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黑面琵鷺影像展 師生盡收眼底

黑面琵鷺影像展 師生盡收眼底

E-mail 列印
6月1日,臺中港區聯絡處舉辦《黑面琵鷺全記錄》影像展圓緣活動,參加人數約有一百多人。

司儀鄭春玉介紹此次的展出在五月份,五月是感恩孝親月,也是浴佛典禮的月份,沙鹿除了舉辦浴佛大典,也在臺中港區聯絡處展出「黑面琵鷺影像展」。於5月5日起,到6月1日 止,展出非常成功。因為經過縝密的規畫,用心到校園愛灑、推廣,共有四所國中、八所小學及三所幼兒園的師生來到這裡參觀。

參觀後,師生都對黑面琵鷺的生態記錄有滿滿的感動。有的學校還安排了不同梯次參訪,就是希望不讓孩子錯過這次稀有的寶貴課程,因此一整個月下來,參觀人數達到二千三百七十 六位。

黑面琵鷺圖像攝影作者王徵吉老師,以前開過婚紗攝影店,後來轉為報社的攝影記者,在1992年因兩隻黑面琵鷺無辜的遭受人類射殺,觸動了王老師的心弦。他驚覺黑面琵鷺與世 無爭,單純的過著日子,而人類卻因為自身的利益,來迫害「黑琵」,遂挺身而出,開始記錄黑面琵鷺。

因為根據香港半埔觀鳥協會的統計,黑琵的數量全球只剩二百八十八隻,而到臺灣過冬的就有一五十隻,這代表臺灣是黑琵最主要的度冬地區,如果臺灣不珍惜,黑琵將會是在地球消 失的物種,這是別的國家用錢也買不到的。

當時臺灣正面臨使用犀牛角與虎骨,受到國際間嚴厲的譴責與撻伐,因此政府將臺南七股溼地規劃為第八座國家公園,黑面琵鷺因禍得福,得以生存。

王徵吉不只在臺灣拍攝記錄,也到黑琵所到之世界各地為黑琵求情,爭取生存空間,因此日本也特別規畫出黑琵保護區,而韓國也要農民少用農藥,讓黑琵在稻田間,能有魚蝦覓食。 在這一群愛鳥人士用心奔走下,現在黑琵的數量已達到兩千多隻。

王老師回想這二十幾年為黑琵所做的,以前妻子全力支持,陪伴在王老師身邊,但一次南非之行,因車輪爆胎,妻子意外往生,王老師傷心難過,走不出來,後來轉念,妻子一生盡力 護持,怎麼可以半途而廢。因此發願要做給妻子看,交出一張亮麗的成績單,這一切,慈濟的經典雜誌團隊看到了,因此《經典》雜誌有一系列介紹黑面琵鷺生態展。

因為《經典》雜誌本著為「時代做見證,為人類寫歷史」,每期都有豐富的內容,以臺灣為立足點,宏觀全世界,豐富了每位閱讀者的心靈風光,榮獲三十四座金鼎獎的肯定。

今天與會有區長、市議員、校長,還特別邀請了「雅韻合唱團」,年長的有八十多歲,團員最小的也有五十歲,看著婆婆媽媽快樂的歌頌,真是一群有福報的媽媽。

節目中還有沙鹿太極拳的表演,他們配合音樂,動作兼具力與美,彷彿置身於一片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令人心曠神怡,優遊其中。

而最難得的是王徵吉親自來到現場,接受了學生的回饋感恩單,也由王老師親自解說影像展。王老師以畢生心血,第一位記錄黑琵的人,因此王老師的解說特別的不一樣。因為是親身 觀察,而不是看圖說故事,就如今年(2013)他到韓國的延平島,又有了新發現,那裡的黑琵產卵數量可達四顆,又改寫了長期觀察的記錄。

「人生如果還有二十年,還是要再為黑琵付出。」王老師說的話,讓在場人士聽了很感動。

王老師的作為與精神,值得讚歎學習。但願人人皆能恆持初發心,積極造福,時時感恩。



圖左 : 6月1日上午,一百多位會眾於臺中港區聯絡處參與「黑面琵鷺靜態展」圓緣活動。[攝影者:吳芳美]
圖右 : 蔡敏慧帶著母親蔡王碧珠一起來參加圓緣,母親中風的雙手無力,女兒便用她的左手撐住母親的右手。蔡敏慧說:「一人一手,這樣就是合十,就可以祈禱了。」[攝影者:吳芳美]

圖左 : 慈濟志工張泗桂,將參訪國小小朋友的學習回饋單,送給王徵吉老師,他接到後十分開心,笑得合不攏嘴。[攝影者:吳芳美]
圖右 : 慈濟志工帶著小孫女來參加靜態展圓緣,看著臺上播放的影片,阿嬤怕孫子聽不懂,開心的跟孫子說影片的內容。[攝影者:吳芳美]