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臺灣香港願一致 祝願環保無量善

臺灣香港願一致 祝願環保無量善

E-mail 列印
4月1日上午九點三十分,臺北市慈濟八德環保教育站裡,志工徐金雀面對三十六位來自香港「東華三院盧幹庭紀念中學」的高中生,大聲地解說:「霧霧材質都是PE花,亮度比較 亮的、脆脆的是PP;所以這是PE花、PE白,知道嗎?」聽與實作並進,才能真正吸收,同學認真地做塑膠袋回收,因為這是他們特地規劃的臺灣環保之行,說甚麼也要努力吸收 經驗。

從介紹臺北書中得知,臺灣環保做得非常好之後,羅嘉洛同學擬定計畫書,申請組團(政府補助)來參訪。所有團員都想看看,香港與臺北的環保工作有甚麼不同?為什麼可以那麼成 功?有甚麼可以讓他們學習並帶回香港去的。參訪團有四位參與體驗環保實作的老師陪同前來。

孔麗芬老師帶著兩個學生數寶特瓶,兩百個放一袋,一會兒她若有所悟地告訴同學:「知道為什麼要分開不同的顏色嗎?這樣子就不必另外再染色(化學染劑會汙染地球)。」

在香港做社區簡單回收的陳嘉華老師,沒看過像慈濟這樣做大型、有系統的回收,以前她總以為回收是用機械或企業當行業做,得考慮成本問題,不知道是可以用志工、用修行,聚 眾、有系統地做。

「其實我們香港宗教自由,力量也很大,重點都放在教育與福利上,沒想到要做環保。這次學生都學到了,其實要本著愛護、珍惜地球的心念,就會有很多人願意做,不在意時間、金 錢。當很多人點滴地投入後,就可以有系統地完成。」陳嘉華心得滿滿的說。

體驗結束後,同學對資源回收有了進一步的想法。長相甜美的陳淑雯和何紫欣首先表示,回收是非常有用的,以後不要買那麼多的瓶裝飲料喝,剪(瓶蓋)很辛苦;鄧展肇也覺得,塑 膠袋回收分類好辛苦,以後要少用。

劉嘉怡發現香港沒這麼多回收活動,也沒有這麼多的人去幫做回收;馮嘉瑤則想到,有很多東西都是用了一半就丟了,如果人人可以減少用量,就不會有那麼多垃圾。

劉子晴則說:「很佩服那些志工,那麼有恆心去做回收,(回香港後)我也會繼續做環保的事。」

領隊余惠檳老師呼籲說:「今天的體驗讓我們學到『舉手做分類造福全人類』,你們回去後可以在香港播下『善念』種子,就從今天開始,大家出一份力來救救地球!」

聽到參訪者真誠感言,志工陳雪子再也按捺不住,笑容滿面地告訴同學們說:「看到你們這些年輕人,心中充滿希望,請查看《慈濟月刊》後面訊息,就知道香港環保點在哪裡。也可 以打電話去詢問,看看離你們比較近的點在哪裡,就近將經驗帶回分享。」

陳雪子代表臺灣志工,送祝福給參訪的香港師生。「因為『一』可以生『無量』,可以帶動很多人的善念,祝福香港充滿善念,充滿愛心,充滿著平安和吉祥。」

圖左 : 志工徐金雀(右一)教作塑膠袋分類。[攝影者:廖嘉南]
圖右 : 鄧展肇(左)和羅嘉洛(右)都覺得,塑膠袋回收分類好辛苦,以後要少用。[攝影者:廖嘉南]

圖左 : 劉子晴(右)表示,回香港後也會繼續做環保。(左:馮嘉瑤)[攝影者:廖嘉南]
圖右 : 三十六位來自香港東華三院盧幹庭紀念中學高中生,參訪慈濟八德環保教育站。[攝影者:廖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