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分心容易,記憶不難

分心容易,記憶不難

E-mail 列印
「分心不是孩子的錯,這是一個正常的反應,為師者在教學上體認到這點,教學的方法便應朝多元化發展。」彰化大葉大學張魁峰教授說。

高雄鳳山聯區教師聯誼會五月份共修,特別邀請彰化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張魁峰教授,以「分心容易,記憶不難」為主題,跟學員分享他的教學經驗。張教授解釋,外物所投射 於人的資訊,如:圖像、音樂歸屬於低涉入的訊息,容易引起注意,而文字則屬於高涉入訊息,不容易引起同學的興趣。

為了讓學員進一步了解這個定律,張教授播放了數則廣告影片,讓學員從廣告影音部分,了解快速涉入大腦的反應。當人們同時面對高、低涉入,不同形態的訊息時,他們對訊息所投 入的心力,自然也不一樣,一般人會優先接收低涉入訊息,所以影音便成為傳達資訊的主要工具。基於以上原則,分心不是孩子的錯,這是一個正常的反應,為師者體認到這點,教學 的方法便應朝多元化發展,才有辦法引起孩子的注意力。

學習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所以必須引導孩子自我學習、觀察學習,讓孩子從親身體驗、參與的方式獲得知識。張教授提到企業行銷的一個手段是引導消費者用集點數換贈品,老師 教導學生也可以製作表現卡,加以鼓勵。學生透過聽課和老師的良好互動,轉知識為智慧,成為生命中的資糧,將來踏出校門,才有能力迎接社會的挑戰,誠如靜思語所言:「知識, 只是曉了所學,智慧,則能通理無礙」。

最後張教授與學員逗趣互動,由十位學員,每人列舉一項物品,依次為筆記本、麥克風、花瓶、……等。張教授稍微思考一下,在短短二分鐘內,便按次序將物品名稱完整唸出來,台 下給與熱烈掌聲。張教授以靜思語「知識要用心體會,才能變成自己的智慧」,鼓勵學員多用心!

◎『良師之道』為指南 落實品德教育

分組教學時間,幼稚園組林錦娟老師班級經營分享時,將學員分成兩人一組,要求組員伸出雙手,其中一位學員模擬對著鏡子做出各種動作,另一學員則扮演鏡中反射出來的自己,兩 人之間的動作,由剛開始的不調和到後來變得一致。由每組的默契有快、有慢,學員從中體會引領小朋友時,不要求快,要放慢腳步,付出耐心、毅力,才能收到成效。

林老師鼓勵學員除參加教聯會共修外,也可以從慈濟刊物、書籍以及參與活動自我充實。另外她也跟老師們分享:給予孩子實際的體驗是十分重要的,如:晴天穿上雨衣,讓孩子感受 地球媽媽已暖化;要求孩子將重重的書包背在胸前,讓孩子體驗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

高中組宋惠卿老師分享,她以上人所作『良師之道』為指南,教學重視學生的品德,以愛和關心輔導學生,啟發學生智慧,使他們具足良能,不僅學會知識,更懂得待人接物的道理。 宋老師舉例,班上有一位學生犯錯,氣急之下,她賞學生一巴掌,從此師生關係降至冰點,宋老師反思,雖學生犯錯,自己也不應性急。事情過後,宋老師雖不斷給孩子祝福,但彼此 的關係並沒有轉圜。於是她開始寫信,請一位信得過的同學閱讀,然後由這位同學轉告該名學生,讓他了解老師道歉的心意。慢慢地,該名學生因體會老師的誠意而有所回應,也知錯 悔改。

◎良師精進勤共修 教育學子有妙方

學員陳慧月老師分享,在學校常碰到一些困難及挫折,每月來參加教聯會共修,都覺得收穫滿滿,有所體悟。陳老師認為品格教育應從小紮根,到國小、國中之後,品格就不會有太大 差異。她認為《良師之道》《靜思語》二書是很好的教學指南,她時常引用書裡所講的道理運用在教學上。

學員劉佳玫老師表示,她已參加教聯會多年,最大的感觸是,她發覺來參加教聯會共修的學員,很多是幼稚園、安親班、課後輔導等非正職的老師,他們都很精進,也因為精進,重視 班級經營,孩子進入國小就讀時,各方面的表現就會很不錯,所以她很想介紹自己學校的老師來參加,讓教育因大家相互切磋而變得更好。

◎用心關懷與陪伴 人間菩薩大招生

在每次的鳳山聯區教師共修場合,總是可以看到教聯會合心關懷朱妍綸校長的身影,為了推動鳳山聯區教師共修,朱校長卯足全力,用心陪伴教育團隊。她表示,每月與老師們相處, 會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現在社會不斷在變,老師的班級經營也要跟著改變,師生之間,老師與家長的關係也要有所不同,在許多變動中,唯一不變的是上人傳揚的佛陀所說的法,所以 如何讓不變的真理,在老師班級經營中成妙法,就顯得格外重要。大家聚集在這裡,互相加油打氣,我們共同的期望,就是讓孩子比我們更好。

朱校長回想鳳山聯區教聯會成立之初,大家對鳳山區的老師不熟,要找老師來共修並不容易,但她隨即轉念「有心就不難」,也常反觀自省,覺得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必須以同 等的高度去體會現場每位老師的困難,協助老師們解決問題,如此才有辦法人間菩薩大招生。體會到這點,她總是細心聆聽老師們拋出來的問題,為老師們安排實用的「靜思語教學」 課程。

她希望所有學員能更深一層體會「靜思語教學」的意涵,將上人所說的法深入內心,再傳授給學生,就如上人說的:「一理通,萬理徹」,一生無量。



圖左 : 國小組學員在齋堂相互分享教學經驗及解決教學困難方法.[攝影者:陳國鐘]
圖右 : 林錦娟老師鼓勵學員除參加教聯會共修外,也可以從慈濟刊物、書籍、參與活動自我充實。[攝影者:陳國鐘]

圖左 : 學員陳慧月老師認為《良師之道》《靜思語》二書是很好的教學指南。她時常引用書裡所講的道理運用在教學上。[攝影者:陳國鐘]
圖右 : 朱妍綸校長希望所有學員能更深一層體會「靜思語教學」的意涵,將上人所說的法深入內心,再傳授給學生,就如上人說的:「一理通,萬里徹」,一生無量。[攝影者:陳國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