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印尼 卸下心中巨石 走出心靈梏桎

卸下心中巨石 走出心靈梏桎

E-mail 列印
「我所有的財產都被搶走了,而且還被迫離婚。從那一刻開始我真的恨他入骨,心中的一顆巨石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最後醫生竟宣佈我得了癌症,只剩下兩個月的生命,這個消息如晴 天霹靂,當下我彷佛被判死刑。」1月20日,社區讀書會上,年過半百的慈濟志工艾倫,向在場的二十二位聽眾分享這一路走來的人生故事。

◎人生如孤舟 幸遇慈濟

艾倫(Helen)本來是慈濟長期的照顧戶,1984年前夫過世,她獨自撫養四個孩子,拼命賺錢把孩子養大。守寡五年後她決定再婚,但那段婚姻卻只維持七年,最後財產不但 全部被搶走,還被迫離婚。從那一刻起,她的內心充滿了恨,不只身苦、心更苦了,人生彷佛苦海中的一葉孤舟,唯一還能感到欣慰的是,幸好還有慈濟志工陪伴。

看診時,看到慈濟志工在醫院忙碌地幫助病患,志工的身影散發暖暖的光芒,而自己卻像一株暗角中的含羞草。儘管卑微,但她還是非常希望能像志工一樣幫助別人。

某天,她在看診時遇到慈濟志工王俊福,王俊福當下與她分享慈濟故事,並邀約她參加慈濟社區讀書會。會中她又有機會認識資深志工蔡菊花,蔡菊花從談話中開始慢慢為她介紹慈 濟,讓她聽得很歡喜進而加入慈濟會員。

◎心開意解 見苦造福

剛開始,蔡菊花邀她參加訪視活動,讓她看到有比她自己更苦的人,體會到自身的苦算不了什麽,甚至覺得自己還是有點福報的人。除了訪視外,還參加各種活動。她從「做中學、學 中覺」,深入瞭解慈濟之後,進一步又去做募款工作,她募到七位善士的心,每月固定捐善款,雖然找會員很不簡單,但是艾倫還是試著講慈濟給周圍的人聽,直到他們認同慈濟的理 念為止,進一步邀約他們一起來做慈濟。

艾倫投入慈濟四大志業,在參與各種活動中,見到許許多多苦難需要幫助的人,讓她對自己的生活更容易滿足。讓她成長很多,心靈也得到無限的歡喜,仿佛在她原本閉鎖的窠臼中開 了一扇門,引領她走出來,走到一個寬闊又美麗的世界。回想一年半之前的病魔纏身,只剩下兩個月的生命,到如今不料奇蹟發生了,兩個月後艾倫不但勇敢地從鬼門關走回來,而且 還跨進慈濟大門當起志工。

◎消弭怨恨 把握行善良機

靜思語說:「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經過病魔的考驗之後,讓她體會到人生無常,更珍惜現在擁有。她永遠牢記慈濟志工給她的一句話:「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 權。」艾倫語重心長表示如果不是慈濟志工的協助,她可能活不到今天了。如今,她心中的巨石已經放下,心中不再有恨,取而代之的是心中充滿著感恩和愛。(盡量不要這樣直接用 慈濟語彙,較生硬且一般讀都不易體會。)

慈濟人接力式的不斷關懷,打開了她的心。她所羡慕的志工角色終於實現了,化不可能為可能,讓她想到靜思語中的「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可能。」當志工時可以幫助別人也 成長自己,她感到很開心,她慶幸自己真是個有福的人。艾倫走過人生幽谷,現在她能滿足地說:「我的孤舟已不在了,因為我已上了慈濟的大法船,我發願發揮生命良能,苦海常作 度人舟。我年紀都一大把了,如果現在不做,真的來不及了。」

◎放下憎很 回歸寧靜

艾倫的故事感動了在場的二十二位參與者,聽眾王俊福也讚賞她一番:「我很佩服艾倫扛起家裡的重擔,並勇敢地與病魔搏鬥,雖然年過半百,但精神不輸給年輕人或者健康的人。」 蔡菊花也肯定地說:「艾倫是一個認真勤勉的學員,雖然她家住在勃洛克 M(Blok M),來到靜思堂必須坐兩次車,但無論是做環保、訪視、入院關懷,在靜思堂輪班,她幾 乎沒有缺席過,甚至生病時也不願待在家裡,還是會到環保站做環保、或者到靜思堂來值班。」

雖然加入慈濟後,難免也為艾倫的生活上帶來一些困擾,「我的家人、朋友啊,都對我不諒解。因為我是基督教徒而且也常常去教堂,來到慈濟之後就比較少去了。我向他們解釋說, 在慈濟我很快樂,因為我可以助人又可以成長,而且慈濟也是一個跨越宗教跨越膚色的團體。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在,我會一直做下去。」艾倫覺得能活一天是無限的福報,她內心充滿 感恩,所以雖然腿腫了,但還是精進做慈濟。

走入慈濟讓艾倫的心念轉了、運通了、福也來了。她回想以往還沒加入慈濟之前,個性比較兇,又會記恨,對下屬要求嚴格,事事要求完美。經過慈濟法水的洗滌與淨化後,開始放下 心中的恨,現在充滿了快樂,回歸平靜心靈,艾倫現在已經完全不再恨第二任前夫,也祝福他能夠平安健康。

圖左 : 蔡菊花肯定地表示艾倫是一個認真勤勉的學員,雖然家住在勃洛克 M (Blok M),來到靜思堂必須做兩次車,但幾乎沒有缺席過慈濟每個活動。[攝影者:Stephen Ang(北和氣)]
圖右 :  志工王俊福是艾倫幽谷中的啓蒙者,導入她走進彩色世界。[攝影者:Stephen Ang(北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