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看見志工NGO援助 學生願當一滴好水

看見志工NGO援助 學生願當一滴好水

E-mail 列印
為了讓更多學生知道,慈濟功德會在四十七年前,提倡日存五毛錢助人的竹筒歲月故事,桃園縣開南大學慈青社學生,商請學校多媒體與行動商務學系老師,前交通部長也是慈濟志工 蔡堆,在人文社會講座導讀「從竹筒歲月到國際NGO」專書,5月15日晚上約有兩百一十位學生參與心靈饗宴。

早在三月初,慈青社學生就有品格學堂講座的構思,他們除了在校園張貼訊息海報,也在教育部終身學習網登錄講座時間,邀約有興趣同學前來聆聽。這堂講座中蔡堆利用簡報檔案, 敘述慈濟緣起和慈濟志工在國際人道關懷的行動力。

蔡老師娓娓道來1961年證嚴上人自行落髮出家,到1966年創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1969年靜思精舍完工;期間出家師父們做手工、耕種農事、自力更生地修行,啟動家 庭主婦每天省下買菜五毛錢,存入竹筒救濟貧苦家庭,慈悲足跡到今天已遍布八十多個國家,以實際行動付出助人舉動,喚起人們潛藏的愛心,而無數慈善種子也在受助的國家生根發 芽。

在蔡堆眼中,四十七年來慈濟志工彷若是觀世界聲音的「觀世音菩薩」,隨時可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從歷年頻傳的災難中,更見菩薩身影。諸如臺灣九二一地震、緬甸納吉斯風災、 菲律賓凱莎娜風災、海地太子港強震、澳洲昆士蘭省百年洪災、紐西蘭基督城大地震、日本三一一海嘯……等災難,慈濟參與救災也援建受災地區學校、教堂和大愛村,以及南非黑菩 薩膚慰愛滋家庭身影……等行善足跡,讓慈善在地化,招募一批又一批本土志工,加入善行行列。

從照片中呈現的災難現場,看到藍天白雲的志工身影,無論是災難發生當下到最後發放,志工持續關懷陪伴受災民眾,對災民恭敬有禮、始終如一的感人善行,終於讓國際間非政府組 織慈善機構(NGO)注意到,在眾多國家審慎評估後,邀請慈濟基金會加入會員行列,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講堂大螢幕上,播放一幕幕寫實圖檔記錄,蔡老師也向學生和老師說 明加入(NGO)團體會員的經過。

接著蔡老師和學員分享,在他承擔公務期間,兩次重大的職務轉折,以及投入街頭募款、八八風災協助災區清掃、日本三一一海嘯賑災,參與《慈悲三昧水懺》演繹到慈誠培訓的過 程。因為參與志工活動,讓他體悟到只要是對的事就要把握當下去做,也要與人廣結善緣,更常勉勵大家要讓作好事的美善持續循環,為自己留下美善的足跡。他鼓勵學員,越早掌握 這樣的人生經濟學概念越能成功。

課程漸入尾聲時,蔡堆請學員們想一想,如何讓一滴水永不乾枯?平常會在網路或大愛臺接觸慈濟訊息,就讀企業創新系三年級的殷世峰說,把一滴水放進更多水中,它就不會乾掉, 就像做好事一樣,聚集越多人的力量就能做更多的好事,他會把當天聽到、看到的和沒有來的同學分享。

放學後都得留在家裡,幫忙招呼小吃店生意的康煌易同學,晚間很少有外出機會,因為同學推薦人文社會講座,所以特地跟爸爸請假,專程從中壢趕來聽蔡老師的演講,想瞭解更多有 關於慈濟的事情。

第一次參加和慈濟相關的活動,煌易專心聆聽、注視螢幕中一張張照片後,說著從來沒有的感受。「看到證嚴上人以身作則克難助人的修行,感化大家一起來做善事,很佩服慈濟志工 把慈善救助,發揚到全球各處的精神。」康同學更希望在生活中,要好好學習上人「以身作則」的人生哲學。

春雨紛飛的晚間心靈約會,在聽眾熱情掌聲中下課,學員依序步出講堂,踴躍請領場外長板桌上的一百多個竹筒,響應五毛錢也能助人的「竹筒歲月」。

圖左 : 慈濟志工蔡堆,導讀「從竹筒歲月到國際NGO」專書,吸引兩百一十位學生參與。[攝影者:楊承翰]
圖右 : 蔡堆利用簡報,敘述慈濟緣起和志工在國際人道關懷的行動力。[攝影者:楊承翰]

圖左 : 康煌易同學要學習證嚴上人以身作則克難助人的修行精神。[攝影者:楊承翰]
圖右 : 慈濟志工和開南慈青歡喜留影,為此講座畫下完美句點。[攝影者:楊承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