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愛的接力 身心靈膚慰齊下

愛的接力 身心靈膚慰齊下

E-mail 列印
「進入慈濟尤其在慈善訪視這個功能下,讓我真的體會出『見苦知福』,漸漸學會調整自己的看法,同時學會與人相處的『忍辱之道』。」慈濟志工陳淑華在多年的慈善訪視經驗裡, 看似付出的過程,其實學到的是更多的人生智慧。

北區第二次慈善訪視幹部共修及會議,於5月25日在臺北東區聯絡處舉行,這次會議的重點有特殊醫療個案陪伴分享,慈善與人醫會、慈院合作實務經驗分享,慈善與醫療-你我應 知的事等主題,以及討論第三次、第四次慈善訪視幹部會議共修時的主題,同時也針對去年及今年新提報、長期關懷、及居家關懷、助學戶次等等的個案數據討論。

證嚴上人在慈善訪視的經驗中體悟到「因病而貧」的家庭更需要醫院的照顧,因此在1979年以慈悲精神為基礎下發起籌建慈濟醫院。資深慈善訪視志工許美雀有感而發表示:「人 生八苦,病苦為最,結合醫療讓慈善可以做得更完善,進而拔除病患的痛苦。」

◎關懷病苦 愛不間斷

許美雀用輕鬆的DVD影帶提醒志工們,在初次訪視時遇到生病的個案時,不可以做任何承諾,例如介紹醫院、或是介紹偏方,乃至幫忙介紹醫生。做為一個好的訪視員,應該先傾聽 病人的苦,然後再開會討論如何協助,讓病患能夠得到最好的關懷。每一位志工都是懷著「愛的初發心」去訪視,所以慈悲與智慧要平行,如二者無法兼具時,則以「慈悲」為優先, 這樣我們就會有一顆清淨心,可以把事情處理的很圓融。

特殊醫療就是指無健保卡,或付不出龐大醫療費用。遠從新竹來的葉秋碧志工分享該團隊照顧一個患有小兒麻痺及帕金森斯症的個案,如何從全家的滿面愁容到現在家庭已有了歡笑, 這個案雖然已圓滿結案,但團隊仍持續關懷;因已積欠醫院龐大醫藥費,而無法就醫的感恩戶,病情持續惡化,在慈濟志工的關懷、協助及奔走下,終於完成晶片移植手術,病況已逐 漸康復,並未因付不出醫藥費而影響就醫。

訪視個案雖有圓滿結局是令人鼓舞,但也有些個案卻讓慈濟志工感到挫折、灰心、難過,此時法親間的關懷與鼓勵是非常重要的。志工陳淑華分享關懷的個案,已關懷多年的一對夫 妻,最後在夫妻大打出手失去理智下,引爆瓦斯釀成災害,雙雙住進加護病房、相繼身亡,夫妻間的口出惡言、瞋恚的心如熾盛野火般燃燒。

那妻子在臨終前,找淑華幫忙照顧孩子及辦理喪事。淑華說:「進入慈濟尤其在慈善訪視這個功能下,讓我真的體會出見苦知福,漸漸學會調整自己的看法,同時學會與人相處的忍辱 之道。」

◎步步踏實 自利利他

新竹慈善訪視團隊從2008年開始了後山義診,結合人醫會的大醫王、藥劑師及復健師做居家關懷,協助病患,幫助偏遠地區貧困走不出來的人,由一群人間大醫王走過去協助病 患,團隊成員們視病如親。

寒冷的山區,不只有醫療,更有人與人相互關懷的溫情,在人文真善美及大愛臺的介紹下,接引了許多新發意的大醫王,願意為後山的孩童補習功課的志工,他們用愛鋪菩提大道,開 覺有情路,用慈悲讓生命寬廣,用感恩讓生命歡喜。

慈濟的每個救援活動,都從訪視、發放到追蹤、持續,志工都親力親為。在苦難者最迫切需要的當下,慈濟人施予援手,給予物質上的援助及心靈上的慰藉。濟貧時善用智慧,鼓勵貧 戶自立更生,才能盡快擺脫貧窮的陰影,情況改善後,有能力去幫助他人。慈濟慈善事業秉持「在最黑暗的角落,點一盞燈;在最淒寒的路上,生一堆火」的無私精神付出,在上人的 教誨下,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清淨大愛為基礎,將慈善訪視發揮得淋漓盡致。

圖左 : 志工陳淑華(左一)分享:「在慈善訪視這個功能,讓我真的體會出見苦知福,漸漸學會調整自己的看法同時學會與人相處的忍辱之道。」[攝影者:張秋燕]
圖右 : 社工李玉華(右一)、志工謝霜玉(右二)、許美雀(左一)與人醫會總幹事謝金龍醫師(右三)、林俊傑(左二)討論交流。[攝影者:張秋燕]

圖左 : 志工許美雀透過影片與簡報分享慈善與醫療-你我應知的事。[攝影者:張秋燕]
圖右 : 北區各社區訪視志工,今年安排四次善訪視幹部共修會議,出席人數很踴躍。[攝影者:張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