定隊蔡尚智的母親劉嘉雯,回憶起十七歲時父母車禍往生,失去親情呵護的她,不禁紅了眼框。佈施隊許澔翔與媽媽黃秭郁,倆人熱絡的彼此 依偎,這一刻幸福溶入媽媽與澔翔心裡。

三月春陽灑在慈濟三重志業園區,空氣中帶著些微涼意,一百七十位慈少伙伴及家長,一同參與今日(3/10)親子成長課程,課務組將今日活動主題定為「親子之間」,從遊戲中 激發每個人的想法與感受,達到寓教於樂的功能。

◎在遊戲中體會 相互成長

世界災難皆起於人禍,為能讓慈少夥伴們能薰習人文、涵養品德,並身體力行去付出,真善美志工將往昔慈少夥伴成長的軌跡剪輯紀錄,呈現在眾人面前。

畫面上,孩子們接觸愛心教養院的院童,身體力行發揮愛心;口足畫家楊恩典如何克服身體殘缺,成為口足畫家發揮生命的良能;如何運用有限的金錢採買出適當的食材,同時將剩餘 的錢捐出做愛心,讓學員們一方面體會媽媽做菜的辛苦,一方面又可以學到布施行善助人的意義,如同證嚴上人的《靜思語》--「報答父母恩,莫過於發揮良能,為人群付出,即是 大孝。」

「慢慢走……慢慢走……」兩人三腳遊戲,當母親牽起矇著眼睛的孩子,小心地一步一步走過狹窄的線形路,一路上的呵護、叮嚀孩子要遵守規範;又當孩子恣意亂跳時,又深怕孩子 跌倒受傷,父母的心始終與孩子相互牽絆;漸漸父母老去,換孩子牽著父母走完人生的旅程。在「親子相伴(絆)過一生」單元中,藉由親子相伴(絆)的遊戲,讓孩子體會父母恩重 的真諦。

「低一點……低一點……」家長小聲喊著口令,讓彼此更有默契。這站是同心齊眉棍(放竹圈)單元。眾人以一隻手指頭頂著竹圈,從眉梢處如何同心協力將竹圈同時放到地上,考驗 著親子間默契的展現。當彼此眼睛注視著對方時,往往忽略到自己的手部動作,也忘記要平衡,必須放下我執,不能堅持己見,如同看待孩子時也要站在對方立場想,從溝通中修正行 為相互成長。

◎學會放下 珍惜親子相處時光

般若隊學員陳琪涵的弟弟,在玩遊戲時動作特別靈巧,他不時揮舞著手指頭,專注地帶動團隊的默契。媽媽陳麗雲說:「因先生生意失敗,夫妻經常吵鬧,離婚的時候孩子還很小。自 從去年接觸慈濟後,自己也學會了放下,現在很珍惜每一次跟孩子相處的時間。」整個課程中,但見母子三人情感相繫,眼眸中流露出欣慰淚光的她,現在是慈濟的社區志工,預計明 年加入培訓行列。

禪定隊蔡尚智的母親劉嘉雯,憶起十七歲時父母車禍往生,雖然經濟不餘匱乏,但內心總覺得是空洞的,因此對於孩子的愛儘量做到公平。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她會以高壓的姿態對 待;漸漸長大了,便以朋友的模式關心,她說,孩子只要照著規範走就好,最期待尚智能做個品性好有禮貌的孩子。

聽到媽媽如是說,一旁的尚智就抱著媽媽,緬靦地對著媽媽說:「謝謝!」,輕輕一句「謝謝」,讓嘉雯笑得合不攏嘴了!懂得感恩的孩子最有福。

「我心中始終遺憾未能給澔翔一個完整的家,總是盡最大的努力扮演好角色,把他照顧好是我的責任,怎麼樣都要撐下去。」必須同時身兼父職的黃秭郁,是佈施隊許澔翔的媽媽,兩 人在互動上活潑熱絡。黃秭郁說,從澔翔小時候就灌輸他正確觀念,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自己要會拿捏,孩子的人生要自己做決定。

「多傾聽,因為青少年的情緒只有一瞬間,常以自己的角度看事情,忽略別人的感受。」課堂上,師長的勉勵,一句句道出家長對子女的關愛之情。透過本次課程活動讓參與家長,了 解慈少成長軌跡、學習慈濟人文,也藉由遊戲,讓親子互動關係更為融洽,讓父母親了解,多傾聽孩子的聲音,相互包容;孩子也需體會父母的養育恩情,同時發揮良能為人群付出, 創造美善的人生。

圖左 : 阿嬤溫暖的手總在身旁鼓勵著,祖孫之情表露無遺。[攝影者:許長謀 ]
圖右 : 禪定隊蔡尚智牽著媽媽的手,體會父母養育的辛勞,反哺相伴的意義。[攝影者:陳明清]

圖左 : 一曲〈父母的寶貝〉後,給孩子ㄧ個愛的抱抱,讚許彼此的表現。[攝影者:陳明清]
圖右 : 同心齊眉棍(放竹圈),放下己見也要時時為對方著想,從溝通中修正行為相互成 長。[攝影者:陳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