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沙巴慈青十五年 菩提種子蔚成林

沙巴慈青十五年 菩提種子蔚成林

E-mail 列印
「回憶上山陪伴原住民弟妹們的日子,是一種難能可貴的體驗。」事隔多年,慈青學長梁慧敏在一次慈濟活動裡,與其中一名曾陪伴過的孩子珠碧達(Jubitah)重逢。得悉珠 碧達目前在大學就讀,利用空閒做環保,內心又喜又欣慰。

沙巴慈青已經十五歲了!約五十位歷屆畢業慈青相約回到沙巴亞庇,一起見證沙巴慈青走過十五年。透過慈青學長共聚分享,相互砥礪,讓學弟學妹們感受善的力量,學習勇於承擔, 承諾緊隨證嚴上人的腳步,於慈濟道上共精進。

1998年,馬來西亞沙巴第一顆慈青種子誕生,繼而讓善的幼苗在大專校園內發芽。畢業投入社會後,慈青們依然積極在社區裡承擔付出。今年3月,分佈在各地約五十位沙巴大學 歷屆畢業慈青回到亞庇,一起見證沙巴慈青走過十五年。

◎那一年 我们都是慈青

耳際響起這首《記一段緣》歌曲,螢幕出現了一幕幕略帶舊黃的照片,將在場畢業慈青們的思緒拉回當年。

2003年,回到心靈故鄉臺灣花蓮的劉宏業,內心默默向證嚴上人許下承諾,要讓清流入校園,滋潤菩提種子。

為此宏業曾向靜思精舍常住師父請教。「記得師父告訴我說,既然發了願就要恆持,播下的種子不知何時會發芽,可能五年、十年、甚至更長,要堅持不放棄。」師父的一段話,宏業 牢牢銘記在心裡。

「帶動過程有許多挑戰,當然也有煩惱,幸有師公上人的法引領著我。」宏業於2004年畢業,受證於2010年,多年來給予學弟、學妹的陪伴,領悟只要對的方向,就要勇猛前 進。

◎回憶中 體驗難能可貴

同樣畢業於2004年的梁慧敏,不諳中文,也看不懂證嚴上人的著作,卻認定了證嚴上人為生生世世的慧命導師,排除障礙勇猛精進。2003年,慧敏發動「原住民孩子教育計 劃」,提供孩子們生活補助、課業輔導、靜思語薰陶等,讓許多孩子突破中學畢業為「教育終點」的關卡,邁向大學之路,改變了命運,繼而幫助自己的族群脫貧脫困。

「回憶上山陪伴原住民弟妹們的日子,是一種難能可貴的體驗。」事隔多年,慧敏在一次慈濟活動裡,與其中一名曾陪伴過的孩子珠碧達(Jubitah)重逢。得悉珠碧達目前在 大學就讀,利用空閒做環保,內心又喜又欣慰。

透過此教育計劃,不僅讓貧困的原住民學子受惠,甚至帶動了沙巴慈青學習付出,從陪伴中因體驗而成長、在成長中驗收、篤定方向。「聽見原住民弟妹們的生命,因教育而改變族群 時,心中的感動難於言喻。」畢業於2007的尹鴻杰有感而發。

「在這成長過程,學弟學妹已超越我了,現在倒回來要向他們學習。」與宏業同屆畢業的江偉祥感觸說道。際遇促使,遠赴杜拜上班的偉祥,慶幸有學弟、學妹們不斷透過網絡視頻分 享法,讓他心靈不至於乾凅。

「我覺得這股力量,是每個人都在推動我,我期許可以像他們一樣成為慈誠。」江偉祥坦言兩年來為工作、生活而忙碌,內心卻絲毫不踏實,相較有法的生活可充實多了。這趟回來讓 他有了決定,即是讓心落定,在菩薩路上加緊腳步。

◎法入心 加入同仁行列

「這趟法分享,希望給大家一個鼓勵,讓學弟學妹們知道,我們是怎樣走過來,你們也可以做到。」慈青學長陳豔婷說道,因有公事在身,原本無緣出席活動,卻在最後一刻,挪出時 間從檳城越海而來,活動進行一半就得趕著回去。

來自霹靂的陳豔婷,五年前畢業後,選擇留在沙巴工作,讓自己能做慈濟。然而際遇的考驗,加上家人的懇求,她只好回家鄉去。「心很掙扎,就算在上班,心心念念都想做慈濟。」 回到家鄉上班,面對周遭沒志同道合的夥伴,靠一份堅定的信念,堅守菩薩路。「就算剩下我一個人,也要做慈濟。」

「因為入經藏,我才瞭解何謂『菩薩』。」偶然機緣,豔婷參與了慈濟檳城分會舉辦《無量義經》演繹,深深體會不能只求自己安樂,而是踏實地為他人付出。「開始思考身為年輕人 的我,可以做些什麼?」因此豔婷決定投身到慈濟志業體服務。「到哪裡可以找一份工作,每一天都在做好事、為別人付出呢?」

