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海外心慈濟情 美哉臺中靜思堂

海外心慈濟情 美哉臺中靜思堂

E-mail 列印
家住水湳的林黃素娟女士,偕同從美國回來的親人陳昱嘉首次來到臺中靜思堂,由志工白金治熱心導覽,從常住師父耕作農物情景的海報開啟,介紹著證嚴上人草創功德會時,除自給 自足外,還能克勤克儉將所得結餘從事濟貧救苦的工作,四十幾年來,堅守「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道風,林黃素娟頻頻點頭,更適時的道出對慈濟的認同,所以特地前來參觀。

一座莊嚴現代化的佛教殿堂座落在臺中文心路上-慈濟臺中靜思堂,灰色素雅的建築,讓人感受一份寧靜和穩定,吸引著過路行人的目光。旅居紐西蘭的孫女士和女兒,因在僑居地 時,便對慈濟團體印象良好,5月11日路過此棟剛完工的建築物,便被這座建築的莊嚴之美所吸引,於是自然而然就走進來參觀。

適逢2013年慈濟四十七周年,靜思堂內舉行第一次的志業靜態展,自 5月3日至5月31日止為期二十九天,每天都有各和氣社區的志工輪值在此導覽,志工黃風巽熱絡的招呼 孫女士母女,除了講解靜思堂的特色、慈濟人文,也說明慈濟捐款,皆是專款專用,並邀約參加隔天(5/12)慈濟年度大活動,同為「佛誕日」「母親節」「慈濟日」的浴佛大 典。

郭淑娟和佟燕萍是好鄰居亦是好姊妹,靜態展的訊息是從學校得知,除了參觀展覽外,也請購靜思文物,她們說:「靜思堂矗立在此,離我們家很近,往後要請購文物更方便了」。

此次展覽的主題「簡樸增長慈悲心,真善涵養智慧愛」,布置以「簡樸」、「環保」為主,內容是各社區耕耘慈濟人文的足跡及闡揚簡樸生活、推廣環保理念、鼓勵珍惜資源等,傳遞 美善的訊息。

入口大廳處,一間慈濟的精神指標「黝黑的小木屋」,是模擬1962年證嚴上人來到花蓮住在秀林鄉普明寺後方的小木屋製作而成,為日後「佛教慈濟克難功德會」的緣起,志工們 在有限的時間,施作、鉋削、砂磨、油漆等,各司所長,和合互協齊力完成,令人格外地感動。

志工們也充分利用空檔,閱覽各展區海報上人品典範的足跡,「導覽前自己也要多做功課,溫故而知新」張力文師姊說道。另一處引人駐足的展區,是志工用環保素材,做出巧藝的作 品,洪秀娥師姊指著尼龍帶製成的小螞蟻爬上紙存錢筒搭成須彌山,她說:「許多活動,我們就像小螞蟻一樣,大家齊心去完成它」。

臺中靜思堂是真善美的集會堂,也是社區的道場,期望將來是民眾宗教的依歸,更是匯集人間菩薩的福地,啟發人人的善念,讓社會邁向清淨之路。

圖左 : 志工們布置一間慈濟的精神指標—黝黑黑的木屋,是仿製1962年證嚴上人來到花蓮住在秀林鄉普明寺後方的小木屋,是日後「佛教慈濟克難功德會」的緣起。[攝影者:黃靖懿]
圖右 : 會眾郭淑娟和佟燕萍參觀展覽外,也順便請購靜思文物,她們說靜思堂蓋在這裡以後就方便多了。[攝影者:李寶美]

圖左 : 志工們利用空檔,瀏覽各個展區,詳閱海報上的各區人品典範的足跡,張力文(左)說:「導覽前自己也要多做功課,溫故知新。」[攝影者:李寶美]
圖右 : 志工洪秀娥(中)指著尼龍帶做出小螞蟻,爬上紙存錢筒搭成須彌山,她說:「許多活動,我們就像小螞蟻一樣,大家齊心去完成它。」[攝影者:李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