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社區志工聚一堂 歡喜認識我們的家

社區志工聚一堂 歡喜認識我們的家

E-mail 列印
2013年中和社區志工課,3月24日開始第一次的課程,共計有一百九十人參加。有一百二十位新加入的志工。早上八點許,一個接一個面帶笑容陸續歡喜來報到,眾人齊聚在雙 和聯絡處一樓感恩堂,善的種子在此開始萌芽。

去年,中和社區志工課,曾轉變型態與永和區「幸福人生講座」結合舉辦一年,今年恢復原來的模式態樣,舉辦中和社區志工課程。

課程的開始,透過資深志工轉述及影片分享,讓學員們了解慈濟的緣起及竹筒歲月,還有慈濟的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社區志工、環保等四大志業八大法 印。與會者個個聚精會神聽取資深志工的經驗分享,也一起歡喜做團康活動。

接著,全體學員分成二隊,由資深志工帶領,分別參觀聯絡處的環保教育站、幸福惜福站、靜思書軒,每站都有資深志工駐點講解。

首站來到環保教育站,由志工吳燕雪負責導覽,她駕輕就熟的教導大家如何做資源分類,化無用為有用。「慈濟推動資源回收,其目的在於淨化人心、環保護地球,讓地球健康人類永 續。」這樣的理念,也藉由志工的解說,傳達給學員們知道。

第二站是幸福惜福站,站內有各式各樣的二手回收物品,志工涂秀雲以數來寶帶動唱,引導學員們能知福惜福再造福,珍惜物命,實踐舊物新用、惜福愛物的善行。

志工董壽梅在第三站靜思書軒門口迎接學員,並帶領大家到物品區,介紹架上的毛氈、衣服、襪套等等,她說:「這些都是用寶特瓶,以科學的技術抽絲製作而成;慈濟賑災用的毛 氈,也是用那一隻隻回收的寶特瓶再利用的。」

董壽梅還跟大家解說靜思文物LOGO上方的三個圓圈代表佛、法、僧,下方的圖案代表佛陀慈眼視眾生,靜思書軒希望能帶給大家修福又修慧,而這裡也是慈濟人精神食量的補給 站。

參觀環保教育站、幸福惜福站、靜思書軒再回到感恩堂之後,眾人有著滿滿的感動與心得分想。在學校承擔大愛媽媽的楊韻庭,在報到時,方知資深志工們為了要讓學員能更進一步的 了解慈濟,一大早就各自為今天的課程做準備與事前的排練,她覺得非常感動。她說:「希望我可以持續的來上課,然後可以更了解慈濟。」期許自己往後的社區志工課都不缺席。

從事建築業的朱怡臻,偕同夫婿第一次來到聯絡處;她看到慈濟的緣起歷史,以及慈濟救災實況影片後感動得流淚,相較地球上有那麼多可憐的人,她慶幸自己還可以在很好的環境, 應該惜福,且更應該去幫助那些需要被幫助的人。

朱怡臻說:「雖然自己家裡也有在做垃圾分類,但是參觀過環保教育站後,才知道原來許多已經被我認為是垃圾的東西,卻還可以再回收再利用。」她覺得今天學習到很多,也很佩服 慈濟資深志工無私付出的精神。「能參加社區志工課很棒,期許自已能做就盡量做。」

社區志工相見歡,就是大家告訴大家一起來做善的事;一個人的力量其實是很小的,大家結合起來力量是不可限量的;期望人人把握付出的機會,在志工的行列中,展現無窮的力量與 大愛的光輝。

圖左 : 2013年中和區社區志工課程於3月24日開課了,有一百二十位新加入的志工參加。[攝影者:簡平丁]
圖右 : 不分你、我、他,眾人面帶笑容歡喜做團康活動,不亦樂乎。[攝影者:簡平丁]

圖左 : 雙和環保教育站中,吳燕雪(圖右一)駕輕就熟教學員如何做資源分類,化無用為有用。[攝影者:簡平丁]
圖右 : 朱怡臻(圖右)偕同夫婿來參加中和社區志工課,覺得到上社區志工課很棒,期許自已能做就盡量做。[攝影者:簡平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