「過程獲益最多當然是自己。」原本在慈青時只願配合的豔婷,種種的歷練,促使她跨越了自己,加入慈濟同仁行列後,肩上的使命更沉重。「守護好志業,就如守護自己的家。」

◎不畏難 走山路修心路

「心念要正,堅信菩薩就在身邊。」2004年畢業於沙巴大學的許麗思,為人文靜,卻擁有堅固的道心。畢業後,她曾在亞庇慈濟任職數月,因故只得離職,黯然返鄉。

「我曾發願為師公上人承擔,想到教育也是淨化人心的工作。」麗思因而選擇投向教育領域當上教師,後被派到金馬倫高原執教。「山上沒有慈濟會所,要培訓、要做慈濟,我就必須 克服彎彎曲曲的山路下山去。」

從金馬倫高原到最鄰近的怡保慈濟會所,須三小時的來回路程,為了做慈濟,麗思反覆練習駕車走山路。「好不容易把路摸清楚了,但都在白天,接下來的培訓課程就要到傍晚才結 束,確實考驗我的一念心。「

回憶有次培訓課程超時,回家的路上,天色一片漆黑,一顆心忐忑不安。「就一邊聽慈濟歌曲壯膽,一邊流著淚駕車上山。」麗思非常清楚若不堅持,就無法完成心中的願,「走山 路」如其「修心路」,篳路藍縷卻難行能行。如今已受證為慈濟委員的麗思,當分享其以往的經驗,無人不被其毅力所感動,甚至以她為典範。

◎道心堅 肩負佛陀使命

沙巴慈青學長、學姊分享求法的艱辛路,給了在座每個人一股力量,學習勇於承擔。「學姊這麼辛苦求法,卻還是那麼堅持,就覺得應該向她們學習。」畢業慈青羅文清邊說邊拭淚。

「畢業後就懈怠過一陣子,回想起來很慚愧。」羅文清懺悔沒及時把握跟上夥伴們的腳步。她表示能夠在大學生涯接觸到慈濟,因緣不可思議。「要加緊腳步,現目標是邁向培訓委員 行列。」

「當慈青時曾有個想法,慈濟路就在沙巴大學為止。」畢業的陳式凱,踏入社會僅六個月時間,深感家業、事業扣在一起,令他接應不暇。動過「給自己藉口說,先做好事業再拼志 業,甚至或許選擇離開這條菩薩道」的念頭。

「聽了他們分享所經歷的路,真的很觸動我的心。」陳式凱感動於學長、學姊無論身在何處,依然心繫慈濟緣,堅持走在菩薩道上。

「讓我看到了,接下來該走的路,即是為師公上人承擔如來家業。」來了此趟,式凱瞭解到「慈青」不僅是沙巴大學的一個階段,而是一種「法」的延續,不管以後當上了父母,甚至 公公、婆婆,依然是「慈青」,肩負佛陀的使命。

「從學長、學姊身上看到一種使命,這是我目前我所欠缺的一種東西,希望日後可以更加精進。」在學慈青蔡常霖說道。

◎愛循環 菩提子漸成林

目前沙巴慈青學長會有許多延續當年的初心,進而受證為慈誠、委員,部分則成為社區志工。這一切善的循環,是因為有師姑師伯的愛。

「慈青十年是清流入校園,慈青二十年要讓清流如洪柱。」在當地陪伴慈青逾十年的資深慈濟志工歐陽記光如此叮嚀慈青孩子們。「身為懿德會的大家要立榜樣,不但要接慈濟家業棒 子,更要代代傳承。」

「上人的腳步,即是師姑、師伯的腳步;師姑、師伯的腳步,即是慈青的腳步。」志工李永明歡欣見以往的「小慈青」已晉身為「慈誠、委員」,在各自的社區承擔。「希望每一年都 能見到大家,真的很歡喜。」

「當你們在外面遇到阻礙時,想想我們師姑、師伯。」慈濟亞庇聯絡處負責人翁敦學如此叮嚀慈青孩子們。慈濟志工十五年的陪伴,溫暖了孩子的心。慈青彼此承諾,時時相扶持,緊 隨證嚴上人腳步,於慈濟道上共精進。

圖左 : 來自各地約五十位沙巴大學歷屆畢業慈青相約回到亞庇,一起見證沙巴慈青走過十五年。[攝影者:蔡佑良]
圖右 : 許麗思覺得從金馬倫一路下山去接觸慈濟,形容“走山路”如其“修心路”,篳路藍縷卻難行能行。[攝影者:蔡佑良]

圖左 : 不諳中文的梁慧敏,看不懂上人的著作,卻認定證嚴上人為生生世世慧命導師,排除障礙勇猛精進。[攝影者:蔡佑良]
圖右 : 尹鴻杰(右)表示,慈青付出一點時間引導貧困的原住民弟妹,不僅讓他們受惠,甚至帶動了沙巴慈青學習付出,從陪伴中因體驗而讓自己成長。[攝影者:蔡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