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四川韓灘教育團座談 期許人文教育廣面

四川韓灘教育團座談 期許人文教育廣面

E-mail 列印
座談會上,司儀藍甫琦師姊簡單的介紹:「今晚因緣殊勝,有來自四川金堂縣的吳偉副局長、韓灘慈濟小學吳勝斌校長、段亞玲主任等蒞臨臺南,他們此行臺南與慈中小學部簽訂教學 經驗交流合作協議書,今晚來到臺南靜思堂做人文教育座談。」

臺南慈中校長曾耀松致歡迎詞,和簡短的教學分享,中小學教師及臺南教育志工功能團隊也與彼岸的貴客溫馨互動,至誠地歡迎韓灘教育團隊教學分享。

◎ 慕名慈濟人文 愛的教育搭橋樑

金堂縣教育局副局長吳偉表示:「非常珍惜座談因緣,感謝臺南慈濟學校教育團隊情義相伴,倍感到幸運!此行主要是來學習與聆聽大家寶貴的經驗。觀摩了臺南慈濟學校,教學注重 每個學生全面、全人的教育。特別希望透過志工教育團隊的合作,搭建起學校和社會之間的溝通橋樑,真正創辦全面性的教育而非狹隘的面向。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快樂學習成長,在這 樣環境裡培養的不是一時而是一生的成長,更加能提昇社會成長,會把慈濟精神發揚光大並將建設性的做法,推在四川、成都、金堂等學校」。

韓灘小學校長吳勝斌分享,「2010年9月, 322位學生和25位老師組成一所新的學校。來自各領域菁英教師平均年齡約26歲,年輕有幹勁,過程順利學校迅速發展;第二 年開學,就達540多位學生、45位未超過30歲的教師,不負各級領導及外界社會所望。」

吳校長更表示,目前學校在正常推展的同時,在簡陋車棚教室內,教師用上人靜思語「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做為學生第一堂開學的歡迎標語,諸如此類許多優良教學形 成優勢,深獲好評。

並提到經過多次教聯會老師細心指導教材交流,提供課堂資源幫助下,兩個暑假期間開辦200~300人親子營;今年開班二年級親子班,這些活動讓人文教育更具實質性,成效有 目共睹。感恩慈濟人無私付出,提供很多優質經驗。希望與慈濟兩所學校搭建起新的平臺,讓韓灘慈濟小學師生減短摸索期,現在更應虛心求教,用行動落實慈濟真正內涵。

韓灘小學段亞玲主任則分享参訪中的三個感受,她說:「在『細微之處見大愛』,受到大家悉心照顧關心而內心感動。再者『教育的美好來自堅持』,希望交流能夠永遠分享合作。第 三感受到『慈濟師生之間親切平等互動』,學生有禮貌,值得學習。」

◎ 靜思語教學 將愛深值化

臺南教聯會林金拔師姊分享「看見愛的力量」。她說:「通常『愛』用看的還不夠,用感覺的會出錯……『愛入心,愛入行』就能『聽見愛』。愛的源頭來自父母、老師,以及敬愛的 上人的大愛身教影響;加入慈濟以後更了解無私之愛。」

「大愛無國界、大愛無種族之分」,金拔更談及自己在學校任教,未退休期間,上人一句「在工作中做好事」的開示;還有,靜思語「用媽媽的心愛別人的孩子,用菩薩的智慧教育自 己的孩子」的話,受用一輩子。

金拔師姊分享,2000年時臺南區成立第一屆社區親子成長班,以「導正家長觀念,促進良善的親子互動,讓家長用愛對待孩子,讓孩子學會惜福與感恩」的成立動機,和「慈濟人 文教學,實踐「知與行合一」的重要性。將靜思語內化落實生活中,養成孩子課堂上專注學習,回家能夠幫忙家事,或是與家人分享在學校所學的點滴,落實上人淨化人心,祥和社 會,天下無災無難的大願。

她向大陸的教育團隊介紹:「慈濟舉辦社區親子成長班,承擔人員大都是教聯會老師、大愛媽媽及慈濟志工,視需求開班招生,優質學員國小畢業可晉升至慈少班,來參加成長班的學 員,經過靜思語洗禮後所做的改變,從照片、大愛會客室影片欣賞,愛的見證當年參與的學員,以愛傳愛愛更深、愛更遠創造孩子希望的未來。」

愛的教育不可思議,用愛深入小小的心靈(創意繪本)把愛發揚光大,再付出到週遭的人、事、物,也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功課。教育分享後,臺南慈濟人也致贈《孝的真諦》一書、 《聽見愛》CD,和把熱情的府城文化特產──鳳梨酥,讓遠方來的貴客,不只慈濟人文交流,更讓臺灣民情單純和熱情,藉此行與他們深刻好印象、永結好緣。

圖左 : 四川韓灘小學校長吳勝斌(右二)感恩慈濟人無私付出,提供很多優質經驗,讓韓灘慈濟小學師生減短摸索期,用行動落實慈濟真正內涵。[攝影者:蘇文法]
圖右 : 韓灘小學段亞玲主任)說:「在『細微之處見大愛』、『教育的美好來自堅持』,和感受到『慈濟師生之間親切平等互動』,學生有禮貌,值得學習。」[攝影者:蘇文法]

圖左 : 臺南教聯會林金拔師姊分享「看見愛的力量」。她說:「愛的源頭來自父母、老師,以及敬愛的上人的大愛身教影響。」[攝影者:蘇文法]
圖右 : 臺南慈濟人致贈《孝的真諦》一書、《聽見愛》CD,和把熱情的府城文化推銷,讓遠方來的貴客,不只人文交流,更永結好緣。[攝影者:蘇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