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竹教大品格學堂 精彩提問

竹教大品格學堂 精彩提問

E-mail 列印
新竹教育大學慈青社於3月26日舉辦「品格學堂」講座,新竹教育大學畢業的陳彥樺、交通大學電子所畢業的陳璽文、清華大學數學系畢業現就讀清大生科所的羅聿等三位慈青學長 學姊以對談的方式呈現「年輕人的形象塑造與試煉」。講座於下午三點至五點在講堂乙舉行,新竹教育大學陳淑文老師、高玉立老師特別邀請近八十位同時間選修通識課程的同學前來 聆聽,加上慈青社員、慈濟志工,超過百人參與這場心靈饗宴。同學提出在服務中如何走出不捨情緒、如何永保熱血等問題,與談人一一解答。

◎ 典範分享品格實踐

「品格是實踐的歷程,不只是認知」,新竹教育大學副校長林紀慧於開場時言簡意賅的指出這堂品格學堂的要義,今天參與座談的慈青學長學姊,都有著豐富的志工服務歷程,也都從 服務中智慧增長,勘為青年人品典範。新竹教育大學慈青社社長朱紹華於活動海報中,標示了分享者的特色:陳璽文-年輕人讚起來,科技公司的RD工程師,研究所畢業後,將對環 保和教育的熱情帶入職場,和同事一同到偏鄉學校服務;羅聿-在世界盡頭遇見台灣,大學時期到非洲當國際志工,大四時到瑞典當交換學生,騎腳踏車採訪瑞典老華僑,出版「在世 界的盡頭遇見台灣」一書;陳彥樺-從零到一的愛,大學時期長期投入課輔志工,深知每個小朋友都有著不同的故事。

◎ 講者親和聽者豐收

講座開始,陳璽文以擅長的團康帶動唱,拉近彼此的距離,羅聿也以在非洲擔任國際志工時學得的舞步,介紹非洲打招呼的動作,說明愛無國界,無聲勝有聲。每位講師都分享了動人 的故事,例如,陳彥樺以「板擦後的愛」說明同理心,某次課輔的相見歡中, 一位孩子向志工丟擲板擦,若以專業訓練方式會是苦口婆心要求孩子糾正態度,但這位志工跳脫出專業 框架,對孩子的回應是:「我衣服髒了,可以幫我拍一拍嗎? 」就此化解孩子憤怒與不平衡的心。有同學於課程回饋單中寫著:「不像以往演講是直接講述比較無趣,今天演講生動 活潑,演講者親合力非常夠,是一場有收穫且幫助良多的演講。」

◎ 雙向交流永保熱情

講座最後十分鐘為雙向交流,有二位同學提出問題,一是看到世界各地苦難,如何調適難過心情,另一位同學則提出年輕人常憑熱血做事,但她覺得熱血還是很膚淺,要如何讓自己做 到感動,而不只是一時熱情。針對第一個問題,羅聿、陳彥樺都提出了以平等心來克服不忍心,在落後國家,表面上他們物質生活不好,但他們心靈富有、知足常樂,不要帶著偏見, 帶著歧視做互動,才能真誠分享。

關於年輕人熱血冷卻的問題,陳璽文稱讚同學提得非常好,璽文以佛家的「慈悲與智慧」來回答,熱血好比慈悲,人有悲憫心,看到需要幫忙的,就一股腦去幫忙,沒有智慧,反而會 傷害到別人,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想才是有智慧。羅聿則提出了義工與志工的不同,羅聿說自己也遇過熱血消失的撞牆期,義工是單憑熱忱去做公益,不考慮事後的事情,志工是把服務 當成生命的態度,是一種態度的話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但有可能會愈做愈好。

對於熱血因挫折而消失,羅聿連說二次:「當然你可以停下來休息,但是你不要放棄」,很多年輕人都有滿腔熱血,也做得很好,很可惜在遇到困難時就放棄了,如同打電動卡關了, 等級上不去,如果心裏有不放棄的堅持,就可以當一個好的志工。

◎ 回饋肯定不虛此行

講座後,教育系二年級賴姿蓉及林玉芬說今天的講座讓她們增廣見聞,對於年輕人的「熱血」、「志工與義工」有了更深的認識。在回饋單中,有同學寫下了:「謝謝演講者的經驗分 享」、「很棒!感動人心!」等肯定字句。「品格學堂二十年」是去年「慈青、教聯二十年」在花蓮靜思堂慈濟基金會宗教處首推的活動,之後到各地舉辦,新竹教育大學是新竹九所 有慈青社的大專院校中,第一所舉辦的學校。

社長朱紹華說,慈濟推動「品格學堂二十年」的全省巡迴講座,經由中區起跑的澎湃,讓慈青社起念將孝道(認識榮家)、素食環保、品格(學校校務推動重點)這三者合一,成為新 竹教育大學慈青週的活動主軸,並邀請新竹地區大家熟悉的陳璽文學長、羅聿學長、與竹教大畢業的陳彥樺學姐共同成就這場講座。

圖左 : 「品格學堂」講座,新竹教育大學邀請陳璽文、羅聿、陳彥樺等慈青學長學姊以對談方式呈現典範良好的生活態度、自我肯定的價值以及實際參與關懷心得。[攝影者:涂義昌]
圖右 : 學員填寫回饋單,有「講者親和力夠,是一場有收穫且幫助良多的演講」、「謝謝演講者的經驗分享」、「很棒!感動人心!」等肯定。[攝影者:涂義昌]

圖左 : 學員提問,年輕人常憑熱血做事,但熱血還是有點膚淺,要如何讓自己做到感動,而不只是一時熱情。[攝影者:涂義昌]
圖右 : 教育系二年級賴姿蓉(右)及林玉芬(左)說今天的講座讓她們增廣見聞,對於年輕人的「熱血」、「志工與義工」有了更深的認識。[攝影者:涂義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