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屏東 靜寂清晨 課誦朝向靈山法會

靜寂清晨 課誦朝向靈山法會

E-mail 列印
清晨三點五十分,明月皎潔照空,靜思精舍周圍顯現一片靜寂,屏東區的師兄師姊經過一夜靜心,在敲板聲中晨起盥洗整理儀容,無聲列隊依序進入感恩堂,寧靜的道場只有振人精神 的鼓聲在回盪,三百人分成東西班排排站好,在精舍德曼師父、德勘師父帶領下禮拜課誦精進共修,進入今日(3/16)的靈山法會中。

◎虔誠禮敬 如臨靈山法會

「法華經是慈濟法源,契合菩薩入眾生群的理念;無量義經是慈濟人的修行法門,教導佛教徒以什麼態度走入人群。」德曼師父在拜經、繞佛繞法前,先為學員解說慈濟儀軌的方式。

「經文中每一字每一句,無不是佛陀對我們的叮嚀、交代,要將每一句經文,當做是佛陀親對我們說法。」德曼師父也期許學員以恭敬虔誠的心禮拜法華經,培養氣氛,觀想懺悔、發 心立願,一字一拜字字入心,一步一步朝靈山法會,身處諸佛的世界。

「一切恭敬,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三寶……」眼睛看著字、口誦著經文,一念虔誠,隨著引罄、木魚的韻律,彎身鞠躬禮拜,眾人發出嘹亮、和齊的聲音,是對佛最大的供養。

繞得繞法,學員安住在當下:[立體琉璃同心圓,菩提林立同根生,隊組合心耕福田,慧根深植菩薩道]兩字一步跟著師父走,剛開始大家還在調整腳步,漸漸的、漸漸的,跟好前方 的腳步,隨著唱誦,愈來愈整齊,道心愈來愈凝聚,展現十足的道氣。

每天早起到市場批貨做生意,許秀玉師姊賺世間財維持生活所需,今天她感恩的說:「每天那麼早起,都沒有辦法聽到上人的法。」這樣的遺憾今天有緣得到圓滿,放下世間的俗務, 讓自己積極早起,好像親臨靈山會上,與師兄師姊一起聞法入心,減少煩惱無明,慧命得以成長。

◎堅持道心 佛在心中

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菩提的覺道就現在眼前。寂靜的感恩堂內,面對現代佛像「大地之母」,陳梅花師姊分享回家的感覺:「踏入精舍就感受到那份寧靜自在,在家的 煩惱都沒了,身心都自在。」想起過去發願跟隨上人,到現在有很長的時間,這段時間可曾問過自己內在的聲音?真的做到付出無所求?她說:「如果有靜心的問過自己,就不會煩惱 於人事之中。」

「看見主堂就像是在欣賞一件從地上湧出的藝術品,它是慈濟人合和互協最大的呈現,自己的家自己蓋的願力,把它蓋這麼的莊嚴,是上人智慧的結晶。」呂珩師兄感恩地表示,在精 舍有師父帶領精進共修,感覺很法喜,又可以親近到上人,是最大的福報。

主堂門外鐘鼓被菩提葉包住,菩提代表覺悟,期盼弟子們能放下煩惱,轉念生智慧覺悟證道,「靜思精舍是慈濟人永遠的家。」來自恆春的王伯蓮師聽到這話,像慈濟這樣大的團體, 精舍要蓋主堂,上人還不要弟子出錢,與基金會公私分明到這種程度,「精舍師父刻骨銘心,這樣子辛酸走過來,道心堅定跟著上人走到現在,真的很受感動。」王伯蓮說到這兒哽咽 了,發願回到社區,做到接引菩薩的任務。

除了上早課與半日精進共修,下午安排「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的後盾」、「慈濟十戒」、「慈悲腳印」,還有學員最期待與精舍師父「飲一杯智慧的水」,是課務團隊費心邀請講師 群,積極為學員安排汲法的課程。

◎感佩師父力行慈濟家風

「靜思勤行道,過程中勤快的學習,一切就是要勤勞,只有「勤」才能補拙。」精舍成為全球慈濟人的堅強後盾,德雨師父播放兩段影片,讓學員瞭解精舍生活的一部分,是師父們出 坡─菜園、堆肥、主堂興建…工作的身影,學員們對精舍師父承襲證嚴上人的靜思家風─克己、克勤、克儉、克難、自力更生,感佩之心油然而生。

慈濟從慈善開始,訪貧後發現大多因病而起。眾人端坐蒲團,靜靜聆聽顏惠美師姊分享一件早期的個案,見證慈悲的腳印─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的結合;有人手上拿著紙 筆,快速記錄重點,準備回到社區時可以分享訪視之慈濟精神所在。

上人的悲智願心,掘出一股一股的清泉,讓慈悲的腳印,一步一步成就四大志業,八大法印。

慈濟慈善志業遍佈全球,志工功能多元化,須時時精進汲取法髓,為自己增長智慧,面對各種困境與決解難關。

圖左 : 「踏入精舍就感受到那份寧靜自在,在家的煩惱都沒了,身心都自在。」陳梅花師姊分享回家的感覺。[攝影者:林美瑜]
圖右 : 為生活所需許秀玉每天早起批貨做生意,「每天那麼早起,都還沒有辦法聽到上人的法。」這樣的遺憾如今有因緣得到圓滿,現在天天在九如共修處與師兄師姊一起聞法入心。[攝影者:林美瑜]

圖左 : 慈濟從慈善開始,訪貧後發現大多因病而起。顏惠美師姊從早期一件個案的分享,見證慈悲的腳印─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的結合。[攝影者:林美瑜]
圖右 : 「看見主堂就像是在欣賞一件從地上湧出的藝術品,它是慈濟人合和互協最大的呈現。」呂珩被主堂建築深深折服,用各種的角度來看都有不同的感受。[攝影者:林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