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厚植愛的防毒軟體 扎根在親子成長班

厚植愛的防毒軟體 扎根在親子成長班

E-mail 列印
這學期信義區親子成長班,於三月二十一日,在台北東區會開課,本期共招收一百對親子參加;第二次課程在四月十八日,安排陽明教養院生命體驗。今天(5/16)在台北市東區會所舉行圓緣,學員及家長共一百九十一人參與這場盛會。許多家長在課程最後,都非常認同成長班的影響,其中最大的收穫,就在改善了親子間的互動,讓善的能量循環不息。

學員蘇書賢現在就讀信義國小三年級,已經參與親子成長班第三年,老師讚歎他的情緒控制變好,也不會隨便亂發脾氣。[攝影者:王麗珠]
◎做中學,學中覺,覺中悟

有人說週日是休息日,但對這一群小菩薩而言,每月的第三個星期日上午卻是他們最歡喜與期待的日子。信義區親子成長班在甜甜圈時間揭開愛的序幕,學員向班老師與班媽媽分享著 四月份的「小志工大進擊──陽明教養院參觀」學習單心得。

透過四月份陽明教養院參觀活動影片的回顧,見到學員真誠的與院生互動,用心灑播大愛,好似一朵朵的蓮花,綻滿陽明山頭。如同靜思語「做中學、學中覺、覺中悟」的精神,學員 因為四月份的親身實踐,感受到自己的幸福與身心健康的難能可貴。

慈濟教聯會志工石玫芳老師藉由一張一張的照片,說明近年的天災頻繁(南亞海嘯、汶川大地震、八八水災、冰島火山爆發、北二高走山…等),不僅心中內蘊「要把握時間與來不及 的可貴」之體會,更以靜思語教學「紅溪河的愛心奇蹟」真實故事,分享慈濟人在印尼的具體實踐。

◎行善要及時,愛心要持續

在靜思語的五段式教學「體驗→講述故事→省思→靜思→生活實踐」分享下,石老師引領學員省思紅溪河被稱為「黑色心臟」的「因」,以及慈濟人如何在當地以五管齊下「抽水、清 掃、消毒、義診、建屋」的原則,幫助他們整治成為模範大愛村的「果」。

石老師接著以兩句靜思語「行善要及時,愛心要持續」、「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讓孩子靜心地想一想幫助別人時,要如何表現出自己的貼心。

透過影片中慈濟人為紅溪河畔居民興建大愛屋,以及入厝時的準備過程,讓學員瞭解幫助別人就要先替他人著想,石老師更期許每一位學員做個貼心助人、時時心存感恩、樂於付出的 小菩薩。

◎有願就有力,有心就有福

在完成一張送給自己卡片的生活實踐中,今年就讀國小二年級的學員張堉珊,年紀及個子都小小的她,有著大大的感動,覺得自己參與親子成長班的這一年來,變得有愛心也更懂事。

今天帶著寫有靜思語「有願就有力,有心就有福」的竹筒撲滿,具體地將愛心付諸行動。她更感恩生在有福的世界,能夠快樂健康的成長,並期許自己要幫媽媽做家事、尊敬長輩,有 禮貌。

第三組的學員蘇書賢現在就讀信義國小三年級,已經參與親子成長班第三年,老師讚歎他的情緒控制變好,也不會隨便亂發脾氣。不過他還是覺得自己有很多要改進與學習的地方,要 將座位整理乾淨、不要隨意發脾氣。除了祝福父母永遠健康平安,並發願從現在起要幫助可以幫助的人。

在學員專心聆聽靜思語教學的同時,家長們也沒有閒著。慈濟志工蔣慶文師兄,在法雲廳分享參與慈濟國際賑災的點滴,他強調行善要及時、持續,同時助人時要有同理心,事事貼 心,才是真正付出無所求。

◎行善、行孝不能等

今天也是本學期最後一次的課程,信義區教聯會志工李秀鳳老師,叮嚀學員好好品嚐慈濟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精神與態度,勉勵學員要自己飲用四神湯,不是要別人 飲用喔!

也期許學員們將學到的大愛傳遞出去,讓社會更祥和。李老師更以回顧影片中的一句歌詞「往前飛才不會遺憾」,鼓勵大家在週日多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就會有收穫。

圓緣,代表著一切圓滿,也代表著這一年的課程即將暫告一段落。

在圓緣流程中有一個很特別的儀式──少年禮。教聯會志工莊惠秀老師表示:「少年禮的活動,起初是由北區教聯會的老師們在三年前構思而成,主要是希望小五升上小六、小六升上 國一的學員,在跨入一個不同學習階段的同時,能將好的習慣從親子成長班帶入慈少班。」

少年禮有三個儀式──始加禮、復加禮、三加禮。

始加禮是由班老師替學員圍上黑色的領巾。黑色代表成熟而獨力、堅強,勇於承擔,失意時不被打倒,勇敢接受各種挑戰。

復加禮是由班媽媽為學員圍上藍色領巾。藍色就像大海,能納百川,接受他人建議。藍色也像天空無限開闊祝福人生更加寬廣。

三加禮是由家長為學員圍上黃色領巾。黃色象徵溫暖和希望,做人處事圓融和諧,能知足、感恩、善解、包容。

◎成長看得見,親子互動佳

因參與少年禮而感動流淚的教聯會志工謝雪娥老師表示:「我的孩子參加親子成長班兩年了,不僅變得更懂事,也更貼心、惜福,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外出晚歸時,會打電話報平 安。」

帶著三個孩子參與親子成長班活動的媽媽黃雅文女士表示:「感恩上人,感恩所有參與課程的師兄、師姊。每月一次的親子成長班,讓我的大兒子林裕祥開始會關心同學,也會分擔家 事,照顧弟弟。而小兒子林裕恩雖然只是陪讀而已,但也將好習慣帶到幼稚園,甚至還影響他的爸爸開始做環保。」

第八組學員蘇尹瑄上台分享自己最受用的靜思語:「看重自己是執著,看淡自己是般若。」她的媽媽更以堅定的口吻回應著:「我相信孩子持續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會很健康,心更 寬廣。」

陪同兒子鄒昌祐前來參與活動的鄒慰蒼先生表示:「小孩參加慈濟的活動就像是電腦的防毒軟體般,讓社會的每個角落滿是善的循環,充滿能量。」

第十組的學員黃奕勛上台分享:「以前會因母親工作繁忙晚回家而生氣,現在知道母親也會有自己的事情,我已經學會體諒。」

親子班的目的,不僅透過體驗與分享,讓孩子涵養好的生活習慣與善念,更重要的是,將這樣的精神與態度帶回家,加深親子間的情愫,讓社會更祥和。

圖左 : 今年就讀國小二年級的學員張堉珊,覺得自己參與親子成長班的這一年來,變得有愛心也更懂事。[攝影者:王麗珠]
圖右 : 在圓緣流程中有一個很特別的儀式──少年禮,主要是希望在跨入一個不同學習階段的同時,能將好的習慣從親子成長班帶入慈少班。[攝影者:王麗珠]

圖左 : 慈濟教聯會志工石玫芳老師以兩句靜思語「行善要及時,愛心要持續」、「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讓孩子靜心地想一想幫助別人時,要如何表現出自己的貼心。[攝影者:王麗珠]
圖右 : 陪同兒子前來參與活動的鄒慰蒼先生表示:「小孩參加慈濟的活動就像是電腦的防毒軟體般,讓社會的每個角落滿是善的循環,充滿能量。」[攝影者:王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