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茶就是草木中「人」最有情

茶就是草木中「人」最有情

E-mail 列印
經典雜誌發行人王端正在《茶域經緯》一書的推薦序:「『奉茶』是生活禮儀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寒夜客來茶當酒』,茶相較於酒,更貼近于庶民,是庶民最普遍的待客之 道。……」「茶」既然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大家對它了解嗎?清楚它在台灣人的生活史扮演的角色嗎?

5月18日星期六晚上煩躁悶熱,但在臺中西屯逢甲共修處,靜謐的空間裡辦了一場「台灣過唐山,台茶的歷史回眸」的講座。主講人是曾經三度獲得金鼎獎的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潘 美玲。全場約二十餘位聽眾,聆聽潘師姊的分享,一場音樂與茶的對話,對味地讓人解除躁熱,深入了解茶文化。

彰化的慈濟人先帶來一段茶與音樂的對話,電子琴、小提琴及長笛在台上合奏著一首又一首的慈濟樂章,柔軟如流水動人的樂典,清幽入耳,撫平了一身的煩躁悶熱,隨著美妙的音樂 如癡如醉引領著大家,靜下心來聆聽演奏,精彩不斷⋯⋯

司儀與小朋友幽默演出奉茶的禮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喜歡喝珍珠奶茶,引起一陣哄堂大笑,其實奉茶與孝順是劃上等號。「青茶山路片片茶葉情,飲茶當知採茶苦,感謝茶山奉茶 的人,春日暖,春風輕,慈濟兒女茶山情,茶山高,茶葉青,好山好水好鳥鳴。背起了茶簍摘嫩葉,上山採茶忙不停,東方美人憑巧手,採得兩葉夾一心……」。(慈濟兒女茶山情〉 樂曲聲中,動人的旋律、歌詞配上慈濟志工柔軟的手語展演,可愛又笑咪咪的臉,安定了大家的心,漸漸走進茶的時光隧道,一窺茶道獨特的文化風光。

潘美玲師姊一上台問:「想聽台灣茶的歷史還是有機茶或是比賽茶呢?」大家異口同聲說:「有機茶。」可見大家愈來愈重視養生之道,臺灣地處亞熱帶,氣候溼熱,病蟲害多,耕地 小,茶農密集,噴灑農藥時隨風空飄,有機茶真的可行嗎?潘美玲說:「現今由於健康意識、了解大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師法自然、回歸自然、泥土的芳香等等,有機茶其實已成為一 種生活的哲學,這也是它的商機所在。」

從播放的影片中看到,一位坪林茶農余三和先生對有機茶的堅持,雖然遭人譏諷,但仍舊義無反顧,不用除草劑,改良土壤結構,而「愛護翡翠水庫,請喝有機茶」也成了他最著稱的 推廣口號,如同上人的靜思語「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潘美玲師姊問在座那位從事茶的行業呢 ? 現在採茶一天工資大約多少 ?」經營茶行的廖祿介舉手回應:「現在茶工採茶工資一天高達2、3仟元。」

潘美玲續談起「高山茶」是從1975年嘉義開始,因「高山茶」生長在海拔一干公尺以上山區。平均日照時間短,早晚雲霧繚繞,日夜溫差大,成本的高漲。也因此物以稀為貴,又 因大陸人民對阿里山茶的偏好,造就了大家對「高山茶」的迷失,其實如果製茶觀念正確,平地茶品質也絕對不輸高山茶。

茶就是草木中「人」最有情,因此希望大家以茶入道、以道入茶,享受茶道合一的心靈響宴。每當喝茶時都是反省、幸福的當下,用心的感受宇宙間正向能量的回報。

九十分鐘的分享,輕鬆幽默毫無冷場,以自己過去的經驗,深入淺出的提問方式與會眾互動,讓會眾掌聲連連,笑聲不斷,重視土地倫理與大地共生息,如此大地方可永生。

圖左 : 電子琴、小提琴及長笛合奏,展開一場音樂與茶的對話。[攝影者:賴武光]
圖右 : 楊美玲潘美玲深入淺出的說明剖析,讓聽眾對茶有進一層的認識,講演中掌聲不斷。[攝影者:賴武光]

圖左 : 人文推廣幹事鄭美惠師姊(站立者),藉提問致贈精美書籤結緣品。 [攝影者:賴武光]
圖右 : 《茶域經緯》的作者潘美玲,親自為請購的會眾簽書留念。[攝影者:賴武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